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10 蕭邦 (2)陳毓襄 願花一生演奏,直至更純粹的音樂出現!
PS.陳毓襄 演奏蕭邦《夜曲》全集,將分上下場於7月及10月兩梯次演出。
今夜連串的蕭邦夜曲,陳毓襄彈琴時的力道、爆發力與柔軟度讓我佩服!!
特別是那一雙手,即使不碰觸琴鍵都像是在跳舞,她那飽富情緒的雙手跟舞者沒兩樣,精彩地敘述每一段故事。
我喜歡她在每一段落細心處理的方式 ~ 當晚多首的夜曲是我相當不熟悉的 …卻聽得很過癮,
慢板的寂愁讓人流連忘返
快板的結尾既乾淨又俐落
蕭邦的豐富情感及節與節之間的稹密與細膩,終可窺見一二。
終於知道父親為什麼如此傾愛蕭邦了 ~。
會後買了一本節目冊,雖不是追星一族但就想讓她簽名。陳毓襄本人也些豐臾,雙臂不粗但結實、眼眸超有神,連同演奏時共換了三套禮服,每套禮福都很好看、很豔麗,真的就是「隨時都可以上台演出的神采與自信」!
「隨時都可以上台演出的神采與自信」~這是當天另外讓我學習到的一門不易的功課!這是對自己專業的一種尊重。
職業演奏這一條路很辛苦的~若非絕對的痴心、愛戀與忍受高度的孤獨是無法長久的,要犧牲青春 興趣 時間 戀愛 家人‧‧‧。
◆ 關於陳毓襄的介紹不算少,但有點零亂 ~
下方訊息是匯整自各相關網站:
< 背景簡介 >
台北出生。開始學琴即表現出高度天份,十歲,就讀小學四年級,在鋼琴名
* 跟隨俄裔鋼琴家勒溫(Josef Lhevinne)
* 琴藝系統名教育家-猶太作曲家羅伯‧斯垂郣(Robert Serassburg)並得其真傳,因而得以擁有聞名於世之鍵盤技巧
* 享譽世界的之貝多芬琴藝系統鋼琴名家ARTUR SCHNABEL的嫡傳高足AUBE TZERKO直至高中畢業,至此已建立自己獨樹一格之音樂詮釋理念
* 師承李斯特系統的波哥雷利夫人
高中三年級時,適逢茱麗亞音樂院院長JOSEPH W.POLISI博士親自到美國西區主持該院之新生分區入學考試,發現其為相當可造之奇才,當場授與獎學金並網羅至該院,由MAR-TIN CANIN教授親自指導至碩士班畢業。
< 演奏經歷 > 身經百戰 舉世盡知
* 11歲時就公開彈奏浦羅科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 13歲時與洛杉磯愛樂交響樂團登台演出,接著陸續與蘇維埃聯邦國家交響樂團、列寧格勒交響樂團、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新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電台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亞斯本節日交響樂團、日本九州交響樂團、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等等上百個以上的樂團聯合演出,演奏會遍布世界。
包括世界知名的紐約林肯中心、洛杉磯音樂中心、華盛頓的甘迺迪演藝中心;她也在亞斯本音樂節、加拿大孟特利爾音樂節、波哥雷利奇音樂節、波蘭國際蕭邦音樂節中演出。
< 比賽經歷 > 歷經多次大小比賽
l 連掄全美國五十州鋼琴比賽少年組及青年組首獎
l 1990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賽中獲獎
l 1992年俄羅斯浦羅柯菲夫國際鋼琴賽中獲季軍
l 最特殊的是1993年,陳毓襄參加全球矚目無年齡限制的「波哥雷利奇國際鋼琴大賽」,她是剛好達到大會規定最年輕的參賽者。經過四個回合的激烈競爭,連她在內的八位決賽者,都是擁有三項以上世界大型音樂國際大賽最後決賽頭銜,經驗豐富且有輝煌音樂經歷的演奏家,最後她以卓越的琴藝,終於擊敗其他一些超過四十五歲的決賽者而獲得首獎,使她成為世界樂壇盡知的鋼琴家。
l 1995年當選1995年美國一百位頂尖成就的華人代表
l 1998年首屆「台灣樂壇新秀」國際選拔賽評審
l 1999年台北國際青少年蕭邦鋼琴大賽評審
l 1999年國際網路音樂演奏鑑定大賽首獎。
l 2002年義大利摩洛波利國際鋼琴大賽亞洲區甄試會評審委員
l 2003年台灣第一屆國際鋼琴大賽評審,與台北國際蕭邦鋼琴大賽等評審
陳毓襄說,雖然出國多年,但是「甚麼比賽我都參與過了,可以知道台灣學生現在的問題。」
▓
一次應馬祖文化局之邀,陳毓襄有機會到馬祖南竿介壽堂舉行鋼琴獨奏會,為了獨奏會,整個馬祖找不到足以讓陳毓襄展技的鋼琴,主辦單位特別商借了葛洛蒂安--史坦威名琴運往馬祖。就像電影《海上鋼琴師》的男主角千九,陳毓襄那一晚在船上,非常安適。
接下了這場音樂會,陳毓襄非常開心,她回憶那次音樂會面對的觀眾,是一般的觀眾,因為馬祖地區人口將近一萬人,文化活動並不算太多,她這次去演奏,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廣意義。但是讓陳毓襄開心的還不只這些,她知道主辦單位為了她的演出,特別去借這台演奏的大鋼琴,讓她非常感動。
價值數百多萬的葛洛蒂安--鋼琴史坦威鋼琴,被層層包裝、保護、保險,抬上了渡輪,運往一個淳樸小城「如果時間允許,我希望也可以一起搭乘夜船,跟著鋼琴一起過去。」
就像電影《海上鋼琴師》的男主角千九,坐船完全不會暈船,陳毓襄從小就開始各國演奏,早已身經百戰。她回憶之前在廈門鼓浪嶼,因為颱風的關係,十分鐘的船程,她足足等了十小時才等到船。
「我一個人拎著兩個大皮箱,在風雨中等待船開,那種感覺,真的很像在逃難。」但是也因為這樣的等待,讓陳毓襄彷彿又經過一次淬煉,再大的困難,也搖撼不了她。
「如果每一場音樂會都圓滿,那還有什麼值得回憶的呢?」這個回答果然精采,就像她的人一樣,面對每一場未知的音樂旅程,總是全力以赴。
妳無論何時在何種場合看見她,她永遠就是在「ready」狀態,一身小禮服,光彩耀眼,彷彿隨時準備好可以上台演奏。
< 公開彈琴秘訣:吃素 >
非常多的音樂學子都很好奇,就
陳毓襄毫不隱瞞公開秘訣,「就是吃素。」陳毓襄說,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吃素多年,陳毓襄反而更加純粹,腦袋輕盈,思想也輕盈,可以到達音樂上的要求,跟作品產生共鳴。
< 準備不周全 傷己傷評審 >
陳毓襄打分數,不是看這個參賽者彈錯多少音,而是看潛力,「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一個人能夠發展,他現在好不好並不重要。」陳毓襄說她在給參賽者分數時,也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可
經常擔任評審,在比賽中,陳毓襄觀察到台灣學生的狀況,「包括準備不周全,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準備一場比賽,這讓人很難過。」
陳毓襄語重心長地說,比賽當然是為了增加經驗,但是千萬不能甚麼都沒準備好就參加比賽,在舞台上傻笑,或者是自己以一個和絃作結束,這不但傷害了台下的評審,也讓自己少了更多進步的機會。
「台灣是一個這麼功利的社會,台灣學音樂的學生如何可以完成感性的內在認知,彈出音樂?這是我常常自己在思考的問題。」陳毓襄說,她近兩年比較常在台灣走動,她說自己就是小時候到了美國唸書,得到許多刺激,但是難道每個學生都一定要出國學音樂嗎?
「但這就是一個音樂家的必經過程」陳毓襄說,如果腦袋沒東西,就只能彈到某種程度,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小一點的孩子還可以感覺到有一些潛力,再大一些的學生就要看程度。「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沒有用的,必需大環境應該要更健全一點,台灣的音樂發展才會有未來。」
音樂圈多的是偽善的人,但是每次跟毓襄訪談,總會感覺台灣的古典音樂發展因為毓襄的存在,還有一些希望。獅子座的毓襄誠實地面對音樂,也面對自己,因為她知道,她真正要服侍的,只有音樂。
陳毓襄除了練琴、世界巡迴演出以外,平常最大的嗜好就是禮佛、打禪、練氣功,並且還吃素,她說「這些活動有助於琴藝」。
陳毓襄表示,她的嗜好和練琴相似,「全都是單獨一個人重複練習,尤其得花很長時間,才能從中悟道」。特殊的「練功」方式,讓人見識到這位在國際樂壇發光的鋼琴家最獨特的一面。
< 成功音樂家的條件 >
凡看過陳毓襄表演者,無不對她出神入化的琴藝驚歎,十指輕巧熟練的絕技,彷彿男女芭蕾舞者忘我舞蹈。酷愛蕭邦、巴哈的陳毓襄,長期在音樂的殿堂陶冶,千錘百鍊的練習,獨自揣摩音樂技巧,繞指柔般躍動的音符,蕭邦多情、浪漫、頹廢的作曲情境,透過具慧心的詮釋,曲中敏銳傳達細緻的旋律。
陳毓襄在接受台灣媒體的音樂人楊忠衡採訪時透露:「一個成功音樂家的條件,第一是極端的天份。第二是興趣。第三是努力。」有天份的音樂家,才能達到最高峰,高昂的興趣更是不可少,興趣可以支撐其廢寢忘食的努力練習,長期的努力則是意志力的表現。可知陳毓襄的成功,不是憑空得來。
< 音樂家應找到內心感受 >
陳毓襄說,在台灣大家都過得很匆忙,很少有人談文學,談藝術,談生活,「技巧也許可以克服,但是心靈的豐富不是教就會的,需要時間,需要環境,需要深刻的體會與感受。」陳毓襄舉例,像在歐洲,特別是東歐,那裡的話題一半以上都是講文學,講音樂,連計程車司機都知道作家的名字跟作品。
在台灣,陳毓襄覺得比較少人去發現自己的內心感受,這點卻是一個音樂家最必須要達到的,「沒有辦法突破這個,就只能當一個鋼琴家而已,不可能成為一個藝術家。」
「我每次回來台灣,就會感覺到很緊張,我覺得我會退步。」陳毓襄說,從小的生活環境都是在培養一個人的氣質,「這不是老師上課可以教的東西。」
陳毓襄說,給學生上課,可以教他要怎麼彈,大小聲、輕重、快慢,但是音樂是無法複製的,「台灣學生沒有正確的音樂知識來源,也受到很多錯誤價值觀的左右,忘卻了把鋼琴彈好目的是在追求音樂的本質,而非作為賺錢的工具。」
< 感情空窗 一切看緣分 >
陳毓襄笑著說:「波哥雷利奇大概發現我跟他是同一類的人,妳知道的,自己悶著頭太久了,可以找到一個對話的對象,可以互相刺激,也可以互相成長。」陳毓襄說,她自己很認真,也很珍惜這樣的緣分。至於外界有人傳言兩人互有好感,陳毓襄大笑:「這是不可能的。」
這幾年來感情一直空窗,陳毓襄坦言:「已經很久沒有戀愛的感覺,一切就是看緣分,「我怎麼覺得我現在好像不需要。」因為鋼琴已經佔掉陳毓襄非常多的時間,或者也因為陳毓襄越來越活得自在。
「以前我都把自己繃得很緊,得獎之後那十年,是我音樂會最多的時候。」陳毓襄說,以前不知道該如何安排行程,總是樂譜一個大皮箱飛來飛去,有時候有些歐洲城鎮根本沒有電梯,陳毓襄就自己提皮箱,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演出,有時候時差還沒有調整過來,就必須上台,「那段時間雖然音樂會非常多,但是身體上的疲憊難以言喻。」
現在陳毓襄已經可以自己安排自己想要演奏的音樂會,想要演奏的曲目,最重要的是,已經可以「選擇」不要哪一場演出。「我現在可以前後都幫自己多留一天時間,好好認識這個我演奏的城市,享受一下整個音樂會的旅程。」
< 與波哥雷利奇‧愛麗絲的緣份 >
一場以鋼琴家為名的比賽
1993年,陳毓襄參加了沒有年齡上限的波哥雷利奇國際鋼琴大賽,她是剛好達到大會規定最年輕的參賽者。經過四個回合的激烈競爭,連她在內的八位決賽者,都是身經百戰的演奏家,最後是她獲得首獎。
一戰成名天下知,該獎不僅因為主辦者是世界知名的鋼琴家波哥雷利奇,也是因為這個獎項的首獎獎金高達十萬美金,折合台幣有三百多萬,是目前最高獎金的比賽,但是更重要的,這個比賽連接了陳毓襄跟波哥雷利奇之後重要而綿密的關係。
波哥雷利奇重出樂壇 收陳毓襄為弟子
波哥雷利奇(Ivo Pogorelich)是誰呢?他是二十世紀鋼琴怪才,一九八○年十月,波哥雷利奇與來自三十八個國家一百四十九位好手參加蕭邦鋼琴大賽,不過在第三回合,波哥雷利奇因為違反傳統詮釋方式被淘汰,評審之一的阿格麗希惜才,還因而盛怒拂袖而去,但是波哥雷利奇也因此得到世界樂壇的矚目。
波哥雷利奇後來娶了他的老師愛麗絲,女大男小引起樂界譁然,但是妻子逝世之後,波哥雷利奇自此消失在樂壇,就連以往經常聯繫的毓襄都無法得知波哥雷利奇的近況。
波哥雷利奇後來重出江湖,重新舉行演奏會,也開始教學,不過他教學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陳毓襄。
一個極為珍貴的禮物
波哥雷利奇曾經熱情地說,陳毓襄是他認為「一個極為珍貴的禮物」,波哥雷利奇自己師承貝多芬與李斯特的鋼琴演奏系統,但是他從陳毓襄身上看見居然有人跟他一樣,對鋼琴有這樣的純粹與熱情,他也希望陳毓襄可以成為貝多芬的第八代弟子以及李斯特的第六代弟子。這對於陳毓襄來說,也是「一個極為珍貴的禮物」。
贏得波哥雷利奇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固然喜悅,但對陳毓襄來說,能夠跟波哥雷利奇已逝夫人愛麗絲習琴,「才是我得到的最大的禮物。」陳毓襄說,對於波哥雷利奇夫婦來說,「我好像是他們的小孩。」得獎之後兩個星期,陳毓襄就去跟愛麗絲學琴,「雖然外界很多人懷疑波哥雷利奇是不是真的愛上愛麗絲,但是從我跟他們的相處來看,我覺得他們很相愛。」
被封為慈善鋼琴家
從拿到波哥雷利奇國際鋼琴大賽首獎開始,彷彿注定了兩人亦師亦友的緣分,陳毓襄說,她自己細細回想,發現他們兩人的相識到現在,幾乎都是在「做善事」,她得獎的超高獎金十萬美金,陳毓襄二話不說,就捐給了洛杉磯的佛教道場。
之後兩人再度相遇,波哥雷利奇喜歡東方宗教的天性,讓兩人有更多的話題,陳毓襄也因此參與非常多的義演募款音樂會,她現在還多了「慈善鋼琴家」的封號,「這些都是善的循環,讓我開始知道我可以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
珍惜琴緣 勤學波氏琴藝
有一年在瑞士盧卡諾,波哥雷利奇為盧卡諾音樂院舉行籌款音樂會,整場音樂會上,波哥雷利奇只彈三首,開場與壓軸吃重的部分都交給陳毓襄,波哥雷利奇不諱言,陳毓襄是他接觸過的年輕音樂家當中最有天分、也是與他演奏風格最為相近的一位。
當年波哥雷利奇娶回大他14歲的愛麗絲,陳毓襄認為,波哥雷利奇是為了要愛麗絲「只教他一人彈琴」,但是兩人每天就是練琴,喝下午茶,討論音樂,再練琴,「他們對於音樂的專注令人感動,彷彿生命中只有音樂這件事。」
這個過程讓陳毓襄感受很深,她看見為了音樂甚麼都可以犧牲的決心,也看見一個理想的實踐是這樣的美好。
1996年愛麗絲因為腦瘤過世,波哥雷利奇幾乎崩潰,避居瑞士,連陳毓襄都不知道波哥雷利奇行蹤與心情。現在只要有時間,波哥雷利奇就會叫陳毓襄飛到瑞士跟他練琴,「波哥大概發現我跟他是同一類的人,妳知道的,自己悶著頭太久了,可以找到一個對話的對象,可以互相刺激,也可以互相成長。」陳毓襄說,她自己很認真,也很珍惜這樣的緣分。
「練琴的過程對我來說,非常緊張。」陳毓襄說,波哥雷利奇家非常的大,除了管家之外,還有波哥雷利奇的助理,波哥雷利奇希望陳毓襄能夠花三年時間去瑞士閉門練琴,與他現在的老師MarinaAmboradze繼續學藝,成為他演奏技巧的唯一傳人。
波哥雷利奇看重陳毓襄,連護照、住宿問題都幫陳毓襄打理,看見適合毓襄的項鍊,波哥雷利奇也會送給陳毓襄,因為「上台的亮度很重要」。
波哥雷利奇更昭告他在歐洲所有的經紀人更動合約,未來他的演奏曲目將加入與陳毓襄合作的雙鋼琴,這也讓陳毓襄受寵若驚,她要將波哥雷利奇的演奏技巧全套學起來,相信將來這對台灣學生最欠缺的基本功,將大有幫助。
現在陳毓襄又開始恢復練氣功,氣功練好了還要練少林,做個音樂圈的鋼琴女俠,「年輕氣盛,出力都在肩膀;年紀愈來愈長,施力點也開始往下,甚至低至丹田。」陳毓襄說,彈琴要彈到「舉重若輕」,甚至到不接觸琴鍵而可以彈出琴音,這不是沒有可能,「我願意花一生來演奏鋼琴,直到更純粹的音樂出現。」
【林采韻、實習記者李亞倩/台北報導】 2010.7.21
台灣旅美鋼琴家陳毓襄將以兩場音樂會,挑戰演出蕭邦《夜曲》全集。平時吃素、保養有道的她,舞台上的演出爆發力十足。「我每日練氣功半小時,彈奏時我靠著腹部運氣,力量有時比男性鋼琴家還要大。」
十七年前旅美鋼琴家陳毓襄獲波哥雷里奇鋼琴大賽首獎,所得十萬美元的獎金,她一毛也不留地全數捐給美國加州的佛寺。陳毓襄說,現在她每天練琴前必會禮佛、打坐、練氣功,過程非關宗教,而是透過這樣靜心過程,能夠達到忘我與音樂合一理想境界。
「很多人可能認為我很怪。」陳毓襄笑說,每位音樂家都有自己追尋音樂的方式,一般人不一定能夠理解。
她說,參加波哥雷里奇鋼琴大賽的時,複賽後她一度閉關練琴,完全與其他參賽者隔絕,「那是我第一次感覺與音樂合成一體,之後我一直嘗試找回那樣的感覺。」
今年是蕭邦兩百歲冥誕,陳毓襄選擇演出蕭邦廿一首《夜曲》作品。在她眼中蕭邦有兩面,一面是愛國、憤怒、戲劇性,另一面是敏感、脆弱和感性。「我覺得詮釋蕭邦最好的手法就是沒有自己。」
陳毓襄《夜曲》全集將分兩梯次演出,「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