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19 18:33:44IDF 10004真是太酷了!

F-15系列

F-15 Eagle 鷲式
性能諸元如下:
全長:19.43m
翼展:13.05m
全高:5.63m
翼面積:56.5平方公尺
最大平飛速度:
F-15C、F-15E:2.5Mach
F-15S/MTD:2.1Mach
最大起飛重量:
F-15C:30845kg
F-15E:36740kg
發動機型號:
F-15C、F-15S/MTD:F100-PW-220渦扇發動機
F-15E:F100-PW-229渦扇發動機
軍用推力:
F-15C:6600kg
F-15E:8170kg
後燃推力:
F-15C:10886kg
F-15E:13200kg
最大外載重量:
F-15C:10705kg
F-15E:11113kg
固定武裝:M61A1 20mm機砲*1

發展沿革:
由於F-4戰機在越南上空所表現的空戰性能不如理想,再加上當時前蘇聯於1967年七月的航空展中展示了2中高性能戰機--MiG-23及MiG-25;使得美國軍方大感震驚,認為以往的空中優勢已不復存在,所以美國空軍急需一種性能優異的空優戰機,以重新掌握逐漸失去的空中優勢。此一計畫就是後來的F-15鷲式戰機。在8家廠商的激烈競爭之下,美國空軍於1969年12月宣布由麥道公司得標,首架F-15A於1972年7月試飛成功,於1976年正式加入美國空軍服役。

F-15A/B
F-15A使用2具F100-PW-100渦輪扇發動機,軍用推力與最大後燃推力分別為6660kg及10820kg,可使F-15達到1.2的戰鬥推重比、2.5馬赫以上的極速和驚人的爬升率;然而F100-PW-100發動機卻始終遭遇可靠度不佳的缺點,甚至使部分新造的F-15A面臨無發動機可用的窘境;惠普公司亦努力進行改良工作,才逐漸使後來的F100-PW-200/220發動機擁有良好的可靠度;而F-15B則是F-15A的雙座戰鬥教練機型。

F-15C/D
在飽受F100-PW-100發動機性能不可靠的苦頭之後,F-15C/D換裝2具F100-PW-220發動機,軍用推力與最大後燃推力分別為6660kg及10886kg;除修改機件,加裝全權數位發動機控制元件外,並提升發動機的可靠度。
此外,F-15C/D型強化了機身結構,增加內載油量為6130kg,並可在進氣道兩側加掛適型油箱。

F-15J及F-15DJ為美國售予日本的F-15戰機,其中F-15J為美國授權日本生產的F-15的型號。

F-15E Strike Eagle
由於美製F-4及F-111戰機及服役超過20年,已接近服役年限,因此美國空軍於1980年代初期決定研發1種高性能打擊戰機,可執行低空穿透、長程打擊任務,以便能取代F-4及F-111戰機。參與競標的機種有麥道公司(MD)由F-15B改裝而來的F-15E,及通用動力公司(GD)的F-16E(就是F-16XL,外型取消水平尾翼,主翼改採大型箭簇翼);經過激烈的競爭後,由美國空軍在1984年2月宣布由F-15E得標;首架F-15E量產基於1986年12月進行首次試飛,並於1988年4月正式加入美國空軍服役。

F-15H型為對地攻擊性能較差的外銷機型。

F-15I型戰機為美國售予以色列的F-15戰機。

F-15S型戰機為美國售予沙烏地阿拉伯的F-15戰機。

F-15S/MTD (F-15ACTIVE)
美國於1984年10月決定試作F-15S/ MTD,並於1988年3月展開相關測試。其目的在於為了能在戰時使飛機仍然能從被敵方破壞的跑道起降而作的改良(簡單來說,就是要F-15能具有短場起降的功能)。首架F-15S/MTD由F-15B的一號機(序號為TF-15)改造而來﹐並在主翼的前方以往上30度的角度加裝了2片前翼(採用F/A-18的水平尾翼)。另外還裝了二維向量噴嘴(但只有最初的這一架才有裝)發動機則採用F-100-PW-220發動機。據說改良後起降距離縮短到460公尺。空軍於1991年夏天完成所有測試並移交給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