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0 00:25:00活力小太陽[Jim_Chen]

2011-原味的夏天_菊島風情Day3-馬公講古[Ending]

  澎湖設治甚早,在蒙元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年),設澎湖巡檢司,地點就在媽祖宮(天后宮)附近。明初仍沿襲巡檢司後廢之。至鄭成功復臺後設安撫司;清初又設巡檢司;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改設澎湖海防糧捕廳,至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淪日為止。澎湖自清代設廳始,始有澳社之設立,當時的東西澳,時裡澳及林投澳之雙頭掛,烏崁兩社,為目前本市所轄區域。光緒十三年~十五年(西元1887~1889年)築澎湖城(或稱媽宮城),為澎湖首任總兵吳宏洛所建,故媽宮城實為一歷史悠久之古城。 

  日本據澎後,仍沿襲清制,至民國九年,澎湖改設郡制,設澎湖廳,改媽宮為馬公街(「媽宮」地名為此時被日本人所改),馬公轄區除原有東西澳、時裡澳所屬二十二街鄉外,並將原屬林投澳之雙頭掛及烏崁鄉改併入馬公街,其實本市所轄區域已有二十四街鄉(一街及二十三鄉)。 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馬公街改為馬公鎮,區域不便,原二十四街鄉併為二十一里。民國七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馬公鎮改制為縣轄市,易名為馬公市。至目前為止,全市共計三十三里六二五鄰。 

跨海大橋-1

位於白沙島與漁翁島之間的的澎湖跨海大橋,南北跨越以急流聞名的吼門水道,使馬公、白沙、西嶼三個大島連為一體。

跨海大橋-2

澎湖跨海大橋全長五千多公尺,為遠東第一深海長橋。橋面南北兩端入口設有狀似彩虹的白色拱型橋門,經常吸引觀光客下車拍照。民國85年,新橋改建完成,現已全線雙向通車,並增設人行專用道。

跨海大橋-3

這次是參加女王公司舉辦的員工旅遊

通樑古榕-1

《通樑古榕》位於白沙鄉通樑村保安宮前,樹齡已達300多年,是澎湖島上唯一的大榕樹,共有數十條支幹,枝葉繁盛茂密,使榕樹向四方擴展,形成天然的遮陽棚。

通樑古榕-2

通梁古榕其樹種為「白榕」,本身就枝繁葉茂、盤根錯節,共有97條氣根因接觸到地面,而變成了支柱;榕樹不斷向四方擴展而加大了樹冠,綠蔭覆蓋廣達660平方公尺。

通樑古榕-3

通梁古榕有兩大神奇的地方:其一是在澎湖惡劣土壤氣候條件下可以繁茂長成巨林,其二是目前共有97條氣根插入地面成為支柱,97這個數字剛好和澎湖的村里總數目吻合。

通樑古榕-4

相傳300多年前有一廈門的商船遭遇風浪沈沒於通梁近海,船上有一株榕樹樹苗為通梁鄭姓(通梁最大姓氏)人氏拾起,並栽植於保安宮前,沒想到這株榕樹像落土歸根似的,繁茂生衍,一點也不畏懼澎湖的風霜。

通樑古榕-5

古榕形成的原因,是由於受到東北季風風勢影響,使樹枝長到一定高度便呈橫向生長,而氣根自然下垂及地後,又長成新幹,歷經三百多年,便造成今日盛大的局面。

通樑古榕-6

通梁古榕除了是澎湖著名的觀光景點外,對於當地人來說也是信仰中心,當地的小孩子大多會給古榕當義子,每逢春節、端午等節日就會準備簡單的祀品前來樹頭祭祀樹神。 

通樑古榕-7

通樑村人於樹旁蓋一奉祀「康府王爺」的『保安宮』,並於保安宮前的主幹立碑,以示對大榕樹的尊敬。

通樑古榕-8

保安宮是由通樑人的祖先由大陸供奉而來,在渡海來澎後,奠基於村內,由於『康府王爺』對善男信女所求均能有明確指引或親身顯靈,故至今為村內民眾所敬仰。

通樑古榕-9

古榕旁有一排店家,販賣各式的特產與裝飾品,而我手上的仙人掌冰淇淋可是這裡的熱門商品呢!

通樑古榕-10

清涼消暑全靠這一味了:p

天后宮-1

澎湖天后宮位於馬公市區內,供奉天上聖母媽祖,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最遲在1604年前即已立廟。原稱「娘娘宮」、「天妃宮」或「媽宮」,馬公市舊稱即由此而來,現在台語裡「馬公」仍以「媽宮」(Ma-keng)稱之。

天后宮-2

目前的澎湖天后宮格局與樣貌奠定於1922年之重建。主持建造者為原籍廣東潮州的匠師藍木,這使得澎湖天后宮具有潮州風格,和台灣多數寺廟以閩南風格為主不同。

天后宮-3

澎湖天后宮建築佈局為三殿式二院,即三川殿、正殿以及清風閣(後殿),分別順著地形升高。廟埕與三川殿交接處設有多角形的石階,香客需循階而上進入廟中,這在台灣廟宇中為獨一無二的設計。

天后宮-4

澎湖天后宮可算是全台最古老的媽祖廟,有曰元朝即設此廟,有曰明朝已具規模,或曰1604年荷軍登陸澎湖時便見媽祖廟,無論如何距今已然有四百年以上的歷史。

天后宮-5

三川殿為三開間,殿左右與護龍相接,是多風的澎湖地區建築之特色。正殿奉祀金面媽祖,左右護龍分別奉祀註生娘娘以及供奉當地節孝烈婦的節孝祠。清風閣又稱公善樓,為當地文人聚會之所。

天后宮-6

廟內細膩的木雕及屋樑上的彩繪都是藝術珍品,樑柱斗拱、石鼓雕琢、壁牆浮雕及殿內門扇窗櫺等,都呈現古樸而精細的面貌。

天后宮-7

天后宮的木雕反應近代台灣寺廟雕刻的精緻和寫實路線,多用樟木以利細節表現。木匠受到嶺南畫派影響,使用內枝外葉手法做出凹凸的層次。

天后宮-8

參與細部裝飾的匠師,有木雕師黃良與蘇永欽,彩畫師陳玉峰、朱錫甘與潘科,都是當時台灣的一流匠師。

天后宮-9

天后宮內供奉台灣少見的金面媽祖,並受清康熙皇帝敕封為天后之尊榮;而天后宮出土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為台灣出土最早的一方石碑;凡此種種歷史軌跡都增添天后宮的歷史地位與宗教內涵。

天后宮-10

1683年(清康熙22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攻台,在澎湖擊敗由劉國軒率領的明鄭海軍主力,明鄭隨後便即投降。施琅將勝利歸因於媽祖庇佑,奏請康熙皇帝敕封其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並改天妃宮為天后宮。

天后宮-11

走訪天后宮,建議先觀其正面外觀屋脊以降的建築型制,再觀其內部木雕與泥塑藝術,最後飽覽宮內各項文物的歷史故事,便可虔敬感受到天后宮與澎湖發展歷史的密切關連與民心所繫。

中央老街-1

萬軍井過去又叫做大井,關於此井的由來比較常民的說法是:施琅率艦隊遠征澎湖與明鄭海軍交戰,兵將疲憊不堪,又缺乏飲水,當時施琅就以皇帝賜予的寶劍戮地成井,解決了數萬兵馬飲水之急,因此也有了這口井的傳說。

中央老街-2

施公祠主要祭祀「清朝靖海將軍施琅」。1684年剛建廟的時候其實是座生祠,當時叫做「施將軍廟」,1843年改建的時候才正名為「施公祠」。

中央老街-3

施公祠位在馬公市中央里,天后宮東邊橫巷,一民家式祠堂,建廟年代欠詳。原址在今澎湖醫院附近,民國前十六年,因醫院徵地闢為院舍,才遷至今址。

中央老街-4

馬公市「中央老街」舊稱為「大井街」,是澎湖群島開發最早的市街,最遠追溯至宋、元時代,就有少數的閩南居民居住。

中央老街-5

清朝雍、乾之際,媽宮街的一些殷實商賈,因經理台、廈之間的貿易,而組成了「台廈郊」(其成員通稱為「街內」郊戶),中央街一帶所謂的「七街一市」,才出現了舖舍雲集,煙火千家的景況。

中央老街-6

以澎湖特有玄武岩製成的招財石,象徵財源滾滾(貓頭鷹造型恰好是羊妹的最愛)。

中央老街-7

「馬公老街民宿」座落於保有老街風貌的馬公中央街上,民宿內外所呈現的面貌,皆是令人懷念的樸實格調,充滿古早氣息的格局及環境規劃,讓人倍感輕鬆自在。

中央老街-8

由「松屋旅館」改名後的「中央旅社」,創立於1923年,除了是澎湖當地第一間提供住宿的旅館,更是馬公第一間擁有沖水馬桶的旅社。

中央老街-9

『四眼井』位於馬公市中央老街的最北端,建立於明朝初期(西元1592年),正式名稱為『四穴井』或『四孔井』,是馬公最老的一口古井。

中央老街-10

四眼井終年有水,遇到乾旱不雨也不會乾涸,井深5.6公尺,井寬2公尺,過去曾經是中央街一帶居民生活跟飲用水的來源,現在則是馬公市內的觀光景點。

中央老街-11

在馬公中央街上也有一條「摸乳巷」,不過論名氣就遠比不上彰化鹿港鎮上的摸乳巷了。

中央老街-12

隨著歲月之流逝,中央街咾咕石牆倒了,閩式紅磚建築塌了,商家也搬走了,老街終究擋不住風雨摧殘,逐步凋零沒落走入歷史,民國七十三年政府將中央老街列入「古蹟保存特定區」,期待風華再現。

中央老街-13

中央街是澎湖歷史最悠久的商店街,俗稱為「街內」;清朝時代稱為「大井街」;日治時期的商業貿易,均以此區域為中心,曾經是澎湖最為繁榮的市街,也是台灣地區現存最早的漢人聚落。

中央老街-14

這貓咪也太可愛了吧^o^

中央老街-15

這不是雄獅鉛筆廣告裡的吉祥物嗎??XD

中央老街-16

「媽宮郵便普通局」是日本政府在1924年打造的,負責澎湖當時的郵政業務。自1945年起,先後改名為澎湖郵電局、澎湖郵局及澎湖電信局。大門上頭三面窗戶的對稱形式是巴洛克建築的典型代表。

中央老街-17

建築本身的特別之處在於當時日本建築師酷愛使用的「和洋混合」建築形式,整棟建築呈現L型,屋頂使用日本的文化瓦,外型抬頭仰視像極了一頂日本幕府時代將軍頭上的戰帽。

 

慧明 2011-12-01 21:51:34

真的很像專業導遊 拍得很好 有空也來 我部落格逛逛吧

版主回應
我不是專業導遊啦
只是喜歡走走看看
然後作記錄^^
2011-12-02 00:45:31
大白兔hardcandy 2011-10-25 14:08:54

唯一一次去澎湖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印象中只有海生館還有黑糖糕
謝謝你的介紹和推薦
下次會盡量把澎湖排在暑假去~~

版主回應
黑糖糕是必買的伴手禮
澎湖的美值得再去體驗一次
2011-10-25 21:50:11
sean_537 2011-10-01 23:24:44

為何說通梁古榕是唯一的大榕樹呢? 澎湖不少廟宇都有很大的榕樹才對.

版主回應
但我去的時候有看到不少廟宇
不過有榕樹的很少
可以稱為大榕樹的更是沒有耶
2011-10-02 21: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