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0-25 15:34:33果子離

羅位育的《有限關係》

讀書要從序文讀起。若說這條讀書法則是正確的,羅位育這本《有限關係》(幼獅)便是最好的例證。

閱讀本書,必須先看自序的理由是:了解作者的寫作策略和發言位置,才不致因期盼過高而產生落差。

換句話說,如果企求從本書中,讀到像報章雜誌親子版裡「問題與討論」般的內涵,或者如苦苓《校園檔案》談教育問題的尖銳,那麼將會因失落感而喪失閱讀此書的樂趣。

此書的樂趣大於意義。這或許不是作者的本意。

一切說從頭,得從最初的寫作動機講起。

本系列是應《幼獅文藝》之邀而寫。

繳稿緣於刊物主編希望任教北一女補校的作者「憑藉施教的眼光來探照學生的生態層次,並顯微學生社會的感情內涵」。而作者的雄心壯志是「藉由『旁觀』的身分,『書寫』的動作來整合一套『類青少年社會學』觀點意義的切片來。」
也因此,專欄名稱為「擬態」——以生物演化的觀點,假設「青少年社會的人際關係是『擬態』成人世界的複雜生存態度。」

然而,待要提筆,作者才發現以井窺天的尷尬,畢竟所接觸的只是一所女校,如何由此宏觀女學生的青少年特性,又如何擴及青少年文化的共相意義﹖年齡﹑性別,以及師生必然的對立關係,使得教師永遠是「外人」,很難和他們/她們「族群融合」,作者不得不改變寫作策略,從「觀望者」轉為「投身者」。

這麼一轉,習見的羅氏文體又重現江湖。從本書,我們無由知悉任何學生的姓名﹑形貌﹑性格﹑習慣與思想﹔學生唯一的想法,便是對「羅老師」的想法。作者最在意的,是每一句對話,甚至俏皮話,帶給聽者(學生)的反應。這種「上下交相賊」的揣測,布滿全書的字裡行間。

作者自承,指責學生的不是時,總要「從腦袋內的字庫秤一秤字彙的斤兩。」唯恐話說重了。而平日言談,叨叨絮絮,則以幽默為尚,唯恐語不驚人。

我們也由此窺知,羅位育小說的主人翁油滑﹑俏皮﹑好耍嘴皮,似乎就是作者個人形象的投射。從小說到散文,清一色是這款角色,這是寫作的個人風格,卻也是限制。如果不能把注意的焦點分派到他人身上,一路寫來,如終如一,恐怕不是好事。

我們是否可以借用羅位育筆下的學生之口,給羅氏一點建議:「老師你不覺得你在班上的訓話沒什麼用嗎﹖就是因為你說話的意義太模糊了,大家彷彿事不關己嘛!」「我們其實希望老師是直話直說的。」

其實,我們有理由相信,作者大有本事可以正襟危坐,直話直說的。從後頭幾篇,便可明證。本書如倒吃甘蔗,愈到後來,文筆愈洗練,內涵愈豐實,<天線>和<老樣子>的後半段,尤其令人擊節叫好,讓人省思良久。藉由聯想,在「有限空間」中發展出無限情蘊,是值得作者放手追求的境界。

顯而易見的,該系列再寫下去,成績將不止於此。我們也盼望羅位育在退休或離開教職,無所顧忌後,回首前塵,能寫出教學生涯中更多更深刻的甘苦辛甜﹑矛盾與掙扎。

2008-04-15 22:22:31

樓上的都是學姐吧:)

他現在是我國文老師

今早我不小心上他的課上到睡著了...拍謝= =

版主回應
網路上的貓真多啊
這篇寫什麼自己都忘了
重讀,嗯,寫得不錯
2008-04-16 18:34:58
離子果 2007-11-08 22:17:16

我發現不能講當過老師的人壞話
學生都會搜尋到
老師也不能講學生壞話
寫了都會被學生搜尋到
總之都不能講壞話,會被發現
還好我講的還是好話

2007-10-27 21:57:01

這位是我目前的導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