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3 12:16:15太皮

漫兩拍:我的童年聖經《I.Q.博士》

  

 

      如果要我選一部童年最喜歡的漫畫或卡通,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I.Q. 博士》。

 

  鳥山明原作的《I.Q. 博士》原名叫《Dr. Slump》,大陸譯名《阿拉蕾》(小雲原名的音譯),台譯《機械娃娃與怪博士》,故事圍繞着“I.Q. 博士”則捲千平及其所製造的機械人小雲而展開,雖然全部都是天馬行空的情節,但每一集都笑料百出,令人捧腹,短短十八捲的漫畫,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就數之不盡:史前天使小吉、壞女孩小茜、有型士太及其弟弟小雄、中國來的摘氏一家、大反派馬斯特博士、低能英雄酸梅乾超人和屁股生在頭頂上的尼克襥大王及其僕人等。

 

  故事中的天神村,人們生活簡單,無憂無慮,雖然是村莊,卻又有類似城市的建築,加上無處不在的米田共,地平線上的青山,營構了一個獨特的世界。除了小雲外,其他角色幾乎都到了“癡妄”的地步:千平的好色、小吉的暴食、小寶寶對人類禮教的執着、馬斯特對徵服世界的執迷,還有那個像尼採“永劫回歸”定律一樣永遠被小雲撞散的警車。這裡的人都打不死,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在天真無邪的小雲面前,人們的癡妄都會被她那天真的笑容化於無形。小雲雖然擁有人類女孩的外表,但卻沒有人類的壞心腸和不必要的生存煩惱,在她身上體現的是純樸的人性,讀者觀眾無論是成人或小孩子,都會自然而然地在她身上投射童年的幻象,每個人都希望像小雲一樣,永遠長不大,永遠無憂無慮。這些千奇百怪的元素,只有鳥山明這個天才才能想到。

 

  有人認為漫畫中十分笨拙,以正義自居卻經常搗蛋搞破壞的超人是影射美國,筆者也有這樣的同感,雖然《I.Q. 博士》的主要創作階段在鳥山明二十七、八歲時,也許作者沒意識到,他已將自己對八十年代世界的印象及一些哲理思想投射到漫畫中去,漫畫創作的行雲流水,除了天才我再找不到其他詞語去形容他了。當時版權束縛的程度低,他得以進行諸多惡搞創作,也是《I.Q. 博士》的成功因素之一。這是現在的漫畫家難以享受到的自由了。

 

  關於鳥山明的奇聞逸事很多,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據說居住在愛知縣的鳥山明因為交稿不方便,一度想搬離當地,當地政府為了挽留他,而特地修了一條高速公路。現在重看《I.Q. 博士》,我仍然難以置信,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可以有那麼純熟的畫功,可以在漫畫中構建如此一個完美的世界觀。

 

 事實上,《I.Q. 博士》的環境,有點像筆者小時候居住的黑沙環馬場木屋區,處於城市與農村的邊緣。我小時候最大樂趣就是看《I.Q. 博士》卡通,看完後便模仿小雲的去“衝啊!”到現在,那些配音員精彩又恰如其分的演繹仍“歷歷在耳”,襥要感謝鳥山明和小雲小吉,沒有他們,我的童年便不一樣了。


  原載《澳門日報》“動漫玩家”,筆名麻油王子

  愛比死更冷blog: http://ww999ww.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