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3 18:35:56果子離

《沙門空海》拾想(上)


1
《沙門空海》以貓妖開場,卷首即妖氣彌漫,鬼影幢幢,不愧是《陰陽師》的作者手筆。但故事若止於妖怪作亂和伏妖降魔,可能單薄了點。夢枕獏把楊貴妃在馬嵬驛的生死謎案挪移過來,增魂添魄,補血加肉,故事愈講愈精采。

小說以真實人物日本佛教大師空海為主角,就已經和歷史接軌了,唐代文學家白居易、柳宗元陸續登場,上溯李白、楊貴妃,《沙門空海》中文譯本還沒出完,不免引人期待,後續幾冊,夢枕獏能為我們再現《達文西密碼》或金庸小說的閱讀樂趣,帶領讀者穿梭在史料和傳說的真假虛實中,過足翻案或重新解讀歷史的癮。

2
《百年孤寂》一開場,吉普賽人梅爾魁德斯便拖著兩塊磁鐵挨戶走,鍋罐、叉子、火盆紛紛翻轉,遺失很久的東西都跑了出來。「物體自有其生命,只要喚醒它們的靈魂就行了。」他說。

這位吉普賽人憑藉文明知識的優勢,把馬康多村民唬弄得一楞一楞。物體皆有生命和靈魂嗎?在夢枕獏筆下,兩個答案都對也都不對。

《沙門空海》裡有一隻手,連續五個晚上,從窗外伸進來,向廚師要他正在吃的粟子。廚師嚇壞了。

空海看了看,想了想,就勘破那隻怪手的本來面目。

原來廚房裡用了廿幾年的杓子,五天前因為破舊被扔棄。廚師每晚吃完粟子習慣用杓子舀水喝完才入睡,杓子太懷念往昔時光,於是化為人手,要粟子吃。

空海的解釋是,所有的器物只要經人用過二十年以上,就會有魂魄附身;魂魄成精,每晚便會出現。對待這些成精的破舊器物,必須像對人一樣,燒掉、埋在土裡、誦經,切忌隨意扔棄。

這個傳說何其美麗啊!正應和現今當紅的環保議題。就像台灣鄉間依然可見的「惜字亭」,對紙張對書寫行為充滿敬重和感情。天地有情,萬物有情,若真有器物精靈,「物化」、「拜物」便不再是負面名詞,即使看似無生命的器物也要用有情的態度珍惜,何況對動、植物等生物,何況人世間的情緣?

就不知道後續幾冊,物妖會不會基於類似的緣由再出現?小說裡這樣的概念若能由點而成線成面,相信內涵會更豐富。

3
夢枕獏似乎企圖傳達一個概念:許多魔法、異象,其實只是幻術。幻象建立於印象──接受的一端在腦子裡存在先入為主的印象,當作法者以聲音、動作等暗示手段催化這個印象,幻象就出現了。

空海、逸勢在市場遇見老者在街頭賣西瓜,手邊卻不見半顆瓜果。生意上門,老人從懷裡取出一顆種子,用拐杖掘土,撒下種子,念念有詞:「立刻結瓜,立刻結瓜。」再舀水澆土,低聲說道:「立刻冒芽,立刻冒芽。」果然泥土裡冒出綠色嫩芽。

老人依序念著:長芽、開花、結果、成形。圍觀者果真看到種子長芽、開花、結果,完整的西瓜成形。西瓜賣出去後,瓜藤、瓜葉消失,西瓜還在。

空海一眼看穿,認定西瓜是實在的,餘如萌芽、長芽都是幻術。圍觀者為言語所蠱惑,中了話語的法術,所以老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即使逸勢不懂唐語,透過空海的口譯,一樣信以為真。此後不用譯解,因為腦海已經植入印象,一樣會看到冒芽、成瓜。

空海要證明給逸勢看。他向老人買西瓜,同時以旁白破解畫面。

空海提醒逸勢,老人要取出瓜果放在懷裡了。

逸勢定睛,果然看到老人一邊舀水,一邊從桶子裡拿出西瓜,火速入懷。

老人說:「冒芽。」空海在逸勢耳邊低語:「不冒芽。」
老人說:「長出葉子。」空海說:「不長葉子。」
老人說開花,說結果,說變大;空海就反過來說,不開花,不結果,不變大。
空海提醒,老人要從懷裡取出瓜果了。果然老人說要摘下瓜果,其實從懷裡取出來。

空海的定論是:「知識使人明理,也使人盲目。若不懂唐語,就不會中術,不知道撒種、萌芽、開花、結果的道理,也不會中術。」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空海和逸勢買到的西瓜居然變成血淋淋的狗頭。怎麼回事?原來這位賣瓜老人是個方士,他知道空海識破他的伎倆,將計就計,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利用空海認為從桶子裡拿出來的一定是瓜果的盲點,遞給他們狗頭。

當你面對江湖術士,若相信對方的言行都是真的,你就中了計,他會以假為真;當你相信對方的言行都是假的,你也中了計,他會以真為假。

進一步的討論,可見於本書頁二二六空海和逸勢的對話,他們就要和貓妖正面接觸,空海告訴逸勢:「那妖怪必定會說得天花亂墜,但是絕對不可答腔。」「不可相信妖怪所言,全當它是假的。」「若是照實回答妖怪所說的話,不知不覺間就會中咒而被附身。」

以此類推,必須把妖怪的話都當作假的?

對,空海答。喔!不對,空海隨即翻案。為什麼不對,若是把妖怪的話全當成假話,就等於完全相信妖怪一樣。這樣也會中計。

信也不對,不信也不對,那怎麼辦?空海說只好聽而不聞,任話語如風,一吹即過。

到此為止,已有禪學公案的味道了。夢枕獏如果順勢發展,或許可以建立「法術即幻術」的論述,闡釋「假作真時真亦假」的真諦,順便為張穎隔空抓藥、張寶勝表演特異功能被抓包的新聞事件作注疏,然而且慢,這麼一來夢枕獏豈不拆了自己的台?《沙門空海》、《陰陽師》裡來來去去的妖魔鬼怪是打哪邊來的?

於是「法術即幻術」的論點終究只能成為插曲,而不是主題歌。

4
夢枕獏一方面寫神魔鬥法,凸顯法力道術之強,一方面又貶抑魔法的淫威,告訴讀者最可怕的不是魔法。魔法之外,還有心法。

劉雲樵被殺死了,殺他的不是妖怪,是他自己。

鳳鳴和尚負責保護劉雲樵,為他驅邪。

妖怪殺不了劉雲樵,但死亡的陰影籠罩劉雲樵,劉雲樵和妖怪拚了,不是拚死拚活,而是賭你殺不了我,因為我殺了我自己。

可堪玩味的是,劉雲樵自殺的經過,作者放棄全知觀點,透過鳳鳴的眼睛和耳朵來呈現。到底房間裡發生了什麼事,沒有人知道。只聽到劉雲樵咆哮、咒罵和撞擊聲,並未聽到妖怪的聲音,更看不到妖怪。到底妖怪來過了沒,我們不知道。

究竟是劉雲樵幻由心生,精神錯亂,或妖魔役使外物,施法傷害?

劉雲樵贏了嗎?他自己動手了斷,但驅使他動手的不就是妖魔?劉雲樵被逼瘋,走投無路,因而自盡,不就著了妖物的道?

道高一尺,鳳鳴有本領可以為劉雲樵祛除惡氣,保護劉雲樵不被殺害,但是魔高一丈,迫使劉雲樵自我了斷。究竟誰贏誰輸?

攻心為上。

鳳鳴先是大嘆,心裡的敵人最可怕,進而心有所悟,領略到佛法的精義。

夢枕獏常藉著對話,讓佛法精義穿梭在字裡行間,紙頁閃動著智慧,卻不多言,三言兩語,點到為止。能否頓悟,能否心領神會,端看讀者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