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5 15:03:19南風

清境農場


民國五十年,曾在大陸滇緬邊疆奮戰十一年的異域孤軍以「義民」的身份撤退來台,由國軍退輔會分別安置於桃園、南投、高雄等地,從事農墾開發。其中,被安置位於南投的200多名游擊隊及其眷屬,就是現在清境農場的部分居民。

民國八十一年,政府實施土地放領政策,當地的榮民義胞開始自力更生,而許多喜愛自然的都市人也在這時期陸續移民清境。經過這些居民數十年的努力,現在清境農場逐漸從原本的農村經濟轉型到觀光產業。近幾年更強調優質民宿的經營,打造出充滿歐式風情的清境。

在這樣的背景發展下,如今的清境農場似乎成了一處國人非去不可的高檔旅遊勝地。我雖然沒去過歐洲,不過我可以大膽的推測:歐洲人應該不會這樣密集的搭建木屋吧!一進入清境地區,便會發現高聳華麗的歐式木屋建築四處林立,有的就直接突兀的矗立在公路邊,就連7-11或全家等便利商店都得花枝招展的跟這些歐式建築爭相媲美。

不過當你認真的實地去觀察這個地方的時候,你又會發現很多詭異的現象。像是我在遍地都是昆蟲飛蛾屍體的全家便利商店前,閱讀全家用斗大的招牌說明她們的店是如何採用某種高級的科技燈光,可以降低昆蟲的趨光性,減少對這片土地生態的傷害;又像是我們住宿的那家著名高級民宿,標榜高品質,而且房位難求,訂房規定還標明說不歡迎小孩(怕影響其他客人),可是爛透的隔音設備,卻讓我被隔壁那對整夜用台灣狗語交談的夫妻,吵的一夜難眠。更別提那精緻的歐式木屋裏,那塑膠材質長滿黴菌的浴室如何影響客人的心情。

你可別誤會我去住了爛飯店!我住的民宿可是一客晚餐要500元起跳、早餐優惠價一客還要200元的高級木屋喔。說來就是台灣人的詭異性格在作怪,即便有精緻華麗的建築、即便有色香味美的高級料理,但少了「對」的主人、缺了「對」的客人,美好的一切就完全走了調。

受夠了那些戴著歐式假面具的台灣狼,離開清境的那一個下午,決定遠離那些大同小異的餐館咖啡屋。我們開著車四處閒晃,想看看有沒有商家在賣滷肉飯外加陽春麵的。後來我們無意間晃到了當地的「博望新村」,終於…50年代的那批異域孤軍拯救了我們這群飢腸轆轆的小國民。

異域孤軍在邊疆奮戰的那幾年和雲南當地的少數民族建立了密不可分的關係。民國50年這批義民撤退來台,將部份當地的文化帶回台灣,形成在清境社區除既有泰雅族原住民外,又增加了傣族(擺夷)、哈尼族…等八個少數民族文化。「楊媽媽擺夷風味館」便是很容易嗅出這種氛圍的小吃店。
楊媽媽的店安靜的座落在進入「博望新村」的小路旁,那感覺好像是到了某位久未謀面的長輩家裏去吃飯一般,雖然有點距離,但卻又像回到家一樣。等待用餐的時候,老闆大約5歲左右的小兒子邀我進去他的房間玩玩具,看他坐在有點老舊的客廳地板,咻咻咻的玩弄著手上墨綠色的小飛機,那樣的場景還真讓人錯覺彷彿到了那個異域孤軍苦守邊疆的年代;即便店是鐵皮建築而且有點小髒,不過少了故作高格調的古典音樂,卻多了許多親切的招呼聲。即便沒有牛排/沙拉/海鮮酥皮濃湯,卻有著口感特殊的擺夷風味餐。

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那華麗的歐式木屋確實美麗宜人,配上幾頭毛茸茸又溫馴的小綿羊確實也有幾分異國的情調,不過清境地區日益嚴重的缺水問題以及年年下滑的地層是在認真的提醒我們,那樣龐大的建築、那樣大規模的土地開發是否該有節制?而真正迷人的我覺得還是那些小小的少數民族風味店、那些艱辛移民的靦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