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0 20:00:00太皮
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三國淺度遊(六)仰光篇2
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三國淺度遊(六)仰光篇2
旅行日期:2015.04.09 by 太皮
(十九)唐人街賣豬雜的華僑
出了「黃金屋」,來到波特濤塔塔基周圍,眼前景象,感覺上與蘇雷寶塔很似:舉頭一個大塔,周圍有些小塔,圍繞大塔,還疏落地供奉着一些金漆佛像,不少信眾正禱拜浴佛。 接近中午的太陽猛烈無比,四十度高溫,赤腳走在地上有如受刑,但一場來到,又不想匆匆離開,便快步到塔基周圍的建築裡去觀看了一遍。來到其中一個小殿,在那裡竟然有類似內地地攤遊戲的玩意:信眾可以換一碟摺疊成三角形的紙幣,隔遠丟向一個寶塔模型前的五個金盆子,盆子寫了些緬甸文,大概是代表了不同的願望吧!(相信不會是丟中就行衰運那麼屈機吧?)我便換了兩碟紙幣來丟,結果竟然一個不中。
從波特濤塔出來,在仰光河邊看了一下,便出發去吃午飯。午飯的餐廳在仰光挺著名,叫Feel Myanmar Food,那裡的菜都做好了一小碟一小碟擺放着,我與司機找了位子坐下,便由他拿主意,去挑選了幾碟菜式,而每桌客人都有人送來一盆水煮雜菜配醬料、白飯和酸湯。這種以小碟為單位、吃多少計多少的餐飲方式在東南亞其他地方都有,其實與我們的快餐飯盒異曲同工,分別的是他們分開一碟碟,我們則大堆頭。
Feel Myanmar Food |
吃着這些濃味的「緬式飯盒」,想念着椰汁雞麵和咖喱角,吃飽了結帳才發現,原來那裡是可以點餐的,食品包括各種麵食,而口門外還有不少炸物可以選擇!天啊!又錯過了吃椰汁雞麵和咖喱角的機會,不過還有兩天,總應該吃得到吧!
行程緊密,接着我又去到了著名的唐人街。司機用台山話說「夜晚、夜晚」,也許跟我說晚上才去,我說日頭先拍個照,晚上會再去,也不知他是否聽得懂。那裡是仰光市中心第十九街,道路兩邊店舖林立,各式小食、金飾、手工藝品、電器及日用雜貨等應有盡有,感覺十分興旺。肚子已很飽,但我還是選了一檔買豬雜的,坐了下來。
那種豬雜檔都是低矮的攤子,四四方方的,中間埋着一個湯鍋,鍋口放了穿成一串串的豬雜,每一串上卻只得一塊,檔主面前還有很多未剁開的。我坐下來,要了幾串,檔主很年輕,見我不說緬甸話,用英文問我:「Thailand?China?」我說是「China」,他竟開始跟我說起華語來,還挺標準的。問起,原來他是祖籍東莞的中國華僑。
(二十)卧佛的注視
我和那華僑交談了幾句,跟他說我來自澳門,看他表情,卻似乎不知道澳門這個地方呢。吃完豬雜,在街上轉悠一圈,感覺那唐人街就像內地城鎮加上祐漢舊區的模樣,有點髒亂差,然而我卻喜歡那樣的雜亂無序、那樣的琳琅滿目、那樣的污糟邋遢,是的我有點不長進,只有在那樣的地方我才感到輕鬆自然。唐人街賣豬雜的華僑 |
唐人街街景 |
走了一陣已揮汗如雨,四十度的氣溫真不好受,鑽上吳先生的車子,往下一站出發,是位於皇家湖公園裡的卡拉威宮。卡拉威宮是一個懸浮於湖上的鳥型大船,外觀金碧輝煌,據說是古代皇室用餐之地,然而在澳門見慣皇宮賭場的我,卻覺得沒甚麼看頭。晚上時可光顧裡面的自助餐和欣賞歌舞表演,白天卻不讓進,我在湖邊逛了一陣,好奇地看了一會兒一班當地人在拍攝甚麼,也就興味索然地離開了。
皇家湖與卡拉威宮 |
幸好接下來要去的地方還有點趣味,那是位於市郊的喬達基卧佛寺(Chaukhtatgyi Paya)。說起卧佛寺當然是泰國曼谷的最有名,看着那巨大的金漆巨佛,不得不使人生起莊嚴肅穆之感。仰光的卧佛寺總體規模較小,但安放卧佛的空間則較寛敞,不少人在大廳中坐着禮佛,我脫鞋走進去,但見白色身軀、金色袈裟的卧佛一臉慈祥,祂一雙眼睛像看着你,又像沒有看你,像看透你的內心,又像對你莫不關心,突然間我感到自己是孫悟空(雖然身形有相差),逃不出佛祖五指山,我便乖乖地合什參拜,以肅敬的心情參觀。
卧佛長達六十五米多,最高的部分有十七米多,據介紹最早塑於一九零七年,原是一尊露天坐佛,後來日久失修,面臨倒塌,於一九五八年修造為卧佛,其眼睛由玻璃鑲成,並由一位中國畫家點睛。卧佛的足底劃有一百零八個格子,每個都代表了六道輸迴中的形象,其中五十九格是人的世界,二十一個是動物的世界,還有二十八個則是神的世界,而佛祖已超脫了這些層次,不在三界中輪迴。
喬達基卧佛寺 |
三界在佛祖腳下 |
看着佛祖將三界踩在腳下,感到祂所代表的佛教宇宙觀實在霸氣,人只是三界中的一粒微塵,不要說佛祖的五指山,連腳板底也逃脫不過。三千大千世界,無數的平行宇宙,人其實連微塵也不是。
離開時,見到寺廟外在三隻瘦狗趴着乘涼,有一隻肚子很脹的在不停地咬一個塑膠瓶蓋,我以為牠肚子餓,便在一旁的小攤檔買了些餅乾給牠們吃,牠們卻對那些餅乾不理不睬,我吃了檸檬,很是沒趣。
(二十一)瑞光大金塔
離開卧佛寺,接下來,便是此行的重點──瑞光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大金塔位於皇家園林西的聖山上,佔地廣袤,有四個入口,也不記得車子載我到的是哪個入口,吳先生見我剛才在卧佛寺脫鞋後還未穿上,索性叫我光腳走過瀝青路走進去,我心想可能又要繳存鞋費,能省則省,便依言跳下車,但赤腳踏在瀝青路上感覺不好受,怪癢癢的。外國人門票不便宜,要八塊美金,而且那天我穿的短褲未過膝頭,被逼買了一條隆基(沙龍),那接待員幫忙在我腰間一繞,交纏一扯,打了個結,不知怎麼就繫牢固了。感到有點兵荒馬亂,忘了問他們要地圖,大金塔塔基太大,搭升降機上去後就一直暈頭轉向。
瑞光大金塔是緬甸的象徵,就如中國的長城、巴黎的鐵塔和澳門的牌坊。大金塔高九十八米,被視為該國最神聖的塔,供奉四位佛陀的遺物,包括拘留孫佛的杖、正等覺金寂佛的淨水器、迦葉佛的袍和佛祖的八條頭髮。金塔貼滿金箔或乾脆以金塊飾面,連同四座中塔和六十四座小塔,加起來共用了二十七吨黃金之多。在塔頂的金傘上,有數千粒寶石,其中一顆更是重達七十六卡的巨鑽──不過那些寶石肉眼難以看到,用照相機拉近鏡也看不太清。在塔的周圍,則懸掛一千多個金鈴和銀鈴。
瑞光大金塔與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以及我同一旅程才到訪過的柬埔寨吳哥窟一起,並列為東南亞三大古跡。對於大金塔修建的年代眾說紛紜,有說在公元前五世紀(即佛祖死前已存在),有說是公元六世紀至十世紀,不過,比較肯定的是九十八米的高度是公元十五世紀才確定的。幾百年來又經歷不同程度的破壞和修復,直至今天已再沒人為破壞了,還常常整修,不知是否已失去原來面貌之故,即使位列東南亞三大古跡,也無緣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每個小佛塔內都坐着一個佛,佛外又有護法,佛塔旁有造型奇特的緬式獅子和獅身人面獸,周圍還供奉着白身金袈裟的佛,或全身金色的佛,還有供信眾浴佛的「生肖佛」,看得我眼花繚亂,難用筆墨描述。就是瑞光大金塔看起來那麼新、那麼金碧輝煌,缺少滄桑之感和自然之美,對於敬奉神明卻又沒有單一信仰的我來說,帶來的衝擊不如吳哥窟強烈。將之看成一個古跡,倒不如看成緬甸人日常生活的場所,中國大媽愛跳廣場舞,澳門大媽愛打麻雀,緬甸人的日常就是到佛塔下散步、靜坐和禱告。
我找了一個地方坐下來,享受閒適的氣氛。外國遊客不算太多,有些人也像我一樣坐着,甚麼也不做,或者只看看書。
大金光浮光掠影:
(二十二)心存僥倖卻中招
坐了一陣,見到有一個長隊列捧着供奉品繞大金塔轉圈,男人穿白襯衫及籠基,女人穿着鮮艷的特敏,都很光鮮,也不知進行甚麼儀式。又見到一班小沙尼各穿一襲袈裟,在老僧的帶領下蹓躂,天真的神情下有一種堅毅的神色。有時我想,修煉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澳門人的生活太容易,無論是內在外在都缺少磨煉,生命的精華是難以提煉出來的。緬甸出家風氣盛行,任何人都可以短期出家修行,向我介紹那的士司機吳先生的團友本身是緬甸華僑,就表示打算與丈夫結伴回到緬甸出家一個月。像流浪一樣,短期出家也是一種很吸引我的浪漫想法。
溫度四十度,坐着坐着有點兒口渴,我打開背包一看,瓶裝水都給喝完了。舉頭一望,見到幾個大型的不鏽鋼水桶靠在建築的旁邊,猶豫是否要裝些水喝。這些水桶上面有一些顯然是不同時期貼上去的緬甸文,字樣看來也不一樣,估計是善信供奉的,使我想到澳門同善堂以前在蓮峰廟前設有茶亭的記載,也有為過路的窮苦大眾施茶的歷史。
也是那位團友,她曾經告誡我多次,在緬甸有一件事千萬不要幹,就是不要喝水缸裡的水。我曾見到仰光街頭有一些小瓦缸,上濶下窄,上面蓋一個草帽型的罩子,團友說的水缸也許就是那種了,但包不包括眼前這種大「水桶」呢?我心存僥倖,畢竟抵步當晚看到乞兒小孩倒過類似水桶的水喝啊!我對自己腸胃有信心,興許能跟那乞兒小孩相比,正當我躊躇地站在水桶前面時,發現旁邊竟有兩個桶裝蒸餾水連飲水機,儘管那膠桶很殘舊,整個感覺也很奇特,我還是自己騙自己說這些水是不同的、是乾淨一點的,斟了兩瓶水喝下去,口感怪怪。結果,事實證明我太高估自己了。(待續)
美國黑金官網 http://www.nman18.com/goods.php?id=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