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8 01:35:29活力小太陽[Jim_Chen]

2011-都市之肺_台北植物園(南海學園)

2011.07.10-隨意漫步,都會區裡的小小森林_台北植物園

 
植物園-1
 
【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南海學園內,是台灣除國立故宮博物院外另一個以展示中國歷史主的博物館,也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後成立的第一個國立博物館。
 
 
植物園-2
 
中國傳統宮殿式的建築外觀讓人印象深刻。博物館內長期展出及收藏眾多華夏文物及台灣文物,包括像是甲骨文、青銅器、玉器、瓷器、石雕、文獻及字畫等等。
 
 
植物園-3
 
史博館籌議於民國四十四年冬,於四十五年春正式開館。館內收藏以中原文物為主,地方文物為輔,大部份係民國四十五年七月至四十六年春接收原河南博物館遷臺及戰後日本歸還古物。
 
 
植物園-4
 
館中設有餐飲區以供應入內遊賞的民眾們用餐品茗,遊客還可在館內的休憩區內遠眺植物園四周優美的景致。
 
 
植物園-5
 
號稱北部最佳賞荷景點的台北市植物園荷花池,每年夏天總是吸引無數遊客與攝影愛好者。
 
 
植物園-6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史博館首開「虛擬博物館」營運之概念,率先推動以文物、知識和影像為核心建構的數位典藏及加值應用計畫,邁向與世界各地博物館館際間知識串聯整合的新世紀。
 
 
植物園-7
 
科學教育館:建於1958年,由盧毓駿設計建造。科學館主要為培養國民科學教育而設。新館已遷至台北市士林區;南海學園中的舊館業經指定為紀念性建築,目前閒置中。
 
 
植物園-8
 
仿北京天壇建築樣式的「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舊館,前身為「國立臺灣科學館」,為教育部附屬館所之社教機構。
 
 
植物園-9
 
藝術教育館:興建於1956年,張其昀擇定於此創建「國立藝術館」,至1985年更名為「台灣藝術教育館」至今。
 
 
植物園-10
 
「台灣教育資料館」是日據時代「建功神社」的舊址。建功神社,創建於1926年(昭和元年),用以祭祀日本領台以來對台灣具有貢獻的人物,不分日籍或台籍人士,性質類似於現在的忠烈祠。
 
 
植物園-11
 
台灣光復後,建功神社的鳥居、石燈籠遭到拆除,建功神社主建物則移作中央圖書館暫時的館所。1960年(民國49年),政府將舊建築物改建為中國宮殿式的建築,前後兩棟,旁側增建兩層樓的建築,整體形成四合院的格局。
 
 
植物園-12
 
教育資料館前棟前面的水泥橋,可能是昔日建功神社的石橋所改建的。今日「台灣科學教育館」及「台灣藝術教育館」的位置,就位於昔日建功神社鳥居前的左右兩側,而兩棟建物之間的柏油路,正是昔日建功神社的參道。
 
 
植物園-13
 
位於台北市南海路上的【台北植物園】,創立於台灣日治時期的1921年(大正十年),創立者為台灣總督府殖產課。該園創立目的乃是為了培育熱帶林植物,熟悉南洋各種植物與生態環境。
 
 
植物園-14
 
台北植物園現今佔地約8.6公頃,隸屬於農委會林業試驗所,仍舊為熱帶經濟樹種之栽植試驗處所,也是台北市內知名的休閒公園。園內的國立歷史博物館與荷花池,頗為知名,是遊客最常留連之處。
 
 
植物園-15
 
植物園以荷花池聞名全台,每年夏天吸引大批賞荷者來此拍照或寫生,日據時代這裡更有《台北八景》的雅稱。
 
 
植物園-16
 
荷花又稱「蓮花」,為睡蓮科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其地下莖俗稱「蓮藕」。花粉紅,具芳香,有多數黃色雄蕊,花謝後,蓮蓬由黃轉綠,熟時變褐,並藏有圓形或橢圓形之蓮實。
 
 
植物園-17
 
台北植物園的荷花池,鄰接著建築古色古香的歷史博物館,加上蓮池畔闢有中國式的賞景涼亭,使得這裡的荷景帶有幾分古典宮闕之美,這可是全台獨一無二的中國式荷風園林。
 
 
植物園-18
 
「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植物園的荷花池比鄰,中國宮殿式的建築,青瓦紅牆與荷塘水色相映,略可比擬為小小圓明園。
 
 
植物園-19
 
現在的台北植物園經由林業試驗所多年規劃,將園內每個區域以不同的主題呈現,例如荷花池、十二生肖區、多肉植物區、蕨類植物區、詩經植物區、民俗植物區、棕櫚科區等等,以增加展示的系統性,也方便民眾參觀學習。
 
 
植物園-20
 
而各區中也規劃導覽步道,有架高的木棧道也有林間小碎石道,讓前來的民眾可以依循步道的路線參觀,不僅讓遊園的氣氛具有變化,也不會破壞地表的植被。
 
 
植物園-21
 
植物園內的歷史古蹟有幾處,最著名的就是「布政使司衙門(欽差行台)」了。「布政使司」是清代台灣建省之後新增設的官職,職掌全台錢糧餉項等內政事務。
 
 
植物園-22
 
1888年(光緒14年),布政使司衙門完工,座落於台北城西門內的西門街北側,是當時台灣規模最大的官廳建築,衙署內有18幢建築。而今日留存於植物園內的布政使司衙門建築,大約僅是原有規模的三十二分之一而已。
 
 
植物園-23
 
清代在台灣所建的官署建築,能夠保存至今的寥寥無幾。現保存於植物園內的布政使司衙門也僅是當年的籌防局大門及部份廳舍建物,相比原先的規模已小了許多。
 
 
植物園-24
 
民國54年,布政使司衙門被改做為林業陳列館使用。民國74年,內政部始公告布政使司衙門為國家二級古蹟。
 
 
植物園-25
 
植物園是大台北都會區的綠肺,園內林木森森,彷如生長在都市內的迷你叢林。
 
 
植物園-26
 
日據時期,植物園內培育的植物,除了台灣本地植物之外,也派員前往世界各地收集樹種,運回台灣栽種。目前植物園隸屬於「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園內植物種類已多達1500種。
 
 
植物園-27
 
圓形溫室目前所展示的主題為各式各樣的食蟲植物,主要以豬籠草為主,溫室內為了配合豬籠草所生長的熱帶雨林氣候,而調整成溫濕的環境。
 
 
植物園-28
 
「林業試驗所」設有的植物園及植物研究中心,分佈於全台各地,其中只有台北植物園位於市區,是最容易親近的一座植物園
 
 
植物園-29
 
民生植物就廣義而言,即民眾為生活所需而栽種的植物。民以食為天,為了有穩定的食物來源,人類於是邁入農業社會。許多野生植物被馴化,並且不停的改良,而成為今日的糧食作物。
 
 
植物園-30
 
糧食作物中有主食類,即提供我們生長基本澱粉來源的作物,如禾穀類、根用類等。這些日常食用的植物,許多民眾常常只認識盤中的模樣,希望透過本區的設立,讓都市居民們一窺它們的廬山真面目。
 
 
植物園-31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
 
 
植物園-32
 
趕快做成小米酒吧...哇哈哈
 
 
植物園-33
 
植物園內栽種千餘種植物,其中泰半為國外引進者,對於學術及自然科學之教育貢獻極大。
 
 
植物園-34
 
雞蛋花排成的愛心^o^
 
 
植物園-35
 
「雞蛋花」是帛琉的國花,聖經記載這種花只有人間仙境才有。五片花瓣,花辦中心呈鮮黃色有如蛋黃般,故名雞蛋花。
 
 
植物園-36
 
多肉植物泛指仙人掌和其他的肉質植物(如景天科、龍舌蘭科等三十餘科),為適應乾燥且炎熱或寒冷的環境,演化出一些耐熱、耐寒且能貯水的構造和機制,如葉片退化、莖葉肉質等特徵。
 
 
植物園-37
 
沙漠中的雨季短暫,降雨量少,多肉植物必須儘速吸收水分並貯存起來,這些植物的根系分布很廣且長,並靠近地面生長。其肥大的莖部則是超大容量的貯水器,特化成小刺的葉片,能減少水分的蒸散,並避免其他動物的侵犯。
 
 
植物園-38
 
園內裡面種植許多植物,堪稱一座豐富的自然教室,一千六百多種來自全球的植物中,以荷花池聞名國內外,每逢國曆八月盛暑,園中荷花欣榮盛開,荷葉亭亭玉立,常有文人騷客、畫家、攝影師在此流連忘返。

另外一篇:

 
雅奇思 2012-10-08 11:00:03

您好:

我們是雅奇思藝術教育,一個藝術教育推廣團體。
目前我們想撰寫一則介紹關於台灣藝術館的文章,想借用一張您所拍攝的照片,如有不妥,請告知我們,我們將為您立即下架!

謝謝您 :)

版主回應
OK...請用 2012-10-09 21:48:39
Lo阿伶 2011-08-10 08:05:05

嗚嗚嗚~我本來想說 如果我不回來更正 看會不會自動忽略我犯的蠢事 嗚嗚嗚~~~
(後來上網查 才知道是一樣的)
(唉~)
(愚蠢就算了,還弄的人盡皆知 嗚嗚嗚~~~~~~)

Lo阿伶 2011-08-09 10:45:40

看到荷花
讓我馬上回去查照片
因為之前去賞蓮 很怕自己蓮花荷花傻傻分不清 呵呵^^

版主回應
荷花與蓮花是不是一樣的阿!!??
較不一樣的應該是睡蓮之類^^"
2011-08-09 20: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