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6 17:04:54MorNiNgGrAcE
《以神為樂》
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詩篇 139 : 14
==
如果畫廊導覽員搶奪了名畫的風采,
如果快馬郵遞只顧表演跋山涉水的英姿而遺失了郵件,
他們就沒有正中目標。
終我們一生,
撒但會訓練一大批嘍囉在我們耳畔低語:
「別人怎麼看你?」
其實,別人怎麼看我們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怎麼看神。
人活著的目的,就是要榮耀神,並且永遠以神為樂。
你是否已恰如其分地活出你的人生目標?
路卡杜在《以神為樂》中應用哥白尼革命性的地動說定理,引申說:「現在我們必須明白,生命的革新是圍繞在以神為中心的變化,而不是以我們自己為中心的變化。神沒有說祂是慈祥和藹的聖誕老人,或有求必應的老爺爺。祂是一位榮耀聖潔、永恆不變的神。」「尋求神的榮耀就是向祂禱告:『當祢同在時,祢使烏雲密佈;當祢發出能力時,祢讓一切看起來是神祕的。打開天堂的窗簾,讓祢的本質彰顯出來。神啊!指教我們祢是神。』」一旦我們看見神的榮耀,我們的反應很簡單:就是只要傳講祂的信息,用我們的肢體表現出祂的樣式,在受苦之中信靠祂,並且認識到神是使我們得勝的掌權者。即便是救恩,也是「顯明了神的恩典,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努力獲得,一切都是神自己所成就的。」
韋斯敏斯特小問答第一條「人生終極的目標就是榮耀神,並且永遠以神為樂」,路卡杜用他特有的輕快、幽默、極富感情的筆鋒,闡述了這種生命價值觀。路卡杜迷將驚訝於他的新觀點,而且絕不會失望。
-走下衛冕者的寶座-
作者/路卡杜 Max Lucado
在好萊塢的娛樂圈裡,有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電影重拍。光是過去這半年,就有《金剛》《海神號》等經典電影重拍上市,而且票房都相當亮眼,即將上映的《超人再起》 也是萬眾所矚。
在基督教出版界,也有個重拍高手,三不五時,就把基督教某些觀念拿來「重拍」一番,像是「更像我主」,就被改拍成《擁抱耶穌的心》,在書中,摩西成了一個「大企業裡的落魄總經理」;而著名的「愛的真諦」則改拍成《愛的撲滿》,各項愛的特質組成了一支勢如破竹的旗艦隊。
現在,這個路卡杜的腦筋動到了韋思敏斯特小問答第一條「人生終極的目的就是榮耀神,並且以神為樂」上,而且,還找了大名鼎鼎的「哥白尼」來擔任第一男主角呢!
討厭的哥白尼效應。
直到一五四三年哥白尼出現之前,我們這些地球人長久以來皆竊喜於佔據宇宙舞台的中心。父親們可以把手臂搭在孩子的肩上,指著夜空,驕傲地宣告:「看哪,整個宇宙環繞我們。」
哦,眾星所拱,天體之眼,宇宙間的第一六○○號賓夕法尼亞大道。從第二世紀以來,我們深深地陶醉在托勒密的學說裡。隨手拿起一支別針往星座圖上一指,你可以輕易地找到地球。死寂的中心點。
再來是什麼?仍是一片寂然!任憑其他星球在太空中流盪吧。那不是我們。絕對不是。我們穩固不動。就像每年聖誕節般,理所當然。沒有軌道。沒什麼旋轉。有些還不穩定的行星每天繞行一百八十度。但那不是我們地球,我們不動如直布羅陀海峽上的巨岩。我們彷彿聽到眾聲喝采,高唱地球是宇宙之錨。
然後殺出個尼可拉斯。尼可拉斯‧哥白尼以他的地圖、塗鴉,削瘦的鼻子、特有的波蘭口音,提出惱人的問題。噢,他問的可是什麼問題啊!
「啊哈,可有人告訴我為什麼會有四季變化?」
「為什麼有些星星在白天出現,有些晚上才出來?」
「有誰知道船究竟走多遠才會掉出地球的邊緣?」
「無聊!」人們嗤之以鼻。「誰有時間問這種蠢問題?」每個人笑一笑又搖搖頭。我們這些天國同鄉會友可有更重要的事要費心。
但這個哥白尼的態度可是十分堅決。他拍拍眾人的肩膀,清清嗓子。「請原諒我大膽的聲明,但,」他以單指指著天上的太陽,大聲宣告:「看哪,這是太陽系的中心。」
超過半個世紀,人們拒絕接受這個事實。當有志一同的伽利略跑出來,當局囚禁他,教會驅逐他。大家還以為那是因為他把國王叫成拖油瓶、把教皇叫作施洗約翰才被下獄的。
那時,人們還不習慣被降級的感覺。
我們也是一樣。
正如哥白尼對待地球的態度,神也是如此對我們。祂拍拍世人的肩膀,指著神子──祂的愛子──說:「看哪,宇宙萬有的中心。」
「神叫祂(基督)從死裡復活,使祂坐在至高天上的寶座,管理宇宙萬有,從銀河系到人間政府,無一事物、無一能力,不服在祂的權柄之下。從現今直到永遠。祂統管萬有,也必審判萬有。而這一切的中心就是基督掌管教會」(弗一20~22,MSG)。
當神注視宇宙的中心,祂不是在看你。當天體的大導演對著舞台明星打上聚光燈,我無需戴上太陽眼鏡,燈光可不是對著我。
我們是小一號的星點,受激賞、被珍視、蒙寶愛。至於論到核心人物?不可或缺?明星要角?抱歉,絕不至於。不像我們內心的托勒密心態,世界不是繞著我們轉。神的首要任務不在於讓我們覺得舒適自在,果真如此,天下肯定會走樣。想像我們正參加一個歡樂的園遊會,我們要如何解釋平坦地球所面對的諸多挑戰,像死亡、疾病、經濟衰退、轟然大地震等?如果神是為取悅我們而存在,那麼為何我們沒有凡事順心、喜樂恆常呢?
會不會哥白尼式的轉變才正確呢?或許我們地球並非宇宙中心,神的存在不必依靠我們,我們活著可是全賴於祂。你不是宇宙的重心,我也不是。神才是。
我們可以從月亮看到很好的例證。
月亮有什麼作用?她不發光,不像優美的詩詞所歌頌的,飽滿的月亮發不出一點光來。她與太陽不同,她的表面不過漆黑一片,坑洞石礫滿佈。然而只要位置正確,角度合宜,她就放出光來。就讓她安於受造的角色吧,儘管土石一片,卻成為詩人靈感的泉源,而且還十分浪漫呢。月亮反射出最美的光。
而她也樂在其中!你從未聽到月亮抱怨。她不興風作浪。任憑老少太空人在其上奔馳踩踏,她也從不抗議。即使人們讚美陽光,戲謔月光等而次之,你也聽不到大餅臉月亮半聲嘟嚷。月亮安於自己的本分,正因為如此,柔和光輝撒遍黑暗大地。
如果我們也接受作為神子反射鏡的角色,那會如何?
然而這種心態的轉變十分艱辛。我們打從呱呱落地就習於要求一切順心,堅持己利。我們豈非與生俱來就不缺凡事為己的動力?我要找一個能給我幸福的配偶,一群凡事徵詢我意見的同事。我要天天風和日麗,交通順暢,政府為我服務不打烊。一切事都要以我為重心。這使我們聯想到像是徵才廣告的醒目標題,「徵求一個自認為世界繞著他轉的人」。有位著名的女星為自己現身在色情雜誌上辯護:「我就是想要表現我自己。」
自我提昇。自我保護。自我中心。一切都關乎我!
大家都這麼認為,不是嗎?難道不是要爭第一嗎?不是要在太陽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嗎?不是要顯揚名聲嗎?我們相信自我禮讚會讓我們幸福快樂……
但這種哲學思想造成何等混亂的局面啊。如果一個交響樂團照著這方式演奏,結果會是如何?你能想像一個樂團中每個樂手都帶著「我才是第一主角」的心態,各吹各的調,只求自我表現的情況嗎?低音喇叭響個沒完,打擊樂手極力引人注意,大提琴手把長笛手推出舞台,小喇叭手站上指揮台吹喇叭,沒有人看樂譜,指揮不理會眾人。如此場面,除了無止盡的調音練習,還剩什麼!
和諧嗎?一點都不!
幸福快樂嗎?有任何音樂家願意待在這種樂團嗎?絕對沒有。誰會喜歡製造噪音?
你不喜歡。我們不喜歡。我們本不該如此。可是,如此行曾經讓你我感到罪惡過嗎?
這也難怪我們的家庭生活如此吵雜,工作充滿了壓力,政府嚴苛不近人情,而安詳和諧卻是那麼遙不可及。如果你總認為一切關乎你,我認為一切關乎我,我們就難以奢望和諧。就像只顧追逐一群瘦骨嶙峋的小兔子,卻讓那隻最肥美的溜掉;而最肥美的,就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
如果我們認定自己的本分,安於自己的角色,結果會是如何?如果我們彈奏大師給我們的音樂,會如何?如果我們以祂所賞賜的詩歌為首要,會如何?
家庭會有什麼改變?我們肯定會聽到不一樣的對話。越來越少「我就是要這樣!」越來越多「你想神喜歡什麼?」
如果商人採取這種態度,會如何?不再追求業績,不為揚名立萬,而是反映神的榮美主導了一切。
而你的身體呢?托勒密的心態說:「那是我自己的,我要及時享樂。」神為中心的心態認為,「身體是屬神的;我必須重視它。」
我們對苦難的看法也會不一樣。「我的痛苦證明神不關心」轉變為「我受苦彰顯神的旨意。」
至於哥白尼式的轉變,那是一種健康的轉變。當我們接受自己的角色,生命變得有意義。喜樂的恩賜、困難的目的──一切都為了祂。以神為中心的生活一旦開始,就把我們從自我中心的泥淖中拯救出來。
但要如何轉變?如何袪除自我中心的心態?參加研討會?對月亮嗥叫?閱讀路卡杜的書?都行不通(雖然作者我可是很推薦最後一個方法)。我們要藉著默想神、見證神,來從自我中心轉變為以神為中心。也要遵照使徒保羅的勉勵:「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三18)。
在仰望神改變我們的同時,難道我們不能也加把勁改變嗎?總要試一下吧!誰知道呢?或許我們會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本文摘自校園書房出版社新書《以神為樂》第一章)
摘自 https://shop.campus.org.tw/on-sale/a1173/1173.htm
詩篇 139 : 14
==
如果畫廊導覽員搶奪了名畫的風采,
如果快馬郵遞只顧表演跋山涉水的英姿而遺失了郵件,
他們就沒有正中目標。
終我們一生,
撒但會訓練一大批嘍囉在我們耳畔低語:
「別人怎麼看你?」
其實,別人怎麼看我們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怎麼看神。
人活著的目的,就是要榮耀神,並且永遠以神為樂。
你是否已恰如其分地活出你的人生目標?
路卡杜在《以神為樂》中應用哥白尼革命性的地動說定理,引申說:「現在我們必須明白,生命的革新是圍繞在以神為中心的變化,而不是以我們自己為中心的變化。神沒有說祂是慈祥和藹的聖誕老人,或有求必應的老爺爺。祂是一位榮耀聖潔、永恆不變的神。」「尋求神的榮耀就是向祂禱告:『當祢同在時,祢使烏雲密佈;當祢發出能力時,祢讓一切看起來是神祕的。打開天堂的窗簾,讓祢的本質彰顯出來。神啊!指教我們祢是神。』」一旦我們看見神的榮耀,我們的反應很簡單:就是只要傳講祂的信息,用我們的肢體表現出祂的樣式,在受苦之中信靠祂,並且認識到神是使我們得勝的掌權者。即便是救恩,也是「顯明了神的恩典,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努力獲得,一切都是神自己所成就的。」
韋斯敏斯特小問答第一條「人生終極的目標就是榮耀神,並且永遠以神為樂」,路卡杜用他特有的輕快、幽默、極富感情的筆鋒,闡述了這種生命價值觀。路卡杜迷將驚訝於他的新觀點,而且絕不會失望。
-走下衛冕者的寶座-
作者/路卡杜 Max Lucado
在好萊塢的娛樂圈裡,有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電影重拍。光是過去這半年,就有《金剛》《海神號》等經典電影重拍上市,而且票房都相當亮眼,即將上映的《超人再起》 也是萬眾所矚。
在基督教出版界,也有個重拍高手,三不五時,就把基督教某些觀念拿來「重拍」一番,像是「更像我主」,就被改拍成《擁抱耶穌的心》,在書中,摩西成了一個「大企業裡的落魄總經理」;而著名的「愛的真諦」則改拍成《愛的撲滿》,各項愛的特質組成了一支勢如破竹的旗艦隊。
現在,這個路卡杜的腦筋動到了韋思敏斯特小問答第一條「人生終極的目的就是榮耀神,並且以神為樂」上,而且,還找了大名鼎鼎的「哥白尼」來擔任第一男主角呢!
討厭的哥白尼效應。
直到一五四三年哥白尼出現之前,我們這些地球人長久以來皆竊喜於佔據宇宙舞台的中心。父親們可以把手臂搭在孩子的肩上,指著夜空,驕傲地宣告:「看哪,整個宇宙環繞我們。」
哦,眾星所拱,天體之眼,宇宙間的第一六○○號賓夕法尼亞大道。從第二世紀以來,我們深深地陶醉在托勒密的學說裡。隨手拿起一支別針往星座圖上一指,你可以輕易地找到地球。死寂的中心點。
再來是什麼?仍是一片寂然!任憑其他星球在太空中流盪吧。那不是我們。絕對不是。我們穩固不動。就像每年聖誕節般,理所當然。沒有軌道。沒什麼旋轉。有些還不穩定的行星每天繞行一百八十度。但那不是我們地球,我們不動如直布羅陀海峽上的巨岩。我們彷彿聽到眾聲喝采,高唱地球是宇宙之錨。
然後殺出個尼可拉斯。尼可拉斯‧哥白尼以他的地圖、塗鴉,削瘦的鼻子、特有的波蘭口音,提出惱人的問題。噢,他問的可是什麼問題啊!
「啊哈,可有人告訴我為什麼會有四季變化?」
「為什麼有些星星在白天出現,有些晚上才出來?」
「有誰知道船究竟走多遠才會掉出地球的邊緣?」
「無聊!」人們嗤之以鼻。「誰有時間問這種蠢問題?」每個人笑一笑又搖搖頭。我們這些天國同鄉會友可有更重要的事要費心。
但這個哥白尼的態度可是十分堅決。他拍拍眾人的肩膀,清清嗓子。「請原諒我大膽的聲明,但,」他以單指指著天上的太陽,大聲宣告:「看哪,這是太陽系的中心。」
超過半個世紀,人們拒絕接受這個事實。當有志一同的伽利略跑出來,當局囚禁他,教會驅逐他。大家還以為那是因為他把國王叫成拖油瓶、把教皇叫作施洗約翰才被下獄的。
那時,人們還不習慣被降級的感覺。
我們也是一樣。
正如哥白尼對待地球的態度,神也是如此對我們。祂拍拍世人的肩膀,指著神子──祂的愛子──說:「看哪,宇宙萬有的中心。」
「神叫祂(基督)從死裡復活,使祂坐在至高天上的寶座,管理宇宙萬有,從銀河系到人間政府,無一事物、無一能力,不服在祂的權柄之下。從現今直到永遠。祂統管萬有,也必審判萬有。而這一切的中心就是基督掌管教會」(弗一20~22,MSG)。
當神注視宇宙的中心,祂不是在看你。當天體的大導演對著舞台明星打上聚光燈,我無需戴上太陽眼鏡,燈光可不是對著我。
我們是小一號的星點,受激賞、被珍視、蒙寶愛。至於論到核心人物?不可或缺?明星要角?抱歉,絕不至於。不像我們內心的托勒密心態,世界不是繞著我們轉。神的首要任務不在於讓我們覺得舒適自在,果真如此,天下肯定會走樣。想像我們正參加一個歡樂的園遊會,我們要如何解釋平坦地球所面對的諸多挑戰,像死亡、疾病、經濟衰退、轟然大地震等?如果神是為取悅我們而存在,那麼為何我們沒有凡事順心、喜樂恆常呢?
會不會哥白尼式的轉變才正確呢?或許我們地球並非宇宙中心,神的存在不必依靠我們,我們活著可是全賴於祂。你不是宇宙的重心,我也不是。神才是。
我們可以從月亮看到很好的例證。
月亮有什麼作用?她不發光,不像優美的詩詞所歌頌的,飽滿的月亮發不出一點光來。她與太陽不同,她的表面不過漆黑一片,坑洞石礫滿佈。然而只要位置正確,角度合宜,她就放出光來。就讓她安於受造的角色吧,儘管土石一片,卻成為詩人靈感的泉源,而且還十分浪漫呢。月亮反射出最美的光。
而她也樂在其中!你從未聽到月亮抱怨。她不興風作浪。任憑老少太空人在其上奔馳踩踏,她也從不抗議。即使人們讚美陽光,戲謔月光等而次之,你也聽不到大餅臉月亮半聲嘟嚷。月亮安於自己的本分,正因為如此,柔和光輝撒遍黑暗大地。
如果我們也接受作為神子反射鏡的角色,那會如何?
然而這種心態的轉變十分艱辛。我們打從呱呱落地就習於要求一切順心,堅持己利。我們豈非與生俱來就不缺凡事為己的動力?我要找一個能給我幸福的配偶,一群凡事徵詢我意見的同事。我要天天風和日麗,交通順暢,政府為我服務不打烊。一切事都要以我為重心。這使我們聯想到像是徵才廣告的醒目標題,「徵求一個自認為世界繞著他轉的人」。有位著名的女星為自己現身在色情雜誌上辯護:「我就是想要表現我自己。」
自我提昇。自我保護。自我中心。一切都關乎我!
大家都這麼認為,不是嗎?難道不是要爭第一嗎?不是要在太陽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嗎?不是要顯揚名聲嗎?我們相信自我禮讚會讓我們幸福快樂……
但這種哲學思想造成何等混亂的局面啊。如果一個交響樂團照著這方式演奏,結果會是如何?你能想像一個樂團中每個樂手都帶著「我才是第一主角」的心態,各吹各的調,只求自我表現的情況嗎?低音喇叭響個沒完,打擊樂手極力引人注意,大提琴手把長笛手推出舞台,小喇叭手站上指揮台吹喇叭,沒有人看樂譜,指揮不理會眾人。如此場面,除了無止盡的調音練習,還剩什麼!
和諧嗎?一點都不!
幸福快樂嗎?有任何音樂家願意待在這種樂團嗎?絕對沒有。誰會喜歡製造噪音?
你不喜歡。我們不喜歡。我們本不該如此。可是,如此行曾經讓你我感到罪惡過嗎?
這也難怪我們的家庭生活如此吵雜,工作充滿了壓力,政府嚴苛不近人情,而安詳和諧卻是那麼遙不可及。如果你總認為一切關乎你,我認為一切關乎我,我們就難以奢望和諧。就像只顧追逐一群瘦骨嶙峋的小兔子,卻讓那隻最肥美的溜掉;而最肥美的,就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
如果我們認定自己的本分,安於自己的角色,結果會是如何?如果我們彈奏大師給我們的音樂,會如何?如果我們以祂所賞賜的詩歌為首要,會如何?
家庭會有什麼改變?我們肯定會聽到不一樣的對話。越來越少「我就是要這樣!」越來越多「你想神喜歡什麼?」
如果商人採取這種態度,會如何?不再追求業績,不為揚名立萬,而是反映神的榮美主導了一切。
而你的身體呢?托勒密的心態說:「那是我自己的,我要及時享樂。」神為中心的心態認為,「身體是屬神的;我必須重視它。」
我們對苦難的看法也會不一樣。「我的痛苦證明神不關心」轉變為「我受苦彰顯神的旨意。」
至於哥白尼式的轉變,那是一種健康的轉變。當我們接受自己的角色,生命變得有意義。喜樂的恩賜、困難的目的──一切都為了祂。以神為中心的生活一旦開始,就把我們從自我中心的泥淖中拯救出來。
但要如何轉變?如何袪除自我中心的心態?參加研討會?對月亮嗥叫?閱讀路卡杜的書?都行不通(雖然作者我可是很推薦最後一個方法)。我們要藉著默想神、見證神,來從自我中心轉變為以神為中心。也要遵照使徒保羅的勉勵:「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三18)。
在仰望神改變我們的同時,難道我們不能也加把勁改變嗎?總要試一下吧!誰知道呢?或許我們會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本文摘自校園書房出版社新書《以神為樂》第一章)
摘自 https://shop.campus.org.tw/on-sale/a1173/1173.htm
上一篇:Thank you
下一篇:全球變遷不會等到你相信了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