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倫坡的黑貓 The Black Cat - Allan Poe
讀愛倫坡的黑貓小說時,很容易透過文字、想像力去推想主角的心理層面,但文學作品一旦被改編成劇場版時,在陳述有限情況下,大概只能是故事大綱而已。
結合多媒體動畫、投影,雖然這類的跨界已不是"新"聞了,但這個演出很迷人之處是多媒體3D動畫投影不再是"單獨"或是"配角",除了面向舞台上右邊的一張床,中間一張桌.兩張椅,左邊是現場7位樂手之外,劇情所有的場景都是藉由多媒體3D動畫、投影及演出者與其互動所營造來的。
在巴哈的清唱劇下,有點不勝眼力了,幸好有豐富且細緻的多媒體設計,讓整個演出很是別緻。
劇情以倒敘方式,男主角對於自己為何殺了妻子及過程的回想。歌手James Oxley歌劇演唱開場,原以為整場都會偏向歌劇型態,呵。
歌手之外再加上兩位舞者Sylvia Camarda(飾妻子),Jean-Guillaume Weis(飾貓)。若不是有好幾個舞蹈片段,真的就會認為他們只是演員而已。雖然飾貓的主角Jean-Guillaume Weis身形比較大隻,但把貓的神情、動作模仿得很唯肖,特別是向妻子撒嬌的神情,呵。
更絕的是,就在警察來查失蹤的妻子,主角沒有來由地(或許是殺了人後的心理不安)提到牆壁(因為他將妻子殺害後,埋在牆內),讓案情曝光。
編制只有3位演出要角,那警察誰來演呢??
就在那時,看到現場7位樂手停下手邊的樂器,不急不徐地穿上黑風衣、戴上黑帽後走向舞台中 ....沒錯,他們就是警察的化身 ~~~ 這一幕讓我不禁地笑了出來,呵,嗯,心想,此瞬間是轉成黑色喜劇就是了,很佩服這樣的"創意",雖然只是2~3分鐘而已但演得很好,走路時有演員的架式。所謂人才要盡其用嘛 ~呵。
以巴哈清唱劇為主,真的較悶.....貫穿David Sylvian的幾支作品。很多人應該都有快閉上眼睛的感覺,呵。
其實這個演出,音樂並不是主要,不懂為何不安排在戲劇院呢?基本上,兩廳院的音樂劇院及戲劇戲院的觀眾是不同族群的,重疊的比例並不高,一般來說,顧名思義,音樂劇院是以音樂為主,戲劇院就是以演出為主。
這樣的一個安排之下,一些喜愛戲劇的朋友無法看到這演出,真得很可惜。我想那些原本衝著音樂進場的朋友也有點嘔吧......
看完這個演出後,最大的感想就是,原以為的跨界是指不同領域的團隊合作,但今後的跨界也包括人在內,要在舞台上演出就不能單只有舞者或是演員的身份樣......真是永遠都有修不完的課 。。。。
話說,以後的演出若都要以這樣的多媒體做為合作的主流,那是不是以後不就不用那麼多幕後設計工作人員了?!
此演出的主要製作:
導演 Frank Hoffman / 視覺藝術家Virgil Widrich /管風琴音樂家Martin Haselböck
演出人員:
歌手James Oxley / 舞者暨演員 Sylvia Camarda、Jean-Guillaume Weis /作曲者:David Sylvian / 樂團: 維也納學院樂團獨奏團(Soloists of Orchester Wiener Akademie)--
Ilia Korol, Anna Smerd, Tatjana Zimre, Jan Prievoznik, Pavel Serbin, Jeremy Joseph, 邱于真
演出的兩位舞者
1)Jean-Guillaume Weis曾經在碧娜鮑許劇團,1998年開始大多跳自已的作品,成立自己的工作室Jean-Guillaume Weis Dance People.常受邀至海外教授芭蕾課、現代課。舞者、編舞者、演員、劇場導演人。
2)Sylvia Camard出身盧森堡,舞者暨編舞者,2005~2006曾加入太陽劇團
完全沒料到她也跳HIP HOP,哈...(3:17處)
*
對Virgil Widrich感到好奇,查了一下呢,(1967)出生於莫札特的故鄉-薩爾斯堡 Salzburg,嗯呵,好地方 ^0^ ~ ~ 12歲開始學習拍電影。與小說家Peter Handke為鄰,也常造訪德國導演Wim Wenders,目前在維也納擁有自己一家多媒體製作公司。目前在維也納擁有自己一家多媒體製作公司。曾任教於維也納藝術大學,2010年起與學生一起做 Art & Science.
Wim Wenders應該大家不陌生,德國知名導演,算是多產,也是-樂師浮生錄(1999)及碧娜鮑許(Pina 2011)的紀錄片導演。^0^
http://www.jeanguillaumeweis.com/
("Art & Science") http://www.dieangewandte.at/artscienc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