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3 20:00:00太皮

印度散記(八)•泰姬陵印象

泰姬陵


印度散記(八)•泰姬陵印象
太皮
(旅遊日期:2017.05.28-2017.06.04)

22.泰姬陵印象

我選擇了5、6月份最酷熱的時候遊印度,當地溫度一直徘徊在四十度左右,在參觀由白色大理石興建而成的泰姬陵(Taj Mahal)時,未到入口處已汗流浹背油頭濕面,詩情畫意大打折扣,而我的心思也被一些市儈的思想左右著。

例如高昂的票價。在印度,一般世界文化遺產的外國人入場費是五百盧比(約合六十餘澳門元或二百四十元新台幣),當地人只是三十盧比而已,外國人參訪泰姬陵還要額外交五百盧比的稅(當地人十盧比),使我不禁將之與內地景點的高昂票價混為一談。印度一直視中國為敵人,但在這些盤算上還是不夠中國來:中國的景點門票是一視同仁、不分內賓外賓的。

由於身處一處幾乎沒有東亞人乃至東南亞人的場所,我敏感的心又不禁花了點時間去思索人種、民族、歷史、偏見和歧視等多想無謂的東西;又因“不慎”包了車,便時不時看錶以免錯過時間。作為一個俗不可耐的人,我為自己的庸人自擾感到慚愧。

美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配合,猶記年前去湖北神農架,在沒有其他旅客騷擾、不用擔憂交通及在友愛的圍繞之下,我得以用一副輕鬆愉快的心情感受美景,那刻被美擊中要害,感動得不能自已。換了在珠海拱北口岸等擁擠得令人煩躁的場所,任你看到瑤池美景,大概也沒心情享受吧!

泰姬陵也人滿為患,猶幸我到達時還未是最多人的時候。描寫泰姬陵的文章已太多了,在網上一搜就有排山倒海的結果,而文字也應該退位,圖片可以大致表達,我也不敢多花筆墨。眼前的泰姬陵並非最完美狀態,有一邊的拱門及一幢尖塔正搭了棚架修葺,使這“永恆臉頰的一滴眼淚”不再對比勻稱。

儘管如此,位列世界新七大奇跡的泰姬陵並非浪得虛名,其高貴的超凡脫俗的時而柔弱時而剛強的形象還是戳中了我的心。遠遠望去,我忽然有種幻覺,覺得那不是陵墓,而是一個人,那個據說肌白勝雪吹彈得破的“泰姬”其人:波斯美女蒙塔茲‧瑪哈爾(Mutaz Mahal)。

泰姬陵西門入口

泰姬陵早上還不算人多

泰姬陵在維修

難得一張拍得不算太胖

泰姬陵位於亞穆納河伴

23.鶼鰈情深

泰姬陵屬伊斯蘭風格建築,沒有任何人像或雕塑,只有在大理石上雕刻出的及由寶石或半寶石鑲嵌而成的花卉和藤葉圖案。

另外還有一些以黑色大理石鑲嵌在拱門外的《可蘭經》內容及波斯詩句,對於“右腦人”的我來說,總像欠缺些甚麼。 進入內部,透過由一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金銀絲格子屏風,可看到兩副假棺槨(紀念碑),一副是蒙塔茲•瑪哈爾的,另一副是帝王沙賈汗的,以寶石鑲嵌著華美無倫的圖案,而真正的靈柩在不對外開放的墓室裡。


沙賈汗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後裔(蒙兀兒也就是蒙古之意),其在位期間是帝國輝煌時期。據說,在興建泰姬陵時,他也打算在亞穆納河的對岸興建與之一式一樣,由黑色大理石建成的帝陵。不管傳說真假,他的願望是沒可能達成的,他晚年被與蒙塔茲•瑪哈爾所生的兒子奧朗則布奪位,囚禁於兩公里外的阿格拉堡。

阿格拉是當時蒙兀兒帝國首都,阿格拉堡最初由立國者巴布爾所建,後來阿克巴大帝時建成規模,沙賈汗則將之變成現今模樣,他拆毀原先一些紅砂岩建築,代之以蒙塔茲•瑪哈爾心愛的白色大理石。據說,他被囚禁在自己主持興建的八角形閣樓(Musammam Bruj)裡,透過窗戶遙望泰姬陵,度過餘生。死後,遺體沿河運往泰姬陵安葬於愛妻身邊。


我不知道為何人們總要將沙賈汗與蒙塔茲‧瑪哈爾的關係說成是淒美的愛情,我反而覺得他們是夫婦間那種互相扶持與溫情厚意。

沙賈汗還是王子時對蒙塔茲‧瑪哈爾一見鍾情,與之訂婚,當時男的十五歲,女的不到十四歲,六年後成婚。完婚前後,沙賈汗還曾幾次娶妻,但都只是政治聯婚,他只深愛蒙塔茲‧瑪哈爾一個。而入宮十多年,蒙塔茲‧瑪哈爾為沙賈汗生了八子六女,在最後一次生產中,感染產褥熱死去。沙賈汗按照妻子的遺願,動工興建泰姬陵,歷時二十二載,於1653年建成,據說石材是由三百多公里外的採石場運來的,動用了兩萬多人參與工程。


泰姬陵

受歡迎的西方女遊客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特色的屏風設計、鑲嵌而成的花卉和藤葉圖案,以及以黑色大理石鑲嵌在拱門外的《可蘭經》內容

沙賈汗從阿格拉堡遠眺泰姬陵


沙賈汗與蒙塔茲瑪哈爾

24.感到印度人的歡欣

其實,泰姬陵那一千盧比的票價也不是毫無用處的,首先,進入門道時可以不用排隊;其次,走上泰姬陵基座,印度國人要脫鞋擺放地上(如果看過電影《一百萬零一夜》(《貧民百萬富翁》),應該記得偷鞋的情節),並且前推後擁地由右邊登上,外國人則穿上預先發給的鞋套,由左邊從容前往。

外國遊客很少,只有十來個西人。印度人很喜歡跟西人合照,只見兩個美女西人穿了印度服裝,一直被當地人要求合影。其實那兩個女子也挺美,連我也想要合照一張呢。一個南美人模樣的遊客忽然嘔吐大作,以嘔吐物沾汙泰姬陵與亞穆納河,看來是吃錯東西了。我同情她未來幾天可能會繼續上吐下瀉,給了她一張紙巾。


泰姬陵有如中國長城,來自印度本國的旅客也數量驚人。時近中午,人越來越多,看著他們在透發莊嚴神聖氣息的泰姬陵周圍談笑聊天,其樂融融的樣子,雖然言語不通,我卻感受到那些歡欣。一時之間我像打破了隔閡,感到與他們是同一種人,“不用分那麼細”。

在印度,蒙兀兒帝國有如中國的清朝,既是西方殖民者進入前的外族統治者,也確立本地人當家作主時的國家版圖,蒙兀兒與之前的德里蘇丹國一起,為印度帶來了伊斯蘭信仰。據說因為泰姬陵代表伊斯蘭文化,在主要信奉印度教的印度,由於“政治不正確”,最近在一些觀光宣傳中被除名,甚至有人宣稱泰姬陵原為印度教神廟。瞭解泰姬陵,也能瞭解其背後複雜的歷史。


泰姬陵的建築設計受到亞穆納河上游德里的胡馬雍陵影響,胡馬雍是蒙兀兒帝國的第二任皇帝,沙賈汗的曾祖父。有趣的是,與泰姬陵對應,胡馬雍陵是由其波斯皇后Haji Begum主持修建的,為印度最早的蒙兀兒伊斯蘭建築之一。

胡馬雍陵主要以紅砂岩和大理石建成,裝飾甚少,透發一種古樸之感,令人發思古之幽情。主墓裡還安葬了皇后本人及其他皇室後裔,外圍有一個皇室理髮師之墓。有一個曾經推翻胡馬雍統治的蘇爾王朝的阿富汗貴族Isa Khan之墓,在墓園入口的右側。(待續)

遊人如鯽


一片晶瑩

草坪打理得很好

胡馬雍陵中的阿富汗貴族Isa Khan之墓

胡馬雍陵

胡馬雍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