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5 01:58:59南風

記得當時年紀小 之 烏魚


烏魚,另有個美麗的名字稱作信魚。

每年,當海上刮起東北季風之際,原本棲息在大陸東南沿岸河口的烏魚便會集結洄游到台灣,這樣的習性幾百年來不曾中斷,如同跟漁民們信守約定一般。因而有了「信魚」的暱稱。

國小五年級的時候,班級換到可以看到大海的教室,我的座位恰巧緊鄰著窗戶,當時傻傻的我常常忘了講台上的老師,靈魂總是神遊到寬廣的大海裡。印象極為深刻的是烏魚汛期間,海面上常有滿載烏魚而歸的漁船,大約是太過興奮的緣故,船家總是等不及漁船進港,便開心的一路燃放著鞭炮…

於是,平靜的海面上,三兩艘漁船在火藥的煙霧與聲響之間緩緩駛向漁港的畫面,成了我國小最難忘的記憶之一。

父親的許多親戚朋友便是在那烏魚船上工作的漁工,常常大船入港的傍晚,那些臉上刻畫風霜的叔叔伯伯們便會順手帶來幾尾烏魚堆放在門口,我雖不愛烏魚的腥味,但我總愛蹲踞在母親的身旁看她小心翼翼的剖開烏魚,謹慎的處理烏魚子。

割取烏魚子靠的全是經驗與刀法,漁村的婦女們大約都具備這種技巧,從烏魚的腹部輕輕畫開一刀,黃橙橙的烏魚子便會滑落出來,這一刀要是畫的太深,魚卵的薄膜被破壞,千百萬顆魚卵就會從破洞溢出;若是刀畫的太輕,不是沒有將魚肚割開,就是割的切口不夠大,看得到魚卵,卻拿不出來。烏魚子取出後,還得經過清洗、鹽漬的過程,最後在用木板壓平整形,並需要重複的曝曬乾燥再整形,才會變成風味香醇的烏魚子。

國小五年級的日子早已遠去,現實的生活壓力讓人忘了許多曾經的美好,長大之後,我很少在看過平靜的海面上,漁船在火藥的煙霧與聲響之間緩緩駛向漁港的畫面了。倒是日漸年老的父母親他們卻從來不曾間斷過製作烏魚子的習慣!每年冬至時節,兩老還是會親手製作烏魚子,從選購新鮮烏魚子到搬運用來壓平的磚塊等等,就要忙上好一陣子,那個時節,家裡總是彌漫著烏魚子將乾未乾的濃厚腥味,偶有工作閒暇,我也總要幫忙看顧在烈日下曝曬的烏魚子,以免被貪嘴的貓兒,或者壞心眼的鄰居偷走。

有趣的是,費盡心思製作完成的烏魚子我們自己倒是很少品嚐,接近過年之際,爸媽就會開始研擬親朋好友送禮名單一一寄送。像是大伯、二伯那種重要的角色,父親還會以禮盒的方式包裝,然後要我帶著他專程登門拜訪,親手交送。我想那些收到烏魚子的人大約少有人會知道,一片薄薄的烏魚子竟會有這樣繁複的過程吧!

如今,聽說大陸的漁民學會在台灣北方海域攔捕烏魚,近幾年可以信守約定洄游台灣的烏魚寥寥無幾,烏魚群無法堅守千百年來的約定,家鄉烏魚船鳴放鞭炮風光入港的畫面不在,信魚漸漸的無法再守信了。
南風 2010-03-01 12:12:15

種子:

很高興你喜歡這篇.我其實也不喜歡烏魚子的腥味.從小到大.我其實是不太吃的.後來有一次我跟一個老漁民喝酒.老人瞇著眼睛.神情有些神秘的跟我說..人生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吃烏魚子配高粱酒..

從此之後.我也很能體會箇中的滋味.記得!要58度的.

丁方:

從前我還亂討厭去墾丁的.總覺得人擠人的.

後來工作型態改變.我的辦公室每年密集工作幾個月之後.就會全體出動去墾丁放空..漸漸的也喜歡那邊的悠閒感..我們有時就在海灘上啥事都不幹的耗掉整個下午.很是迷人..有機會在一起去吧!

丁方 2010-02-11 13:23:52

小時候,過年前姑姑總是從旗津寄一些烏魚子,我不怎麼愛吃,卻看大人們極為珍貴的將它端上桌。現在呢!我也跟小朋友說烏魚子的珍貴,他們的反應就跟我小時候一樣。呵呵!

謝謝你上次跟我報了一堆景點,最後我們家還是遠征墾丁,我們住的旅館外面就是海灘,兩個小朋友早上一起床就往海灘跑,太陽下山前也在海灘堆沙堆。琇的上學期才學到恆春,知道沈葆楨的那段典故,這次他還真的感受到,冬天穿短袖,還可以玩水、吃冰,他們太喜歡墾丁了。

種子 2010-02-06 17:18:53

以前 我對於烏魚子不是太喜歡,
大概也是怕腥...而且會黏牙,吃一塊總是要配上很多白蘿蔔片。

但大人們看到烏魚子,總是會發出高興、驚喜的讚嘆聲,會發出這些聲音,除了喜歡吃之外,大概也包括了"好貴啊!!"的內心話吧~

長大了,慢慢接觸到南部漁民之後,對於烏魚子有了更深的認識,就像你寫的文章一樣,
因此,現在看到烏魚子,我也會像大人一樣哇哇叫!!
因為很珍貴,價格昂貴外,也包涵了勞力價值...

這一篇文章我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