2012-10-30 14:31:02MorNiNgGrAcE

小孩4歲有書陪,未來大腦更發達

小孩4歲有書陪,未來大腦更發達

【記者劉運報導

家有幼童的家長注意了!研究顯示,小孩4歲時的大腦正值關鍵發育期,如果有童書、益智遊戲的陪伴,或到動物園和遊樂園參觀,都可以刺激大腦,讓他們在18-19歲時有較佳的語言及思考能力。學者指出,幼童的大腦對環境非常敏感,即使家裡的一些微小變化也會長期影響大腦的發展。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社會,愈來愈多的小孩不再閱讀,而是把時間放在電視及電玩上。英國最近的調查發現,在有6歲小孩的家庭裡,不到3分之1的父母能夠每天讀書本給小孩聽;另有51的小孩表示,如果他們手上拿著書本且被朋友看到,他們會感到不好意思。

然而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顯示,小孩若在4歲時有閱讀童書的習慣,他們18-19歲時語言及思考能力都發展得較為快速。另外,進行益智遊戲、到遊樂園或動物園參觀也有幫助。然而,如果小孩是在8歲才接觸到童書或其它活動,對於大腦的影響就沒有那麼大,顯示4歲是個重要的關鍵時期。

研究員拜訪家裡有小孩的64個家庭,分別在小孩4歲及8歲時造訪,他們紀錄小孩是否有接觸到書及玩具,並且在15年後替他們做大腦掃描。研究結果發現,小孩若在4歲時有接觸書本、益智遊戲,他們的大腦發育較為良好,並且在語文理解的測試中表現較佳。

研究員在掃描受測者大腦後發現他們的大腦皮層變得較薄。研究員指出,人的大腦如果愈常在認知上受到刺激,他們的大腦皮層就愈薄。領導研究的厄費持(Brian Avants)博士表示:「研究結果指出幼童大腦對環境的敏感性,即使家裡的一些微小改變也會長期影響大腦的發展。」(取材自台灣醒報)

http://www.family.org.tw/news_content.asp?code_id=2&newspage=1&id=410


父母難為!如何應對兒女挑戰權威?

【記者莊常謙報導

現代父母相對於以前傳統父母,家庭模式及管教都有很大的轉變,以前父母權威非常大,尤其是父親就像是家中的君王,所有小孩對他又敬又畏,若有犯錯,一定來盤「竹筍炒肉絲」處罰,但是後來台灣在經過「愛的教育」與「洋化教育」的影響,這樣權威管教及嚴厲體罰已經慢慢退居主流,取而代之的是要跟小孩做朋友、分擔家事,當個新好男人、新好爸爸、新好媽媽。

不過這時候也產生許多新的問題,當父母與小孩當朋友後,小孩容易流於忽視或挑戰父母指令,好言相勸有時只壞來更多的要賴與推托,甚至大哭大鬧,這使得父母傷透腦筋,不知如何拿捏「愛的底線」,如何可以讓小孩知道父母的底線,不敢越過或造次。

對此,小兒科黃瑽寧醫師表示,這種現象應該只會出現在男孩子身上,女孩子比較少。會讓孩子爬到頭上、對大人沒禮貌的家庭,主要原因就是父親沒擔當「老大」這個角色,太溫和了,對孩子太好,溫和到讓孩子不放在眼裡。即使父親想大聲宣告自己是家裡的老大,但是管教底線在哪裡?有什麼需要遵守的規矩?

黃醫師強調,家裡懂得管教孩子的父親,可以當孩子的好朋友,但是要設定管教底線和規矩。只要不超過管教底線的行為,孩子做什麼都應該被接納包容;一旦跨過這條底線,是會嚴格執行規定的。

另外,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也提出,管教孩子的時候,很重要的一個原則是:不要有情緒性的語言!就算孩子要接受處罰,也是因為他的錯誤行為,而不是因為生氣而處罰他。另外,也不要講出做不到的處罰,與其用「你再不乖就把你丟掉」,還不如實際一點,例如直接警告他說:「你再不聽話,等一下就不能看卡通!」。但是若真的把孩子的玩具沒收,孩子卻哭鬧得更兇,這時候就不要理他,要是他再鬧,就再沒收其他的。之後孩子知道警告是玩真的,這就成功了。

最後,當孩子重複犯錯時,要運用「情緒凝結」技巧也就是轉身不理他,讓他感受到你是真的生氣了。他就會想:「平常爸爸都是開開心心的跟我玩,怎麼現在變這樣?」他才會思考自己哪裡犯錯。(取材自優活健康網)
 

http://www.family.org.tw/news_content.asp?code_id=2&newspage=2&id=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