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5 14:16:33南風

導演印象

認識李志薔導演是大約兩三年前,我在台中縣山線社區公民大學工作的時候。當時我們辦了一系列「與知識共舞」的活動,其中有一堂課程是紀錄片的放映。

那堂課程設定播放的影片是「極端寶島」,並且我們還邀請到該片導演周美玲,準備在影片之後與學員進行座談;後來沒想到在活動接近之際,周美玲導演臨時有事,於是緊急推薦了全程參與拍攝的李志薔來與我們的學員座談。

老實講那時候活動我們是辦的有點心虛,因為學員大多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我們擔心一向讓人感覺會很沉悶的紀錄片,又加上對象都是些老人家,那場面恐怕會很冷,這樣對前來座談的導演也會很不好意思。

活動當天,到豐原車站接李志薔導演的時候,一看到他我心想:「完了!看起來是個斯斯文文的讀書人模樣,客客氣氣的,我還真擔心待會這個人要怎麼跟我們的學員座談。」。後來,課程的進行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學員幾乎沒人離場的看完全片,而且座談也相當熱絡,當時對於志薔導演面對這些知識程度不高的學員,卻像沒有任何代溝似的能侃侃而談的魅力,留下深刻的印象。

認識我的朋友大約也都知道,我有一個pchome的個人新聞台-南方青年,其實我的這個站台也是受到導演的新聞台-追夢人影響而建立的,原來李志薔先生不僅是個導演,還是個作家,在他的新聞台裡,有許多引人深思的文章。

從前我在當社工員的時候,遇見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他們的生活非常困苦,孩子幾乎也都要靠政府或者慈善團體的補助才能就學,這些年來我總覺得這個社會實在很糟糕,好像除了社工員並沒有太多人會去關心這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的媒體每天運用大量的資源,大量的成本去採訪一些垃圾,卻沒有人願意多去報導這些或許就生活在我們隔壁的朋友;在志薔大哥的文章裡,有描寫勞工、有談老榮民,有反應外籍配偶的苦悶,我一直覺得身為一個作家、知識份子,一個導演,卻願意去描述這樣的題材,去關懷這樣的議題是非常難能可貴,而且值得我們學習的。

從小到大我就很怕我老爸,父子相處總說不上幾句話,從小到大我跟我小弟的關係一向疏離,這樣的親情關係有時讓我感到無助。常常在導演的站台裡,閱讀到描寫父親的文章時,就讓我無端的惆悵起來,而描寫作家與弟弟的故事,曾經在自由時報引起熱烈迴響的「天堂之梯」這篇文章,讀來更令我感觸良多。

我一向討厭台灣的偶像劇,看那些三流演技的帥哥美女哭哭啼啼的耍帥裝可愛,實在令人無言以對,還不如陪我老媽看「金色摩天輪」來的實在。結果因為有一個原住民朋友參與「聖稜的星光」戲劇的演出,所以我開始嘗試去看了這些有「偶像成分」的戲劇,結果一看還亂著迷的,沒想到偶像劇也可以拍的這麼有深度,於是我開始認真的期待國內常會有這類的作品。

最近收到李志薔導演寄來了他的電影「單車上路」的宣傳訊息,電影的介紹說:「35釐米的碧海藍天‧一個關於「逃避」與「面對」的故事。」看著看著雖然我也想起曾經騎機車遠征過的蘇花公路,不過一下子全浮現在腦子裡的還是那些對於導演的印象。

又仔細看了電影文字的介紹,導演說:「《單車上路》是一部屬於年輕人的電影,雖然有些隱藏的意涵或許需要稍微年紀稍長之後才能夠理解,但他盡了力去克服,將這個故事說得淺白易懂。」,這又讓我想起他談話的魅力、他刻寫文字的功力,以及我自己對於國片的期待等等。電影說是11月份才要上映,這也不錯,感覺就像在平淡有點苦悶的生活裡,多了一些讓人期待的事物。11月,讓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吧!

上一篇:大鋤花間

下一篇:臺灣的LV

南風 2006-09-20 00:01:12

志薔大哥:
不客氣.只是想聊聊自己的感想.
多謝電影海報.我會拿去合適的地方張貼.然後好好珍藏.
謝謝邀請.電影上映.我在自己想辦法.找時間去看囉.
加油!

追夢人 2006-09-15 10:21:43

南風;

感謝你寫了這篇文章
電影公司抽獎會贈與你電影海報

若有機會來台北...請你看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