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走過百年、風華再現_淡水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2012.03.25-紅磚成棟、綠林成蔭_淡水文化園區之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殼牌倉庫,臭油棧)
淡水文化園區-1
距離捷運淡水站不遠處的鼻頭街上有幾戶「水上人家」,數間簡陃木屋就搭建在河岸邊,與現代化的捷運站連在一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淡水文化園區-2
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的「淡水文化園區」,是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淡水殼牌倉庫)的所在地,這裡不只是淡水地區僅存的洋行倉庫,也是少數僅有的工業類遺址古蹟。
淡水文化園區-3
2000年6月此地被列入新北市市定古蹟,同年年底台灣殼牌公司將淡水殼牌倉庫無償捐贈予淡水文化基金會,2011年11月4日淡水殼牌倉庫以【淡水文化園區】的名稱正式對外開放。
淡水文化園區-4
位於淡水鼻頭街廿二號的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是隱藏在捷運淡水站出口右側的一處百年古蹟,佔地面積約近3000坪(9900平方公尺),內有四座大型磚造倉庫、三座小型庫房、鐵道、月台等歷史建物。
淡水文化園區-5
園區內的磚造倉庫大小不等,均約建於1870-1880年代,以二尺厚磚牆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磚材為閩南扁平方磚。
淡水文化園區-6
窗檯、門框架使用泉州隴石(花崗岩)打造,窗檯於屋內側有向內對開的傳統木製門與木門栓,外側則有厚實的鐵窗。
淡水文化園區-7
英商嘉士洋行(殼牌)倉庫過去雖然只是儲藏貨物的地方,但當時卻採用精良的技術興建。其特色,除了顯現「殖民式樣」及因應台灣當地氣候,採用清水磚建築之外,還有以紅磚砌成柱子以支撐三角形的木桁架結構。
淡水文化園區-8
Melo的雜誌瘋XD
淡水文化園區-9
屋頂架構承載使用當時西式建築中偏好的大跨距木桁架、樑下加有石板柱頭的方形磚柱承重。這是西式建築中偏好的結構,取其不變形的力學原理,而受樑石也是當時西方最新的建築工法。
淡水文化園區-10
入口處這棟紅磚倉庫上頭有張『冏』臉耶...呵呵
淡水文化園區-11
這群人...嗯...都是美女^_<
淡水文化園區-12
上個月剛出爐的新郎倌~~Mike
淡水文化園區-13
由捷運淡水站出站後,往鼻頭街方向步行約3分鐘(淡水老街反方向),就能抵達【淡水文化園區】,這地方就是我們噗嚨共天團今日出遊的目的地。
淡水文化園區-14
模仿《七龍珠》來個合體密技XD
淡水文化園區-15
完成了最困難的一個動作:p
淡水文化園區-16
手牽手的這兩人...一位是新娘...另一位是準新娘^^
淡水文化園區-17
隔壁那位仁兄很會擺POSE
淡水文化園區-18
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二次北上,清廷被迫簽訂北京條約,開放滬尾成為通商口岸。清同治元年(1862年),正式設關徵稅後,淡水港迅速成為北台灣第一大港,以茶葉、煤礦、樟腦為出口大宗,佔全台貿易量60%。
淡水文化園區-19
十九世紀中葉,中法天津條約將淡水指定為通商口岸後,清朝政府將鼻仔頭一帶土地畫為洋商租借地,由居民將土地以永久租斷方式,提供洋商興建碼頭、倉庫、洋樓,陸續有美利士、寶順、嘉士洋行租借此區域。
淡水文化園區-20
1894年11月,當時著名茶葉外銷洋行「嘉士洋行」的英籍商人范嘉士(Francis Cass)透過中間人向滬尾草寮莊外鼻仔頭居民紀化三,以2千4百銀元承租約一甲的土地,並興建倉庫,經營茶葉貿易。
淡水文化園區-21
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是淡水開港後,外商積極營運的港口倉庫。1897年嘉士洋行將倉庫與碼頭交由殼牌企業集團經營,殼牌便逐步增添設備,建造為一座淡水油棧。
淡水文化園區-22
殼牌公司(Shell)買下鼻仔頭嘉士洋行倉庫後,逐年增建兩座倉庫與三座油槽(分別為2500噸、1200噸和60噸),以及一棟二層洋樓,並大規模經營台灣的煤油買賣。
淡水文化園區-23
知道這地方的遊客其實不多,算是我們的私房景點囉!
淡水文化園區-24
安琪拉今天這一身裝扮...還真是「極黑天使」哩!!XD
淡水文化園區-25
倫敦的大肚腩頗有份量T_T
淡水文化園區-26
Melo無時無刻都在思考如何呈現帥氣的一面:)
淡水文化園區-27
穿著連身褲的羊妹...感覺好休閒唷!!
淡水文化園區-28
繼滬尾砲台旁的和平公園暨一滴水紀念館之後,淡水又有新景點對外開放了。即是位於捷運淡水站旁的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也就是在淡水俗稱「臭油棧」的殼牌倉庫,已於2011年11月4日開放遊客入內參觀。
淡水文化園區-29
揀石頭的這張有種天真無邪的感覺
淡水文化園區-30
早年這裡頭堆滿了各項油品易燃物,倉庫還特別採用防爆窗之設計,防患於未然。
淡水文化園區-31
「臭油棧(即今日的淡水文化園區)」在捷運淡水站的免費公車搭乘處這頭,往淡水河岸自行車道同方向、淡水老街的反方向。出捷運淡水站後右轉,步行不用5分鐘即可抵達園區之入口。
淡水文化園區-32
這一系列根本就是羊妹的個人寫真嘛
淡水文化園區-33
陽光青年就是像我這款^&^
淡水文化園區-34
聽聽貝比的心跳聲
淡水文化園區-35
位居淡水五虎崗第五崗山下的鼻仔頭(即捷運淡水站後方),在清朝開放淡水為通商口岸後,就陸續有許多洋行在這裡開設。其中英籍商人范嘉士(Francis Cass)開設的嘉士洋行便位於鼻仔頭西段位置。
淡水文化園區-36
當時從鼻仔頭東邊的王宅厝到西邊的港仔溝、北邊的鄞山寺到南邊的淡水河岸,都是嘉士洋行租借的範圍,由此可知,現在列為古蹟的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面積只是當時嘉士洋行的一小部分而已!
淡水文化園區-37
西元1897年,英國殼牌公司買下嘉士洋行在淡水的產業,後來又在臺灣成立分公司,作為發展東亞地區石油貿易的據點之一。殼牌公司並在原嘉士洋行的地點興建倉庫區,當作油輪碼頭及貿易倉儲。從此,原先嘉士洋行的地點就成為殼牌公司在臺灣的海陸運轉運站、倉儲和油品的加工廠,也因為這個原因,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又被稱為「殼牌倉庫」,是殼牌企業集團在臺灣經營百年的產業基地。
淡水文化園區-38
這很明顯是中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毒呀...呵呵
淡水文化園區-39
喜怒哀樂(由左至右)~~倫敦的表情有點喜憨耶...ㄎㄎ
淡水文化園區-40
成語猜一猜之【一箭雙鵰】
淡水文化園區-41
捕捉真實的一刻
淡水文化園區-42
新北市有將近一半的古蹟都坐落在淡水,除了紅毛城、滬尾砲台、小白宮等遊客較為熟識的景點之外,封閉已久的英商嘉士洋行,業已經重新開放。
淡水文化園區-43
淡水古蹟的豐富性,在台灣能找到類似的城市並不多,或許只有府城台南或者曾引領風騷的鹿港小鎮可與之比擬。
淡水文化園區-44
一百多年來,殼牌倉庫數度轉讓,歷經了不同國家的經營使用,也見證了淡水從開港以來的繁盛興衰。旅人們造訪殼牌倉庫時,可以遙想當年大船入港的磅礡氣勢,拼湊出淡水港早年風光的景象。
淡水文化園區-45
俗稱「殼牌倉庫」的嘉士洋行是新北市淡水區唯一僅存的一座洋行倉庫,也是全台少數工業古蹟遺址之一。園內保留昔日載運貨物、油料的火車月台及列車、軌道、油桶等殘蹟,深具歷史文化之意義。
淡水文化園區-46
新北市府在民國98年公告殼牌倉庫遺址為市定古蹟,同年台灣殼牌公司將此處無償捐贈予淡水文化基金會,91年辦理古蹟調查研究後,市府耗資一億四千多萬元進行古蹟修復工程,歷時五年,終於在民國百年11月4日開放參觀。
淡水文化園區-47
淡水地區已擁有豐富的古蹟資源,如今在捷運站旁,又增加這處三千餘坪的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淡水殼牌倉庫)的古蹟,將可使淡水未來的文化觀光潛力更為豐饒。
淡水文化園區-48
目前園區內的四座倉庫分別以A、B、C、D棟命名,其中位於園區最內側的D棟倉庫,從十九世紀末開始,就是殼牌公司的東亞營運處。
淡水文化園區-49
三號倉庫(D棟)是園區內最具看頭的「淡水殼牌故事館」所在,裡頭展示了殼牌公司當初留置於各倉庫內的器物,像是公安告示牌、油桶、安全帽,以及宣導公共安全的英文漫畫海報等。
淡水文化園區-50
荷蘭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 Shell),是由荷蘭的皇家石油與英國的殼牌兩家公司合併組成,其中荷蘭皇家控股六成,英國殼牌則是控股四成。它是目前世界上規模第二大的石油公司,總部位於荷蘭海牙。
淡水文化園區-51
西元1878年,英國殼牌公司創辦人馬可仕.薩姆爾(Marcus Samuel)兄弟,為了發展東亞地區的石油貿易事業,在英國倫敦和日本橫濱先後成立兩家公司,除了從事石油生產外,後來又將公司業務擴展到油輪運輸及貿易倉儲。馬可仕.薩姆爾兄弟為了紀念他們的父親是以賣貝殼(Shell)起家,於是就以『Shell』作為公司的名稱,此即為「英國殼牌運輸貿易公司」命名之緣由。
淡水文化園區-52
西元1897年,「殼牌公司」買下現今台北捷運淡水站邊(鼻頭仔)的嘉士洋行倉庫,並成立「迺生產石油株式會社」,經銷殼牌所生產或代理的各項油品,並與在華的英商洋行合作,引進煤油外銷遠東地區。
淡水文化園區-53
二次大戰爆發,日本殖民政府認定殼牌倉庫隸屬敵對的同盟國國家,便強制徵收。1944年10月12日,美軍轟炸日屬殖民地的台灣北部,倉庫油槽中彈起火,歷經三天三夜才被撲滅,這即是淡水人口耳相傳的「火燒臭油棧」事件。
淡水文化園區-54
至此,殼牌倉庫逐漸沒落,僅做備用倉儲。2000年12月,殼牌集團將建築物贈予淡水文化基金會,期許倚重基金會的管理,能確實活化其空間、推展再利用,而後「殼牌故事館」便因應而生。
淡水文化園區-55
殼牌公司在得知臺灣將成立此故事館後,還越洋寄送了一系列全球粉絲愛不釋手的公仔模型和乙臺舊式加油機作為鎮館之寶,成為故事館內最搶眼的拍照對象。
淡水文化園區-56
先生要加92還95呢??:p
淡水文化園區-57
追溯過去,殼牌這個跨越兩個世紀的品牌在台灣其實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緒年間,殼牌集團買下鼻仔頭之嘉士洋行倉庫,並興建了三座油槽與辦公樓,利用當時的通航之便,將油品輸入台灣銷售。
淡水文化園區-58
在二次大戰之後,殼牌在台灣的業務轉而委託給麒麟公司總代理。一直到1979年殼牌以「蜆殼太平洋發展公司台灣分公司」的名義重新開始了殼牌在台灣市場的經營。更於1988年正式成立「台灣殼牌股份有限公司」營業迄今。
淡水文化園區-59
2000年12月31日,殼牌公司慨然將此古蹟捐贈給淡水文化基金會,成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文化資產贈予,殼牌公司還因此獲得總統頒贈文馨獎特別獎。
淡水文化園區-60
在淡水文化園區內的倉庫群中,【殼牌故事館】是最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座倉庫。館內搜集了19世紀以來,殼牌集團發展史、如何進駐淡水港與取得殼牌倉庫經營油棧,到火燒臭油棧、產權糾紛等歷程,都以重點圖文呈現出來。
淡水文化園區-61
此外,在修復過程中拆卸下來的退役建材,也通通被保留下來,舊時的鐵條搖身一變成為陳列架,展現出舊物件新風貌的巧思,也將修復歷程變成展覽之一。
淡水文化園區-62
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又稱為殼牌倉庫,是殼牌公司在臺灣百年所留下來的遺跡,見證了清朝晚期淡水地區的歷史發展與產業變遷,十分值得我們珍惜與保護。
淡水文化園區-63
最後方的D棟倉庫除了是「殼牌故事館」所在之外,沿著倉庫側邊的木頭棧道走到底,就可以一覽淡水河口的明媚風光,視野開闊、景觀極佳。
淡水文化園區-64
倉庫外側之水道,舊時為船隻進出卸載油品之用,原有的碼頭區早已被水上人家佔用,另外形成淡水地區的特殊景觀。
淡水文化園區-65
捷運淡水站後方的這幾戶「水上人家」,常是許多畫家筆下捕捉的美景。早期的棚屋先在水邊打樁,木樁多為水杉或木杉,然後在木樁上搭起棚架;木樁的支撐,是一種力與美的表現,那樣子就像是以前武俠片裡的梅花樁。
淡水文化園區-66
淡水這裡的水上人家,第一棟約建於民國77年,是原籍廣東的退伍榮民鄧先生,憑藉著以前對蜑民(指居住於閩、粵沿海及粵、桂間珠江流域,終年舟居並以捕魚或行船為業的人民)的記憶,還有自己對空間的體驗所建而成。
淡水文化園區-67
二號倉庫(C棟)建於1870-1880年代,以2尺厚的閩南扁平方磚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門框架使用泉州隴石打造,窗台除厚重鐵窗外,內部也使用磚統木製門栓。建物後半部則使用方形磚柱及大跨距木桁架承受屋頂架構。
淡水文化園區-68
1860年中英、中法簽定「天津條約」,台灣的淡水及安平兩港口被迫開放通商。1862年,淡水正式開港,由原本的國內港一躍而為國際港,外國洋行紛紛來台,尋求商機。
淡水文化園區-69
於是北台灣的茶葉、樟腦成為貿易商品,金額迅速超越南部的稻米、砂糖,而成為台灣出口大宗。自1870年起,對外貿易出現大量出超,被譽為是台灣經濟史上的第一次繁榮。淡水也躍升為台灣第一大商港,出口量占全台60%。
淡水文化園區-70
清廷為解決洋商居住、倉儲、貨運等用地問題,遂劃定砲台埔與鼻仔頭兩區為外商租借地。當時沿著淡水河岸分佈的五大洋行,包括寶順、德記、水陸、和記、怡記幾乎壟斷整個茶葉出口,而嘉士洋行早年也是以茶葉外銷聞名。
淡水文化園區-71
【洋行】是指清朝時期外國人在中國(包括臺灣)所開設的商店。他們以收購當地的物產轉賣到世界其它地區為主要營業項目,多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因此獲得相當大的利潤。
淡水文化園區-72
淡水河岸邊的鼻仔頭是當年外國洋行及倉庫聚集的地區。清光緒21年(1894年),英商嘉士洋行購下港仔溝旁的鼻仔頭產業,經營茶葉外銷,為百年過後外商在淡水建造多處洋行倉庫中少數僅存的一座。
淡水文化園區-73
目前僅存的港口貨棧與倉庫遺址,是以清水磚砌築與木構樑架共構,磚牆、石楣及暗拱的做法,是十九至二十世紀初西方建築之特色。
淡水文化園區-74
一姐&心星也玩起合體密技的梗了ccc...
淡水文化園區-75
西元1897年,殼牌公司買下嘉士洋行,並陸續增建了三座分別為2500噸、1200噸及60噸的油槽。而早期油品提煉技術不佳,因此各種汽油、煤油混雜成一股濃厚的油臭味,故而淡水人昔稱此地為【臭油棧】倉庫。
淡水文化園區-76
當年殼牌公司於倉庫區內還鋪設有鐵軌(臺鐵亞細亞支線)接通淡水火車線,便利貨櫃裝載油品,大規模經營遠東地區的燃油買賣。今日於園區內還能見到保留下來的鐵軌與月台之遺跡。
淡水文化園區-77
淡水線(俗稱北淡線)鐵路為台灣第一條鐵路支線,也是台灣第一條由傳統鐵路轉型為捷運的路線。全線(含新北投線)於1988年停止營運,大部分路基改闢為今日的台北捷運淡水線。
淡水文化園區-78
過去透過行經此地的淡水鐵路支線與專有的月台設施,殼牌公司得以將當時照明所需的煤油,以火車載運至全台各地;如今園區內保留了月台遺跡和一小段的鐵軌,供民眾懷想當年榮景。
淡水文化園區-79
殼牌倉庫歷盡滄桑轉折後,終於在2000年被指定為古蹟,並獲業主殼牌集團無償贈與在地的「淡水文化基金會」,而荒廢多年的老倉庫也經過整修、規劃,於2011年底以「淡水文化園區」為名對外開放。
淡水文化園區-80
鐵路側線就位在園區內之淡水社區大學辦公室後方,除了有裝卸煤油的紅磚月台外,軌道另一端,尚有專供油罐車過磅用的地磅平台。
淡水文化園區-81
另外,切換鐵軌用的道岔轉轍器也都還在。在這短短200公尺的軌道區,一般貨運側線該有的設施,大抵都不缺。
淡水文化園區-82
殼牌倉庫裡頭這一條運送油品用的鐵路側線,曾與老淡水火車站臍帶相連,在深隱多年後,終於重見天日,成為淡水文化園區裡重要的一環。
淡水文化園區-83
倉庫是儲存貨物的地方,在以前又被叫做「棧房」。殼牌公司以販售油品起家,殼牌倉庫內多屬揮發性高的汽、煤油,味道刺鼻,早期環保標準沒現在嚴格,老淡水人只得以「臭油棧」來這般稱呼它,多少有嫌惡之意。
淡水文化園區-84
1944年4月,日本政府因殼牌集團屬於同盟國英國及荷蘭所有,下令以「敵產」名義強制徵收。同年10月12日,美軍空襲北臺灣,油槽中彈起火,整整燒了三晝夜;對老淡水人來說,熊熊烈火幾乎吞噬河岸小鎮的印象始終難忘。
淡水文化園區-85
戰後,殼牌倉庫由臺灣長官公署接收而成為國有財產,但殼牌子公司「亞細亞火油公司」欲討回舊有資產,彼此纏訟數十年。2000年6月臺北縣政府公告此地為縣定古蹟,同年年底,殼牌公司又將此古蹟捐給淡水文化基金會。一百多年來,殼牌倉庫數度轉讓,歷經了不同國家的經營使用,也見證了淡水從開港以來的繁盛興衰。
淡水文化園區-86
這些人拍照就像是在玩命阿XD
淡水老街-1
淡水中正路老街入口處有一藝術地標「藝航滬尾」,船頭擁有彩繪的魚眼造型,是一艘淡水特有的舢舨船。
淡水老街-2
淡水老街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鐵蛋」吧
淡水老街-3
黃金笛:若笛聲能使物體變黃金 世界會很閃耀
淡水老街-4
老街旁從和衷宮至小漁港間長一點五公里的淡水河沿岸,有林蔭步道、親水河岸、船舶碼頭等設施,而在靠近小漁港的八棵百年榕樹下是民眾最喜歡乘涼、垂釣、觀賞夕陽的地方。
淡水老街-5
早早就得來河畔邊卡位賞夕陽:)
淡水老街-6
一邊聽著河水拍打岸邊的聲音,一邊等候夕陽西斜,心情好不愜意悠閒!
淡水老街-7
淡水老街旁的『金色水岸』,長度共1.5公里,在新北市政府用心的規劃下,已一改過去給人環境髒亂不堪、休閒空間不足的印象,足以展現出淡水河岸的美麗景致。
淡水老街-8
新北市府利用淡水地區介於山、河之間的優勢地形,以河岸遊憩體驗的基本架構作規劃,讓遊客沿著由南而北的路徑前行,就可以看到觀音山、出海口與紅樹林區交錯成一幅美麗變幻的河岸景緻。
淡水老街-9
位於淡水河岸老榕河堤旁的「榕堤水灣餐廳」,是淡水著名的景觀餐廳,結合歐洲露天氛圍與南洋建築風情,店內面積寬敞,氣氛悠閒,加上老榕樹的陪襯,成了許多遊客和情侶來淡水最愛拜訪的地方。
淡水老街-10
因為在河堤及老榕樹旁,所以便取名為「榕堤」,內中有一座日據時代的警察局哨所,是以前日本水上警察所駐守的崗哨,用來監視淡水河上船隻來往情況,現在則規劃為室內用餐的一部份。
淡水老街-11
榕映沁沁文風醉 堤望悠悠輕帆揚
淡水老街-12
每當夕陽西下時,坐在河邊的堤防上,欣賞著一艘艘捕魚回來的漁舟,映著水面炫目的金光,形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這就是昔日位列淡水八景之一的「淡江夕照」。
淡水老街-13
淡水的美麗夕照是許多遊客難忘的回憶,當天幕逐漸拉下時,山、水之間交錯成一幅美麗變幻的河岸景緻,在海風的吹拂下欣賞淡水夕陽美景,會對水岸有著更深的依戀,讓人流連忘返。
淡水老街-14
層層透亮的雲層宛若柔情的包覆,一方小小的藍天在沈鬱的雲層中露了出來,映照水面燦爛的金光,沉浸在一片祥和氣氛中,令現場所有人都彷彿醉了,這就是「淡江夕照」無與倫比的魅力。
淡水老街-15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淡水文化園區之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殼牌倉庫)-
地址:251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
交通:搭乘捷運淡水線至「淡水站」下車,出捷運站後往右步行約5分鐘可達(淡水自行車道入口旁)。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http://tour.tpc.gov.tw/handbook.do?method=detail&id=1249c503761000008a39
這麼漂亮的地方~光看照片不過癮!!
我也要找時間去看看\(^o^)/
就在淡水捷運站旁
出捷運站後往老街的反方向走 2012-04-20 01:01:07
我喜歡這種有歷史感的建築
感覺很有故事性^^
女王的連身褲很可愛耶^^
夕陽好美喔^^
這樣有歷史有故事的老房子
我很喜歡
淡水夕陽很棒 2012-04-11 21:25:23
親愛的台長活力小太陽[Jim_Chen]:
恭喜您!您此篇文章投稿本週徵文「旅展公民記者徵選,國內踏青旅遊好去處!」,文筆極佳、切合主題,已通過小天使的審核了,您可至 http://mypaper.pchome.com.tw/index/solicit-weekly/78 瀏覽。也別忘了請親朋好友推薦您的文章,活動小組將從通過審核的文章當中,評選出優秀文章,評選標準文章內容70%、文章推薦數及人氣30%,將於投稿截止日後的七天內公佈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