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1 15:26:35依笛

智商與快樂指數的關係

智商與快樂指數的關係

                        -觀《天才耗夢》有感                   依笛

 

智商高低與快樂指數的關係是成正比嗎?當一個人的智商提升了,快樂指數也會隨之上升嗎?故事講述天生智障的聰仔,得到舒醫生選中作實驗,在手術後智商會提高,提高的程度一發不可收拾,隨著智商的提升,聰仔要面對一大堆意想不到的難題。是否有了智慧,就可以擁有等值的快樂呢?相信這是劇中要探討的問題。

 

正牌聰仔單純的世界裡,他的生活圍繞著很多朋友,人們對他充滿了憐憫之心,而常來作弄他的朋友,聰仔相信他們只是和他耍樂,聰仔的生活單純而且寧靜。但是,隨著智商的提升,聰仔首先要明白人情冷暖,過往的朋友原來是以作弄自己為樂,朋友到底是什麼呢?早已拋諸腦後的童年回憶,卻午夜夢迴時縈繞著聰仔,母親對自己的無情令聰仔陷於痛苦之中。家有智障兒,但又不懂如何教育與處理,令家庭的磨擦日漸增加。原來人們記得的東西越多,未必會越快樂。聰仔要進一步面對的是男女間的愛慕,但是,進化程序以跳躍式的進展,聰仔隨著智商的超常發展已變得有點狂妄自大,並且把關愛自己的女朋友和舒醫生等也全部得失了。實驗並沒有只向好的方面發展,聰仔的腦部在過度的發展下也會迅速的退化,短暫的蛻變如夢一般為聰仔的人生作了一個比較。

 

三小時的演出對演員和觀眾來說確實也是不容易,但是劇場的佈景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三層式的設計,每一層並沒有統一的場所,只是搬動簡單的枱和椅子作分隔,時而醫院、時而學校,令觀眾看久了會有點混淆和沉悶的感覺。如果劇場的三層分隔可以有更深層次的意念帶出(如精神分析的本我、自我、超我意念相結合),相信更能吸引觀眾,每一層發生的事情代表聰仔心理和精神狀態的某一層次,可把劇的層次感提升。

 

雖然劇場並沒有華麗的佈景,但是,吸引筆者的正是劇中的演員。飾演正牌聰仔的演員曾韋迪在《玩謝莫扎特》一劇中也有令人很深刻的演出,把《Amadeus》劇本中那位對自己天賦充滿信心,對音樂充滿純真、不懂世情而帶點自大的莫扎特人物特性展現出來,演員把音樂家那種對音樂創作和人格上帶點瘋狂的味道掌握得非常好。而今次《天才耗夢》的演出,便要在模仿智障人士方面下苦工,而演員在智障-正常人-超常人的脫變非常流暢,更令筆者想到正在播放的電視劇中的花家姐,而這位正牌聰仔對智障人士面部表情及身體語言的扮演更勝電視上扮演花家姐的余詩曼。兩場不同的劇場,但該名演員對飾演Abnormal人格卻都有很亮麗的表現,屬實難能可貴。

 

劇場中另一令筆者思考的問題是對智障人士的關愛與教育,劇本雖為虛構,但是,聰仔母親對照顧這位智障兒卻用了錯誤的教育法,更不懂接受愛兒,甚至是粗魯的對待聰仔,而聰仔的妹妹也並未能關愛這位特殊的哥哥,並且成為母親把聰仔趕走的一條導火線。這樣的生活,相信並不是聰仔一家人所期望的,但是,現實中也有很多成功和諧相處的例子,年邁的母親執著四十多歲智障兒之手,每天辛勤地領出領進,雖然兒子並不能如常人般自理,但是母親持著活著真好的意念為兒子操心。筆者希望社會上更多地關心和體諒智障家庭的困苦,特殊人士其實也享有平等的權利,智障並不表示可以被人任意欺負。劇末,正牌聰仔又回復到智障的起步點,正好說明了一個道理,智商與快樂並沒有直接掛鈎,單純的世界對聰仔來說是美好的,而在那個寧靜的世界中處處充滿著包容。人只是生命的一場過客,變成天才未必可以快樂,平平凡凡的處於無爭無為的世界反而令內心添上幾分的寧靜,但願世間也多一點包容與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