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真實庫存或遠超預期 統計口徑有異_0
內容來自sina新聞
樓市真實庫存或遠超預期 統計口徑有異
本報記者 張敏
在房地產領域,數據變化往往與實際感受並不一致,不同機構、部門發佈的數據也往往具有差異性。這種情況不僅會影響市場主體決策,還會對政策制定產生影響。我國房地產市場規模龐大,行業的區域性、細分性較明顯,相較之下,房地產基礎數據信息的缺失,已無法反映市場全貌。因此,必須加快不動產統一登記平臺等的建立,統一數據發佈。
庫存規模成為判斷樓市風險的重要依據,但在這個問題上,數據的差異已經顯現。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房屋竣工面積為10億平方米,其中住宅7.9億平方米。而根據江蘇省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3年,江蘇建築企業住宅竣工面積4.8億平方米。僅僅江蘇一省,去年的住宅竣工量就占全國的一半以上!
之所以出現這種差異,主要在於統計口徑不同。據悉,全國范圍的統計口徑,是基於房地產業的角度,而江蘇省在統計口徑的設定中則選擇瞭更前端的建築業。有觀點認為,由於很多單位集資建房、鄉鎮自建房,乃至小產權房,並非經由開發商,而直接由建築商所承建,因此,後一種統計方式更接近市場真相。
若上述結論成立,則揭示出一個驚人的樓市狀況:市場庫存之大,遠超人們的預料。若該結論並不成立,那麼江蘇省建築業所建設的大量住房,究竟有多少屬於建築業的范疇?又有多少可歸為房地產業的下遊產品?這種差異的產生,正在使樓市真相變得撲朔迷離。
數據發佈口徑為什麼會出現巨大差異?一方面,基礎數據平臺的缺失,使得房地產數據的采集、分類難以形成統一標準;另一方面,"九龍治水"的現狀,又造成不同部門在數據的計算和發佈中,摻雜瞭對局部利益的考量。
從上述案例不難看出,由不同的統計口徑、發佈方式所產出的數據結果,反映出的市場差異往往是巨大的。在我國,房地產業市場規模仍然龐大,且與國計民生有著相當大的關聯度。數據信息的全面與否、客觀與否、真偽與否,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市場主體的判斷,並進而決定房地產市場能否實現健康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完善數據的采集和發佈體系十分有必要。
首先,加快完善基礎數據采集系統。不動產登記系統、個人住房信息系統等,需加快完善並盡快投入使用,以便采集到更為完備的基礎數據信息。同時,對於上述系統覆蓋到的區域,應做到對不動產性質、權屬關系等變化的及時更新,從而反映該領域的最新、最真實情況。
其次,統一數據的計算方式和發佈口徑。為改變數據統計中"多龍治水"的局面,在房地產數據的采集和計算中,應設定科學合理的統計規則。在數據發佈時,也應統一發佈口徑。即使數據出自不同部門,也可避免出現同一指標的不同結果。
最後,細化數據的統計和發佈。房地產業具有較強的細分性,現有的數據指標已難以反映市場全貌。在當前的統計口徑之外,包括集資建房、單位自有住房、村鎮住房等信息,以及保障房的一些細分品種,有必要進行單獨統計和發佈,從而反映出市場的更多側面。同時,作為反映市場變化的先導指標,二手房、租賃市場等信息,也有必要進行更為詳盡的統計和發佈。
新聞來源http://wh.house.sina.com.cn/news/2014-04-23/081040863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