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1 18:44:33依笛

正義從未缺席 - 觀《熔爐》有感

正義從未缺席

- 觀《熔爐》有感

看完《鬼怪》大叔,忍不住翻看了《熔爐》。

《熔爐》本是一部小說,故事講述聾啞學校的兒童性侵案,是發生在韓國光州仁和聾啞學校的真實案件,小說家孔枝泳讀了報導這起案件的新聞得悉被告人都得到輕判,因此走訪了當地和受害學生生活了十天,最後用文字寫成了小說《熔爐》。這本身是一件社會事件,由小說家對事件的判決覺得不可思議開始,最終幫弱勢社群申冤,把不公義化成文字,讓更多的人注意。

而原來拍攝《熔爐》全是因為孔劉,小說是孔劉當兵時升級為兵長收到的一份禮物,當孔劉退役後,經過他的努力,找了製片人並籌資,自己當演那名揭發案件的老師及把小說拍成電影。而送這份禮物給孔劉的人,亦是促成電影《熔爐》的關鍵,這是一份很有份量的禮物,只有觸動的心靈,才會送上這樣的一份禮物。孔劉本身也屬實很難得,讀畢《熔爐》後沒有人會想到,竟勾起了孔劉骨子裡的那份抱打不平,像鬼怪大叔那種守護弱小的性格,原來現實之中真有存在。

 電影《熔爐》本身也比較沉重,聾啞學校的學生、貧困的美術老師、紥根鞏固的校長管理層群體再加一班勾結的警方勢力,這樣的格局,基本上是社會上大家都不願面對或認真去看待的社會問題。電影活生生的把這些事件植入觀眾的眼球直達腦袋。相信這事件並不是單一的存在著,反而是知道的人,大都是選擇沉默。電影的上演,把那道薄布剪開,大家都看得恨意難平,小孩本身殘疾已是不幸,應該去保護他們的人卻沒有伸出援手,反而是對其施虐、甚至性侵和毒打。弱者成為了強者的奴隸,本應保護小孩的老師反而更像是僱傭兵,令受害者的傷痛加深的同時,更把申訴的大門緊緊關上。電影逼使更多人關注問題,並引伸出社會上的迴響、抗議,迫使重審案件和緊接著的「熔爐法」、即《性侵害防止修正案》通過,特別加重對十三歲以下兒童性侵的刑罰法案。

回看事件和電影,打從心底裡佩服在這起事件中的每一個出手相助的人,無論是現實中已患癌離世的老師、出手尋求幫助的法律人士、作家、孔劉,都非常了不起。如《鬼怪》中所述:神向世人提出問題,但答案每人不同,神並沒有統一給出答案或關閉任何的門。「如何作為人?」相信是神給出的問題,神並沒有放棄大家,才會走出一個又一個勇敢的人來,才會不斷向沉默的人拋出一個又一個關於人性的問題。面對困難時,每人都有不一樣的應對,結果也各不相同,在困難當前,大家選擇如何保守那顆赤子之心?而當一切都很混沌時,我們是如何辨別真相和前路,以電影中兩句觸動筆者的對白結束,願我們也能用心感受生命中的好與壞、善與惡,也能為弱小伸出正義之手。

 

「一路奮戰,並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世界上最美麗、最珍貴的東西,反而是聽不見且看不清的,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海倫.海勒

刊登於2022年11月3日《華僑報》副刊〈藝術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