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15 08:56:18劉乃誌

新書宣傳:生命的執著自序

這本書的誕生

書寫是我處理悲傷的方式之一,從進入安寧當義工開始,到成為安寧團隊的正式成員的這些日子,每每看到病人或家屬在苦難中努力求生存,從生命底層湧出來的力量是那麼真誠和堅強,一幕幕都深深地觸動著我,感動的情緒經常就在心裡面不停地翻攪,直到發酵成形,拿起筆來,讓意義的汁液流洩在紙面上,我的心始能稍稍的平復下來,這十五篇文章只是其中的一部份。

工作經驗的累積讓我一步步看到大環境的現象,思索這裡面的需要,我開始動起這些文章的主意,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在抒發自我的情緒之外,也能夠用來協助有需要的人?這個想法出來之後,自此我會去比較我寫的文章和別人的,發現自己的文字看起來很嚴肅、不通順、一點也不有趣,進一步懷疑起自己寫作的能力,我發現原來的樂趣在慢慢消失,因為從今以後想寫的東西不僅僅是為了我自己,所以寫了又改,改了又寫,我覺得有壓力。

壓力正是我生命中困難的議題,這些年來,因為我不喜歡壓力帶來那種令人窒息的感覺,所以一直朝著快樂和沒有壓力的生活在選擇,我相信只要能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就能夠做得快樂而沒有壓力,快樂?沒有壓力?或許有人覺得困惑,安寧病房的工作快樂而沒有壓力嗎?我必須承認,在病人和家屬痛苦的時候陪伴他們是苦的,即使在他們好不容易的快樂時光陪伴他們,我也常常忍不住想到未來他們要受的苦,可是正因為生死的苦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我可以陪伴得沒有壓力,而且我的陪伴假如能夠讓病人少一些些的苦,或者苦的更有意義,我的快樂就能從這裡生出來。

悲傷從發病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所以我把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從病房開始,到病人過世,最後家屬回到家裡面,我試著去捕捉我眼睛看到、聽到與心裡面感受到的,做重點式的描述,希望這些觀察和思考可以引發有需要或者有興趣的人,做進一步的體察,因為我發現人的決定不會錯誤,卻常常有偏差,偏差的原因很可能是對自己和對所發生的事情不夠了解所造成,有時候決定的偏差不知不覺產生無可彌補的傷害,而傷害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謝謝蓮花基金會,特別是慧慈姐給我這個機會,雖然隨著時間期限的逐漸逼近,這份原來工作以外的額外壓力大到一度讓我習慣性腹瀉、因為緊張而淺眠,可是假如這本書可以幫助已經受苦或者即將受苦的人少吃一些,寫作的苦似乎就不值得一恓了。

ps.
本書是蓮花基金會出版,預定六月底出版,屬於結緣品,就是有緣有心才拿得到,也歡迎您贊助鼓勵,蓮花是個很努力的基金會喔.http://www.lotushc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