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5 11:22:46果子離

妓女國的詩人與藝術家皮條客--《八百萬種死法》一隅

難得一部犯罪小說,詩的元素這麼豐富。雖然《玩具店不見了》主角,是位職業詩人,一群人不時引經據典掉掉書袋,但畢竟是學院人物。像《八百萬種死法》這樣,從妓女到皮條客到路人甲,喜歡藝術喜歡詩,就少見了。於是卜洛克這部享譽全球的小說,和《玩具店不見了》一樣,詩,成為破案的助力。

《八百萬種死法》有位妓女詩人,在同事口中,「妓女國的詩人」。

「妓女國的詩人」和「詩人國的妓女」有別。差在哪?前者不被詩壇承認、熟知,不是因為身分,而是退稿居多,這邊退改投那邊,寄詩郵資比稿酬多。但她享受這種生活,寧願用皮肉的限制交換靈魂的自由,不為五斗米折腰。有客人上門,寬衣接待,餘時寫詩,逐字逐句推敲,一坐六七小時,享受獨處之樂趣。

不知可否這樣講:有什麼樣的皮條客就有什麼樣的妓女。(或者反過來講,有什麼樣的妓女就有什麼樣的皮條客。)小說裡的皮條客是非洲藝術品鑑賞家出身,底下6名妓女,除了詩人,還有一位是自由編輯,兼校對,偶爾發表作品在女性主義雜誌。此姝先是採訪皮條客,想要寫書,被說動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乾脆親身體驗妓女生涯,先試了兩個月,起初執勤之後還做筆記,為寫作而準備。有一天發現此舉自欺欺人,賣淫已經成為目的而非手段,此時她精神近乎崩潰,後來靠著心理建設,告訴自己,這只是生命一個階段,只是暫時扮演妓女的角色,當初因緣進來這一行,未來也會因緣離開。這麼想,她就變成快樂的妓女。

還有一位妓女,每天看很多書,也會看電影,逛博物館,聽音樂會。另一位更強,工作之餘,上舞蹈課、表演課,曾在劇院演易卜生的戲,嫖客會去捧場。

打從一開始,妓女求去,不敢開口要求皮條客,請私家偵探史卡德代為處理,讀者不免聯想,大概又是老鴇對娼妓的剝削、壓榨、宰制等。一讀發現,皮條客不是惡形惡狀誘拐良家婦女,妓女不是被下迷藥被強暴而下海。起初,我們,和警察一樣,也先入為主,懷疑是皮條客殺了旗下那位要離開的妓女。錯了,這叫成見。沒有人天生就要幹妓女、拉皮條。

《八百萬種死法》具有詩質,但不是妓女兼具詩人身分或小說引用一兩首詩的緣故,整部作品沈浸在一種詩境裡,融合抒情詩、悲劇史詩、社會寫實詩等風格的詩境。雖然凶手似開膛手傑克的手段十分凶殘,卻不讓人驚悚噁心。整部小說讀起來,慵懶,疲倦,浪漫,憂傷,多情且無情。魅力來自細節,對主角史卡德在紐約城市生活的細節描繪,包括吃什麼、喝什麼,從哪裡走到哪裡,食衣住行,巨細靡遺,因為主軸清楚不曾偏移,這些細節即使無關案情,甚至瑣碎,卻不令人厭煩,反而因為細節,讓主人公史卡德在讀者心目中,像老朋友一樣,聽他喃喃自語,絮絮叨叨,愈聽愈有趣。

這麼有趣的小說,我直到現在才展讀。我指的是卜洛克的「史卡德系列」。因為貪便宜,《八百萬種死法》買的是簡字版,譯名和臉譜版本不太一樣。(例如史卡德,叫做斯卡德;琴.達科能,叫做金.達科嫩。)遲來的閱讀也許是好的,一定年紀後,看世事不是那麼絕對,那麼單純,多了點寬容,少了點憤怒。除了沈迷福爾摩斯,對於史卡德,也懂得欣賞,喜歡。從道德教化與職場成功學層面來看,史卡德是失敗者,酗酒、潦倒、失婚、失業,還會嫖妓,他從英雄神壇走下來,和我們平起平坐,聽他在戒酒分享會場,一言不發,卻在書裡對讀者心情告白,說有多迷人就有多迷人。

推理小說在網路上不寂寞,推介評論的好文不少,和我之前搜尋台灣寫實小說評介的失落感,天淵之別。推理小說我讀不多,而且不愛猜凶手,人家跟著情節尋找蛛絲馬跡,推敲研究,對不起,我讀不到一半就快轉,先破案,知道凶手,再回頭細讀。我最大的興趣在作家如何布局,如何安神探據以破案,要能自圓其說,讓人嘆服。所以評介文章有什麼地雷,我不怕,早踩早死早超生。好的推理小說,不是在猜誰幹的,知道誰殺了誰還能回頭細讀,這才是好看的推理小說。
果子離 2008-04-25 10:19:03

推理小說和CSI,不知道除了文字影像之外,主要差別在哪?我也愛看這類犯罪影視,柯南,古佃任三郎等等等等..

魚仔腥 2008-04-22 15:36:22

故事!故事!故事!

好的故事不單能引人入勝,還禁得起穿針引線,從細微處考驗脈絡,支撐拓樸而不會纏在一塊。

夏樹 2008-04-20 09:23:29

我少讀推理小說,但我愛看CSI,喔,那幽微難測像夜色光怪沉淪的犯罪的心啊~~

果哥這樣寫卜洛克看來還是會讓人心思揣想的,嗯,會試讀,掀翻自己單純的邊緣地帶--&quot遲來的閱讀也許是好的,一定年紀後,看世事不是那麼絕對,那麼單純,多了點寬容,少了點憤怒。&quot--人性的黑暗面自有其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