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澳門大學“遷校”(中)
對於“澳大人”來說,最難以接受的莫過於大學原址可能被清拆改建,或者被改變用途。他們的心情很容易理解,畢竟最老一屆畢業生,離校也只有廿年左右,澳大(前身東亞大學)承載了很多人的成長記憶;同時,對於一個城市而言,澳門也需要有澳大原址這樣的歷史印記,她印證了澳門教育發展歷程、見證了氹仔城市發展,因此,我認為澳大原址一旦被改頭換面,將為澳門及澳門人帶來無可挽救的損失。
部分師生擔憂的是,要是整個澳大的“軟件”都搬到橫琴去,那麼澳大原址這一“硬件”的存在將無所依憑,很大機會迎來毁滅的命運,因此他們強烈希望原校址繼續發揮教學功能。政府對澳大校址的前景曾三易其辭,最先打算作為成人教育中心,後來又說做科研用途,之後又聲稱用來做社區設施,如此閃爍其詞,不能不令關心澳大前途的人提心吊膽。
有澳大師生的意見認為,原澳大校址可作為某一個學院的基地,或者作為研究生院。我認為兩者皆可取,而較傾向於前者,因為澳大某些研究生同時兼任教員,單單作為研究生院不太科學,加上一院一系的本科及研究生導師偶有重疊,以學院形式留守澳大原址將較為實際。此外,原澳大校址也應保留公關部門及圖書館等設施,否則難以與社區及傳媒保留密切的聯繫。然而,橫琴校區這一澳大“飛地”與本部之間相隔遙遠,如何在管理上做到有效運作和聯繫,得切實考慮和解決。
另外,澳大橫琴校區應實行與澳門一樣的廣播、電訊及互聯網條例,在原來澳門大學可以享受到的接收廣播和網絡使用的自由,在橫琴校區也不能被扼殺,否則澳門大學的特色和優勢便蕩然無存,相信澳門學生會寧願選擇去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廉宜得多的暨南大學等校就讀,內地學生也不會選擇澳大。最終澳大校方可能為了追求“一萬個學生”這個目標,而濫收學生,淪為“學店”。
如果網絡及電子資訊的接收不受影響,那麼港澳及外地的報紙、期刊和書籍的流通則是無須擔心的,因為作為商品,有利可圖必然會吸引商人販售,反而當地可能同時出售內地期刊,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廣,減少偏見及提高見識。
澳大管理者介紹的橫琴大學城方案,我初接觸時感到相當理想,畢竟澳門本地終於可以擁有像樣的大學校園生活了,然而,有朋友同我分析大學城的利弊,也讓我回想到自己的大學生活。雖然澳大校方的書院制設想得十分理想,然而想深一層,不少大學教師均有家室及社會聯繫,特別是澳門這樣的社會,願意留下來陪伴學生的教師不會多,教師放學後回到澳門,學生則留下來住宿,師生關係只會比現在更疏離,因為現在雖然沒有寄宿生活,但師生原本的關係已很密切,平時一起吃飯唱K的也多的是。
同時,學生在課餘未必願意留在學院裡做其書呆子,也希望去喝酒或唱K,如此一來,大學城外面,一河之隔的路氹城土地,未來將會受到澳大橫琴校區的帶動而興 旺。那片土地,是已經擱置多年,一直沒有獲得適當發展,而地權仍然由某些人擁有聯生工業村。澳大橫琴校區會否牽涉利益輸送?卻也令人思考。
原載澳門《時事新聞報》,署名連晉
我的愛比死更冷Blog
上一篇:我看澳門大學“遷校”(上)
下一篇:我看澳門大學“遷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