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1 09:40:05太皮

字字屈機:無創意的動畫「上河圖」



無創意的動畫「上河圖」(上)

太皮

  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導致「炒飛」熱潮,實值得載入澳門史冊,平時「望文(化)生畏」的澳門人忽然風雅和愛國起來,為不能看到這幅電子作品而捶手頓足,怎不叫人嘖嘖稱奇?我認為,展覽之所以大受歡迎,主要還是人們期望值過高的緣故,如果門票是輕易購得甚至有人送上門,又或者在網上是割價拋售而非數以倍計地兜售,相信效應就不會這麼熱烈。澳門人,或者說全人類,都愛犯賤,有難度才會覺得矜貴。

  網上炒賣的門票,便宜則五十元左右一張,貴則過百元,雖然十幾倍的價錢聽起來好誇張,但也只不過是百來元左右,比起地產佬食價一下子賺你幾十萬血汗錢,這簡直比起鼻屎更微不足道。不過,說實話,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實在是不外如是,收取十元意思意思還可以,超過十元就真有搵笨之嫌了。

  這幅圖我在上海世博期間看過一次(我去了世博兩次,但只入了一次中國館),這回在澳門又再回味一番。在上海欣賞時,像見到一切「霎眼嬌」的女人一樣,確實產生過一些視覺上的樂趣,因為類似的創作還實在少見,雖然將靜止的畫變成會動不是甚麼新鮮事,例如《春光乍洩》的「麥高芬」瀑布燈就是一例(雖然技術層次差別很大),但這麼大型卻是第一回看到,倒也覺得興味盎然。

  可是,後來看youtube得知,原來動畫電影《麥兜响當當》早有類似的創意,其中「麥子仲肥」、「人肉提款機」和「發明超級市場」等爛gag,更是創意爆燈,於是我開始對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有點偏見了,畢竟這幅畫除了會動之外,還有甚麼創意呢?而且概念還可能是抄襲的。到其在澳門展出,我再看一次,確實覺得不外如是。

  由張擇端所繪畫的《清明上河圖》原是一幅靜態的畫,電子動態版的畫,其實就是「動畫」,可能用「電子動畫《清明上河圖》」這個用語會令作品掉價,或者也有違傳承中華文化精髓的宗旨,因為「動畫」一詞由日本人發明,所以才叫做「動態版」,但是,在前面又加了個「智慧的長河」,這個我就有點不知所云了,似乎不加這個五字,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就站不住腳似的。

2011/4/20

無創意的動畫「上河圖」(下)
太皮

  這幅作品到底有甚麼特別呢?在澳門的展覽,參觀作品之前,還有專門一部分介紹畫中的電腦成像技術,但講真,這實在也沒甚麼驚人的地方,夢工場的《史力加》、Pixar的《反斗奇兵》及史匹堡監製的《變形金剛》,電腦成像技巧已經出神入化,而動態版「上河圖」的公仔,也只及得上線上遊戲的質素而已,我估計在內地最少有幾萬人可以用簡單的電腦工具製作出來;至於作品由多個屏幕組成,各屏幕之間如何銜接,相信也不是高難度的工作。那麼,這幅作品還有多少智慧可言呢?早前在澳門展出時,就有澳門人說本地也可以做一幅澳門版的《清明上河圖》,連澳門人都有信心做得到,可見真的不外如是。

  將名作用不同的形式呈現,應該有提高才是,但動態版卻適得其反,原作中給人熱鬧擠逼感覺的虹橋,在動畫版中給人的感覺卻是稀稀落落;人物神態及衣飾之多之雜,也是原作的一大特色,但動畫版可能是顯示不清的關係,讓人覺得千人一面,其中更有一個和尚出現幾次;中國畫本來是傳神的,看到「靜態版」的《清明上河圖》,雖然你聽不到聲音,看不到動作,可你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你仿佛就聽到了聲音,你聽到那些人在吵架,在閒話家常,在講人是非,在為一件便宜的貨物討價還價,你還聽得見橋上的閒漢在教導船夫應該如何放下桅杆,讓船隻穿過橋底,雖然是「靜態版」,但你事實上看到了很多動作,你猜得到那些人下一步是甚麼。

  所謂的創意,就只有虹橋上「小孩追肥豬」罷了,且不說這個創意是否來源於《麥兜响當當》,這個小賣點就足以大肆宣揚嗎?整幅畫可以創作的地方太多了,例如巡捕可以追竊賊、外出歸家的男人回家時老婆仔女正在門口等待、小狗會嚇到駱駝隊……既然「小孩追肥豬」都已經突破了框框,為甚麼不再走一步呢?估計這一來可能是指導思想局限了的,二來也可能真的缺乏一個寫劇本的人。

  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真正有創意的地方,也許就是入黑的一節,單就動畫而言,夜晚的情景比白天迷人。不過,怎說都好,這幅作品的畫面實在給人太冷清的感覺了,一點都體現不到原作所突顯出來的繁華,只有原作,才配稱得上有智慧。

2011/4/20


原載澳門華僑報華座文藝版2011.4.26&5.3
請瀏覽Blog佬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