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7 09:27:41MorNiNgGrAcE
上帝的時間管理
作者 馬可.布坎南 《越過急嵐山澗》
摩西在詩篇第九十篇中向上帝傾訴:「求你指教我們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計算日子要用正確的方法。時間管理是一門算術,上帝一定會指導我們。修習這門算術課,不需要大智慧;相反的,上了課之後,你會得到智慧。上帝辦的學校註冊上課,沒限定你要聰明、慧穎,只要你勤奮、在課堂上專注、喜歡多問問題,你一定會脫穎而出。
不過,要走錯方向太容易了,上帝開辦的學校很不一樣:它不是組織化的、不按年齡分班,也不設定教學課程。上帝在祂的學校裡,不另外預備教室,祂認為每天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室;而生活裡頭的各種需索、突發事件和沈悶,生活中的驚喜和失望等等,就組合成這所學校的課程。透過這林林總總,上帝交給我們一把算盤,告訴我們怎樣數算日子。
●意義在哪裡?
當我們找出時間和永恆交接的那一點時,意義就出現了。留心觀察上帝如何在每個關鍵時刻行動——狂歡的人潮中或氣急敗壞的腳步下。每種場景裡,上帝都在現場;可惜我們老是被時間纏擾,纏得沒有「時間」留心觀察。有位在加拿大多倫多當牧師的朋友,某次主日崇拜聚會後,接到一張便條:「彼得牧師,如果你禱告短一點,我會十分感激。剛剛你主領的禱告共計12分43秒之長;請努力精簡。」
便條上沒有署名。我們惟一擁有的資料是,這位先生(或是女士、或孩童)被時間那麼緊緊地綁住——他是一分鐘一分鐘的數算——卻從來沒學會數算他自己的日子。這位女士或先生能夠分辨時間,但是不能分辨生命的流逝。
錯失這一項,等於錯失了智慧。只有正確數算自己的日子,才擁有智慧的心。只有當我們安靜地、不慌忙地把握每一時刻,在平淡中細細品味,為上帝每個小作為而欣喜,不懼怕生活裡逃不過的驚訝和反常,調適所面臨的突發現狀,但不致疲於奔命;如此,我們才能成為累積屬天智慧的耆宿。
●反證的祕訣
眼前許多教會熱烈的談論「目標導向」(purpose-driven),我竟提出這些看法。目標導向不是壞事情,不過我建議我們做個小練習,練習對「目標導向」小小的憤世嫉俗一下。把「目標」(purposefulness)和驅策(drivenness)配成一對,我覺得我們對此該有點不安,因為這樣會出狀況。驅策可能喚醒目標,也可能催化目標,但是它絕少達到目標;常見的是「驅策」拋棄了目標。
受驅策者有個共同特質,就是在某個狀況下,他們遺忘了原來的目標。這些人把焦點弄丟了。無論他們一開始的中心目標為何:「活得有目標」和「活在驅策中」二者的區別,從他們怎樣運用時間看得最明顯。受驅策者,狂熱地管制時間表,他們像個商販,豢養時間、囤積時間。我們若想生活有重心、有目標,當然需要好好管理時間,卻不是讓人變得死板易碎,好似要把生活中免不了的麻煩、驚喜、挫折和突破全都切斷一樣。一板一眼、毫不通融只會扼殺目標。我體會到,越是努力管理時間,焦慮感越大。
我越想達到目標,結果離目標越遠。
真正保持生活重心的人,管理祕訣出人意料:原來他對時間愈不刻意掌控,就愈能留意時間的運用。我認得一些目標極其明確的人,鮮有過度掌控時間的;有時他們竟這樣做了,通常是不小心跑進了「驅策」的軌道,結果把目標搞丟了,於是用瞎忙來補償一番。真的,目標明確者的標誌,一點也不是時間掌控。
而是他們的關注力——他們百分之百清醒。
●迂迴和繞道
用耶穌作例子;你無法否認他的人生目標清晰,而又崇高。可是他屢屢變更行程、打亂時間安排,他手上沒有定案的計劃,可是大方向卻單一明確,就是:前赴耶路撒冷、死在那裡。除此之外,我們細數耶穌的傳道歲月,可以說是一個接一個的迂迴和繞道,反覆無常和想法改變,意外事件和耽延,突發奇想,倉促決策,不慌不忙的餐會,即興式的故事發表會。
摸我的是誰?
你們給他們吃罷。
我們往海那邊去罷。
耶穌依據某種拐彎抹角、只有他自己才有的邏輯,決定他的行蹤。他有隻看不見的耳朵,專門聆聽上帝的微聲,他用看不見的眼睛注視聖靈的示意。前一刻,他表示不上聖殿;下一分鐘,動身了。上一刻,他拒絕幫婚宴總管解決酒不夠用的麻煩;下一秒,他處理了。他願意放下大小事情,趕去陌生人宅寓,醫治佣人;他深愛的拉撒路裹著白布、困在墳墓時,他卻「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施洗約翰被稱為「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比他還大」,約翰在生死線上徘徊時,耶穌竟未去探監。最能表達耶穌行程的一句話,可能是約翰福音三章8節:「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
使徒彼得宣告耶穌是「萬有的主」之後,形容至高神的工作法則是:「上帝以聖靈和能力膏抹拿撒勒人耶穌,接著……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徒十36、38)。正是如此,耶穌在世上的工作可以總結為:他四處遊蕩,也遍地賜福。耶穌是漂泊的大夫,他可以說是第一個無國界醫生。耶穌的目標既明確又具體,可是他的工作卻支離散亂。盧雲神父在他即將走完人生路程時說,「我曾經抱怨我一生的工作不斷的被打岔,後來我發現被人打岔正是我的工作。」
●關注人群
耶穌似乎不按表行事,可是他時時留心左右。耶穌行路時,沿途的各等人——瞎眼的、瘸腿的,粗暴的人,打漁郎,稅吏,哭泣的娼婦,哀求的父親,傷心的父母,瀕死兒童,關懷唱歌的孩子,每一個人——全都擄獲耶穌的關注。他停下來講故事,一個接著一個;好多故事是被打岔後講的:「夫子,請你吩咐我哥哥和我分家產」(路加十二章);「老師,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路加十章);「大衛的子孫,可憐我」(馬太十五章)。猶有進者,他邀請同伴出去和他同工。那些朋友忙著賺錢、花錢;忙著論斷、忙著排擠,耶穌則招呼他們來關注大自然、關注人世: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
你們看野地的花!
你看見這婦人嗎?
還有那九個在哪裡呢?
你們為什麼稱呼我良善的夫子?
你說我是誰?
耶穌警告群眾,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他講了個無知財主的故事,財主把全副力氣放在次要的事,對關鍵事物卻一點不留心。耶穌的結論是:財寶多不叫富足,在上帝面前富足才算數。耶穌在另一個場合也解釋這種富足的要點:有眼睛可看、有耳朵可聽。意思是要留心,要注意上帝發出邀請的時刻。
奧麗薇(Mary Oliver)詩中發抒:
我有個夢:
躺臥在緩緩的溪流邊
注視林中的光芒—— 從藉藉無名中擷取知識
雖只片刻
卻是
一副高度敏銳的眼鏡——關注著一切
耶穌便是那一副「關注的眼鏡」。
「活得有目標」意思是照著行、照著去做。「目標明確」需要隨時留心;「隨時留心」的意思,若按定義來說明,就是:預留空間給突發事件。用另一個方式表達,是:殷勤地款待打岔。要支援這個觀點,我們得找出神學論據——根深蒂固的確信,上帝是我們日子和歲月的主;也確信上帝的心意和祂的臨在,常常以繞道、以混亂場景、以挫敗的變裝方式出現。
耶穌說,我赤身露體。我渴了。 我們驚訝地問他,「什麼時候口渴?」 耶穌化身為「打岔」來找我們。 花片刻時間回想,哪些事件、哪些遭遇曾深深又持久地塑造了今天的你。有多少是在你預期中發生?有多少是由你策劃,由你製造,由你追逐而獲得的? 又有多少是意外出現的「打岔」。 養兒育女?也許你的計劃完整得像美國太空總署發射火箭那樣,可是你真的有把握這件事會怎樣發展下去嗎?你臂中的孩子以後會長成什麼樣子?你將來會因為孩子而改變多少?我們期盼的人生和我們實際的人生,二者的距離大得嚇人。
人生的目標,其實是解決這個落差。人生,是在一串打岔的考驗中塑造出來的。
●打岔考驗人生
影片〈 荷蘭先生的樂章 〉(Mr. Holland’s Opus,台灣譯為〈春風化雨一九九六〉)描述一位胸懷壯志者,夢想成為大作曲家的故事。可是柴米油鹽都要錢買,他只好和結婚不久的另一半搬到小鎮7作個高中音樂老師,目的全是為了糊口。自始至終,他的目標就是完成他的作品,邁向他自認的人生召命。他們原先打算只教幾年,就轉入一生大計。
不料生計不停地打斷他的計劃。一年化為兩年,又變成五年,然後是十五年。日子過去,荷蘭先生老了,有一天學校董事會要求他提早退休。音樂老師清理辦公桌,等妻子和已成年的兒子開車來接。他穿過學校空盪的走廊,聽見大禮堂傳來聲響,老師走過去探個究竟。
真意想不到。 成百的受業學生——有好多也已老邁——幾十位過往和現在的同僚,數不清的朋友、樂迷、祝福者……,把大廳擠得滿滿的。他們來向音樂老師說謝謝。歷年的學生組了管絃樂團,準備演奏老師的作品——寫了40年,再三推敲、修修補補、琢磨多次、投進字紙簍又揀回來、重新編寫……而始終未竟其功的那一首。
此刻,學生開始演奏。 不過老師心知肚明,每個在場的人也都明白:老師編的樂曲並不是重點。他真正的作品,他真正的生命傑作,正站在他眼前,是的,此時、此地。真正的作品與音樂無關,是他的熱情和信念模塑出來的這些學生,是在真實人生諸多打岔的考驗中鍛鍊出的。而這是他的工作、他的目標。 經過許多年、許多年,最終,音樂老師學到了數算他的日子。
(原載於《校園雜誌》2007年1/2月號;本文譯自Christianity Today,Feb.,2006,引自作者的新書The Rest of God:Restoring Your Soul by Restoring the Sabbath)
本專欄與《校園雜誌》、《海外校園》合作
摘自 http://www.fhl.net/main/cefomg/cefomg29.html
摩西在詩篇第九十篇中向上帝傾訴:「求你指教我們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計算日子要用正確的方法。時間管理是一門算術,上帝一定會指導我們。修習這門算術課,不需要大智慧;相反的,上了課之後,你會得到智慧。上帝辦的學校註冊上課,沒限定你要聰明、慧穎,只要你勤奮、在課堂上專注、喜歡多問問題,你一定會脫穎而出。
不過,要走錯方向太容易了,上帝開辦的學校很不一樣:它不是組織化的、不按年齡分班,也不設定教學課程。上帝在祂的學校裡,不另外預備教室,祂認為每天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室;而生活裡頭的各種需索、突發事件和沈悶,生活中的驚喜和失望等等,就組合成這所學校的課程。透過這林林總總,上帝交給我們一把算盤,告訴我們怎樣數算日子。
●意義在哪裡?
當我們找出時間和永恆交接的那一點時,意義就出現了。留心觀察上帝如何在每個關鍵時刻行動——狂歡的人潮中或氣急敗壞的腳步下。每種場景裡,上帝都在現場;可惜我們老是被時間纏擾,纏得沒有「時間」留心觀察。有位在加拿大多倫多當牧師的朋友,某次主日崇拜聚會後,接到一張便條:「彼得牧師,如果你禱告短一點,我會十分感激。剛剛你主領的禱告共計12分43秒之長;請努力精簡。」
便條上沒有署名。我們惟一擁有的資料是,這位先生(或是女士、或孩童)被時間那麼緊緊地綁住——他是一分鐘一分鐘的數算——卻從來沒學會數算他自己的日子。這位女士或先生能夠分辨時間,但是不能分辨生命的流逝。
錯失這一項,等於錯失了智慧。只有正確數算自己的日子,才擁有智慧的心。只有當我們安靜地、不慌忙地把握每一時刻,在平淡中細細品味,為上帝每個小作為而欣喜,不懼怕生活裡逃不過的驚訝和反常,調適所面臨的突發現狀,但不致疲於奔命;如此,我們才能成為累積屬天智慧的耆宿。
●反證的祕訣
眼前許多教會熱烈的談論「目標導向」(purpose-driven),我竟提出這些看法。目標導向不是壞事情,不過我建議我們做個小練習,練習對「目標導向」小小的憤世嫉俗一下。把「目標」(purposefulness)和驅策(drivenness)配成一對,我覺得我們對此該有點不安,因為這樣會出狀況。驅策可能喚醒目標,也可能催化目標,但是它絕少達到目標;常見的是「驅策」拋棄了目標。
受驅策者有個共同特質,就是在某個狀況下,他們遺忘了原來的目標。這些人把焦點弄丟了。無論他們一開始的中心目標為何:「活得有目標」和「活在驅策中」二者的區別,從他們怎樣運用時間看得最明顯。受驅策者,狂熱地管制時間表,他們像個商販,豢養時間、囤積時間。我們若想生活有重心、有目標,當然需要好好管理時間,卻不是讓人變得死板易碎,好似要把生活中免不了的麻煩、驚喜、挫折和突破全都切斷一樣。一板一眼、毫不通融只會扼殺目標。我體會到,越是努力管理時間,焦慮感越大。
我越想達到目標,結果離目標越遠。
真正保持生活重心的人,管理祕訣出人意料:原來他對時間愈不刻意掌控,就愈能留意時間的運用。我認得一些目標極其明確的人,鮮有過度掌控時間的;有時他們竟這樣做了,通常是不小心跑進了「驅策」的軌道,結果把目標搞丟了,於是用瞎忙來補償一番。真的,目標明確者的標誌,一點也不是時間掌控。
而是他們的關注力——他們百分之百清醒。
●迂迴和繞道
用耶穌作例子;你無法否認他的人生目標清晰,而又崇高。可是他屢屢變更行程、打亂時間安排,他手上沒有定案的計劃,可是大方向卻單一明確,就是:前赴耶路撒冷、死在那裡。除此之外,我們細數耶穌的傳道歲月,可以說是一個接一個的迂迴和繞道,反覆無常和想法改變,意外事件和耽延,突發奇想,倉促決策,不慌不忙的餐會,即興式的故事發表會。
摸我的是誰?
你們給他們吃罷。
我們往海那邊去罷。
耶穌依據某種拐彎抹角、只有他自己才有的邏輯,決定他的行蹤。他有隻看不見的耳朵,專門聆聽上帝的微聲,他用看不見的眼睛注視聖靈的示意。前一刻,他表示不上聖殿;下一分鐘,動身了。上一刻,他拒絕幫婚宴總管解決酒不夠用的麻煩;下一秒,他處理了。他願意放下大小事情,趕去陌生人宅寓,醫治佣人;他深愛的拉撒路裹著白布、困在墳墓時,他卻「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施洗約翰被稱為「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比他還大」,約翰在生死線上徘徊時,耶穌竟未去探監。最能表達耶穌行程的一句話,可能是約翰福音三章8節:「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
使徒彼得宣告耶穌是「萬有的主」之後,形容至高神的工作法則是:「上帝以聖靈和能力膏抹拿撒勒人耶穌,接著……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徒十36、38)。正是如此,耶穌在世上的工作可以總結為:他四處遊蕩,也遍地賜福。耶穌是漂泊的大夫,他可以說是第一個無國界醫生。耶穌的目標既明確又具體,可是他的工作卻支離散亂。盧雲神父在他即將走完人生路程時說,「我曾經抱怨我一生的工作不斷的被打岔,後來我發現被人打岔正是我的工作。」
●關注人群
耶穌似乎不按表行事,可是他時時留心左右。耶穌行路時,沿途的各等人——瞎眼的、瘸腿的,粗暴的人,打漁郎,稅吏,哭泣的娼婦,哀求的父親,傷心的父母,瀕死兒童,關懷唱歌的孩子,每一個人——全都擄獲耶穌的關注。他停下來講故事,一個接著一個;好多故事是被打岔後講的:「夫子,請你吩咐我哥哥和我分家產」(路加十二章);「老師,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路加十章);「大衛的子孫,可憐我」(馬太十五章)。猶有進者,他邀請同伴出去和他同工。那些朋友忙著賺錢、花錢;忙著論斷、忙著排擠,耶穌則招呼他們來關注大自然、關注人世: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
你們看野地的花!
你看見這婦人嗎?
還有那九個在哪裡呢?
你們為什麼稱呼我良善的夫子?
你說我是誰?
耶穌警告群眾,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他講了個無知財主的故事,財主把全副力氣放在次要的事,對關鍵事物卻一點不留心。耶穌的結論是:財寶多不叫富足,在上帝面前富足才算數。耶穌在另一個場合也解釋這種富足的要點:有眼睛可看、有耳朵可聽。意思是要留心,要注意上帝發出邀請的時刻。
奧麗薇(Mary Oliver)詩中發抒:
我有個夢:
躺臥在緩緩的溪流邊
注視林中的光芒—— 從藉藉無名中擷取知識
雖只片刻
卻是
一副高度敏銳的眼鏡——關注著一切
耶穌便是那一副「關注的眼鏡」。
「活得有目標」意思是照著行、照著去做。「目標明確」需要隨時留心;「隨時留心」的意思,若按定義來說明,就是:預留空間給突發事件。用另一個方式表達,是:殷勤地款待打岔。要支援這個觀點,我們得找出神學論據——根深蒂固的確信,上帝是我們日子和歲月的主;也確信上帝的心意和祂的臨在,常常以繞道、以混亂場景、以挫敗的變裝方式出現。
耶穌說,我赤身露體。我渴了。 我們驚訝地問他,「什麼時候口渴?」 耶穌化身為「打岔」來找我們。 花片刻時間回想,哪些事件、哪些遭遇曾深深又持久地塑造了今天的你。有多少是在你預期中發生?有多少是由你策劃,由你製造,由你追逐而獲得的? 又有多少是意外出現的「打岔」。 養兒育女?也許你的計劃完整得像美國太空總署發射火箭那樣,可是你真的有把握這件事會怎樣發展下去嗎?你臂中的孩子以後會長成什麼樣子?你將來會因為孩子而改變多少?我們期盼的人生和我們實際的人生,二者的距離大得嚇人。
人生的目標,其實是解決這個落差。人生,是在一串打岔的考驗中塑造出來的。
●打岔考驗人生
影片〈 荷蘭先生的樂章 〉(Mr. Holland’s Opus,台灣譯為〈春風化雨一九九六〉)描述一位胸懷壯志者,夢想成為大作曲家的故事。可是柴米油鹽都要錢買,他只好和結婚不久的另一半搬到小鎮7作個高中音樂老師,目的全是為了糊口。自始至終,他的目標就是完成他的作品,邁向他自認的人生召命。他們原先打算只教幾年,就轉入一生大計。
不料生計不停地打斷他的計劃。一年化為兩年,又變成五年,然後是十五年。日子過去,荷蘭先生老了,有一天學校董事會要求他提早退休。音樂老師清理辦公桌,等妻子和已成年的兒子開車來接。他穿過學校空盪的走廊,聽見大禮堂傳來聲響,老師走過去探個究竟。
真意想不到。 成百的受業學生——有好多也已老邁——幾十位過往和現在的同僚,數不清的朋友、樂迷、祝福者……,把大廳擠得滿滿的。他們來向音樂老師說謝謝。歷年的學生組了管絃樂團,準備演奏老師的作品——寫了40年,再三推敲、修修補補、琢磨多次、投進字紙簍又揀回來、重新編寫……而始終未竟其功的那一首。
此刻,學生開始演奏。 不過老師心知肚明,每個在場的人也都明白:老師編的樂曲並不是重點。他真正的作品,他真正的生命傑作,正站在他眼前,是的,此時、此地。真正的作品與音樂無關,是他的熱情和信念模塑出來的這些學生,是在真實人生諸多打岔的考驗中鍛鍊出的。而這是他的工作、他的目標。 經過許多年、許多年,最終,音樂老師學到了數算他的日子。
(原載於《校園雜誌》2007年1/2月號;本文譯自Christianity Today,Feb.,2006,引自作者的新書The Rest of God:Restoring Your Soul by Restoring the Sabbath)
本專欄與《校園雜誌》、《海外校園》合作
摘自 http://www.fhl.net/main/cefomg/cefomg29.html
上一篇:尋求上帝的智慧,學習謙卑
下一篇:永遠尊貴 最珍貴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