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7 12:19:08依笛
災變迫使人們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專欄專論
A11蘋果日報李怡
2011-03-16
A11蘋果日報李怡
2011-03-16
蘋論:災變迫使人們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福島核電廠的反應堆連續發生爆炸,輻射塵飄移,包括中國在內,許多國家都紛紛撤僑,經連番折騰的日本人如驚弓之鳥,至本文執筆時止,他們似還能保持冷靜,以悲傷而內斂的態度接受無法抗拒的自然災難。這個優雅、守法、有序、互助的民族,甚麼時候才能平安度過天劫?我們無法預知。然而,過去幾天,這個民族的文明素質,已給全世界提供了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典範。
台灣有一篇評論說,如果有人因病昏迷不醒,地震後悠悠醒來,看到台灣、日本兩邊的電視報道,他絕對以為是台灣遭到地震,而非日本。因為日本主播非常冷靜,台灣電視報道反而陷入恐慌。
假設香港也有人從昏睡中醒來,看到香港電視台播放市民和大陸旅客搶購奶粉的畫面,再看日本電視台播放商場、超市的安靜場面,他大概也會以為是香港或近地區發生天災,而不是日本。
日本有200年的震災經驗,1995年阪神地震後,中央增設「防災大臣」閣員職位,內閣每年出版《防災白皮書》,籲求民眾「自助」、「共助」。從幼兒時期開始,就有防災教育,學校每學期進行防災避難演練。建築防震法規的執行也極為嚴格,不會有官員拿紅包讓豆腐渣建築草草通過這種情事發生。
當然,更重要的是人民守法重秩序的素質。別說汶川地震時官員霸佔救災物資,十天前雲南地震災區領取帳篷要先繳押金這些貪瀆情事了,就算早前新西蘭地震,也發生災後搶掠、商戶趁機抬高物價的情況。這些事在日本不但沒有而且不可能發生。日本有的是食店煮免費咖喱飯,電器店提供免費手機充電,汽水機免費供應飲品,公共電話也暫不收費。
地震發生當天,東京電車停了,許多人徒步數小時回家,有人自述,在回家的兩小時中,到處都已經見到設立避難所了,可以說是迅速對應。在巴士站,即使人龍再長,人們也安靜排隊,排在最後的一人,舉「我是龍尾」的牌子,讓新來的知道從哪裏排起,然後把牌子傳給最後一人。
許多報道,包括本報記者的實地採訪,都稱讚日本民族這種堅忍、冷靜、自助、互助的表現。部份中國或港台網民對日本災難的冷血論調,日本人並不介意,他們甚至連向溫家寶總理發問也沒有意願了。日本網民在地震後留言:「一定要協助不會說日文的外國人避難,就算你只會說Hello、OK都行。」
不過,昨天內地網上的一段對話恐怕使日本人不明所以了:中央台記者去福島採訪,聽說當地加油站停止供油了,她問工作人員:是為了囤起來好加價賣嗎?對方說:是存了一些,但是為了給救護車等救援車輛使用的。
這句問答,是兩國文明的最清晰的對比寫照。
日本地震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滿目瘡痍的大地,井然有序的人群。日本民族為甚麼會有這種表現?他們的理性、冷靜,對七情六慾的壓抑,似乎已到令人畏懼的地步了。也許村上春樹在為阪神地震寫的小說《神的孩子都在跳舞》裏提到的意念會是答案,他說:災變迫使人們必須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長年受重大天災的淬煉,使日本人體認到在難以抵擋的天威面前,人是非常渺小的,渺小到絕對不能再自相踐踏,不能再製造人禍,因此人人都必須自持、自制、有序、互助,不要使社會秩序崩壞,人才可以生存。
如果有多難興邦的話,這才是真正的多難興邦,興的是「人為邦本」的人。
但天威仍然難測,所以我們只能為日本人民祈福。
至於滿是逐利思維和在詛咒聲中尋求心理平衡的民族,我們也期望能有一天可治癒心靈的災劫。
李怡
台灣有一篇評論說,如果有人因病昏迷不醒,地震後悠悠醒來,看到台灣、日本兩邊的電視報道,他絕對以為是台灣遭到地震,而非日本。因為日本主播非常冷靜,台灣電視報道反而陷入恐慌。
假設香港也有人從昏睡中醒來,看到香港電視台播放市民和大陸旅客搶購奶粉的畫面,再看日本電視台播放商場、超市的安靜場面,他大概也會以為是香港或近地區發生天災,而不是日本。
日本有200年的震災經驗,1995年阪神地震後,中央增設「防災大臣」閣員職位,內閣每年出版《防災白皮書》,籲求民眾「自助」、「共助」。從幼兒時期開始,就有防災教育,學校每學期進行防災避難演練。建築防震法規的執行也極為嚴格,不會有官員拿紅包讓豆腐渣建築草草通過這種情事發生。
當然,更重要的是人民守法重秩序的素質。別說汶川地震時官員霸佔救災物資,十天前雲南地震災區領取帳篷要先繳押金這些貪瀆情事了,就算早前新西蘭地震,也發生災後搶掠、商戶趁機抬高物價的情況。這些事在日本不但沒有而且不可能發生。日本有的是食店煮免費咖喱飯,電器店提供免費手機充電,汽水機免費供應飲品,公共電話也暫不收費。
地震發生當天,東京電車停了,許多人徒步數小時回家,有人自述,在回家的兩小時中,到處都已經見到設立避難所了,可以說是迅速對應。在巴士站,即使人龍再長,人們也安靜排隊,排在最後的一人,舉「我是龍尾」的牌子,讓新來的知道從哪裏排起,然後把牌子傳給最後一人。
許多報道,包括本報記者的實地採訪,都稱讚日本民族這種堅忍、冷靜、自助、互助的表現。部份中國或港台網民對日本災難的冷血論調,日本人並不介意,他們甚至連向溫家寶總理發問也沒有意願了。日本網民在地震後留言:「一定要協助不會說日文的外國人避難,就算你只會說Hello、OK都行。」
不過,昨天內地網上的一段對話恐怕使日本人不明所以了:中央台記者去福島採訪,聽說當地加油站停止供油了,她問工作人員:是為了囤起來好加價賣嗎?對方說:是存了一些,但是為了給救護車等救援車輛使用的。
這句問答,是兩國文明的最清晰的對比寫照。
日本地震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滿目瘡痍的大地,井然有序的人群。日本民族為甚麼會有這種表現?他們的理性、冷靜,對七情六慾的壓抑,似乎已到令人畏懼的地步了。也許村上春樹在為阪神地震寫的小說《神的孩子都在跳舞》裏提到的意念會是答案,他說:災變迫使人們必須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長年受重大天災的淬煉,使日本人體認到在難以抵擋的天威面前,人是非常渺小的,渺小到絕對不能再自相踐踏,不能再製造人禍,因此人人都必須自持、自制、有序、互助,不要使社會秩序崩壞,人才可以生存。
如果有多難興邦的話,這才是真正的多難興邦,興的是「人為邦本」的人。
但天威仍然難測,所以我們只能為日本人民祈福。
至於滿是逐利思維和在詛咒聲中尋求心理平衡的民族,我們也期望能有一天可治癒心靈的災劫。
李怡
上一篇:余世雄的一篇演讲--中日關係
下一篇:余光中-蓮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