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21 12:47:27尚未設定
◎格瓦拉正流行◎
該去買一件襯衫、海報,還是一本書呢?
關於切˙格瓦拉。
如果對於切,就是抽離成為一位醫師參加古巴革命打天下後浪漫而去投入另一場游擊戰鬥然後死了的悲劇英雄故事,那麼對格瓦拉也只是如神話人物的影像消費。
如果看完摩托車之旅,等待電影上演,又把格瓦拉化身成為一位偷吃水果、遊山玩水、大談愛情的青春小子,那格瓦拉不會是格瓦拉,歡笑不是切的人生全部。
1928年出生阿根廷的切,從1950年起數度遊歷南美洲,1953年醫學院畢業後,前往委瑞內拉工作,隔年就投入保衛瓜地馬拉阿本茲政府參加反美戰爭,失敗後逃往墨西哥,結識卡斯楚,1956年同卡斯楚前往古巴革命,1959年成功後,切先後擔任中央銀行行長、工業部長及古巴駐外大使,1965年切發表告別書,切斷與古巴關係,前往非洲剛果發起革命,1966年再轉往玻利維亞發動革命,1967年被玻國政府軍及CIA捕獲遭到處決,當年他才39歲。
切的一生短暫,他的思想變化概分為幾個時期,1954年是一個分水嶺,因為25歲後的切,幾乎處身於戰鬥之中,尤其在參與保衛瓜地馬拉阿本茲政府的戰爭,他開始結識流亡的革命者,並且戰爭失敗後,讓他感受到武裝革命之必須。1956年是切的生命重要時刻,認識卡斯楚讓他決心由一位醫生轉為革命戰士,1956年他在給前女友蒂塔的一封信中寫道:「一些古巴的革命者希望我能夠用所學的醫學知識來支持他們的運動,我欣然接受了。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我將前往古巴。現在我唯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書籍。」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到1965年間,切在古巴擔任公職,對他而言是一個由戰鬥轉入治國的時期,切對南美的問題,認為根源來自美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壓迫,從經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扶膺,軍事上的介入,讓南美各國始終落入一個傀儡強權的統治,政客與權貴是依附的贏者,而人民卻是最大的受害者。
對於政、經、軍的三重剝削,他主張唯有戰鬥才能解決,他的眼界是廣的,古巴革命成功,他認為只解決政治與軍事的壓迫,但是經濟問題必須有不同的作為,才能成為一種典範。他擔任工業部長期間積極提昇工業,讓古巴不再依賴煙草等農業輸出,另一方面他極力排斥建立在私有財下個人誘因型式的經濟,力主一個以理念型態生產的經濟型式,說白就是馬克斯共產共享的理念,但是以農業部門為主的另一派並不同意切的看法,他們認為在古巴原有農業基礎上,施以小利有助經濟發展。
對於這個爭論,切在1959年的一場訪問中,表達這樣的看法:「國內剩下的唯一敵人是大莊園主和反動的大資產階級。他們反對觸犯他們利益的土改。國內反動勢力可能勾結外國反動力量發動挑釁,攻擊革命政府。」
但是1962年古巴危機的發生,美國的強硬,以及蘇聯的妥協,讓卡斯楚必須緩和國內情勢,切的經濟主張對國內產生重大變革,因此並未表達明確態度,切和卡斯楚產生岐見。
經濟的無力施展,切轉入外交體系,成為周遊列國的大使,但是也讓切找到另一個發展空間--由古巴輸出革命。對於切而言,古巴革命不是終點,南美諸國才是他的眼光所在,他的跨國革命信念,一方面來自工農無國界的思想,另一方面則是深受西班牙內戰期間國際志願軍的感召,認為為理念革命的戰士是無國族之分,但是在美國後院的南美搞革命,壓力之大,非切所能預估,古巴也無法承受。
1965年,切發表告別信,離開古巴,甚至放棄古巴國籍,切斷與古巴的關係,他在告別信中寫出:「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需要我去獻出我微薄的力量。由於你擔負著古巴領導的重任,我可以去做你不能去做的工作。我們分別的時候到了。」
離開古巴,切走向他人生最後的高峰,1965年6月,切前往非洲比屬剛果,在金夏沙地區加入戰鬥,但是九個月後切轉回南美,對於跨洲進行的剛果之役,對切而言是一趟孤寂的戰鬥,因為切的起義並未獲得剛果民族運動的全力支持。
這次失敗其實也是一種預示,說明反帝主義中依舊包含濃厚的民族主義色彩,古巴的勝利並不能全部視為是工農的階級革命,因為領導者依舊是古巴人的卡斯楚。切並非看不清這點,但是他的浪漫性格,以及不斷革命論的主張,讓他深信革命形勢是創造出來的。
1966年切再轉往玻利維亞山區,計劃建立一個革命中心,在南美的心臟地區,向各游擊點輸出武裝革命,但是切早是美國的眼中釘,也是蘇聯心中一顆不安定的麻煩人物,他在日記中,寫出一些含有理想的詩句,也寫下更多困頓躲藏的游擊生活,在一年多的屯兵戰鬥中,切有機會離開,但是他一直在等待,等待他深信的革命之火會燃開。
至今沒有人知道誰出賣了切,他被捕,隔日即被處決,在《玻利維亞日記》秘密交回古巴公開後,沒人知道少了那些篇章。
切,活著!
在切死後,歐洲掀起一股切的狂熱,1968法國學潮,切是進步的代表,有人說切的一生不斷為拉丁美洲革命,但是影響最深遠的卻是在歐洲。
對於切,把一生貢獻在拉美解放上,有人視為浪漫英雄,有人視為失敗烈士,但是對於他的革命堅持,誰都會有所感動。
這是切的故事,二十五歲以後的簡要版,總覺得看切有三個層次,第一層看人物故事,第二層論背景局勢,第三層想左進理念,切對於左派,不會只是一個人物,而是一種路線的代表,也是未來的一個索引之途。
對於切的介紹,共產中國倒介紹的多,1971年,復旦大學出版《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的日記》,翻自英文版日記,1998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切•格瓦拉》,裡面較多他的思想敘述。
而國內在早期聞左色變,說革命大不諱,最早能看見較完整的介紹,刊在《南方雜誌》由南方朔所寫的「蓋瓦拉--六0年代的英雄」(1987.9,P98-105),算是較全面的介紹,但是南方朔大師就是堅持用「獨立的社會主義者」來稱切,強調與蘇共的區別,這點也沒錯,從西班牙內戰後,一些左派早就想劃清界線,切在孤絕時刻也當是有所體悟吧!
《革命前夕》一書,依舊找了南方朔執筆,看了看和18年前相比,版本類似,只是大師讓文更精簡,還多了些對格瓦拉現象的期許,「下一波的全球性狂飆運動真的已準備要開始了!」。
那麼,關於切˙格瓦拉。
該去買一件襯衫、海報,還是一本書呢?
關於切˙格瓦拉。
如果對於切,就是抽離成為一位醫師參加古巴革命打天下後浪漫而去投入另一場游擊戰鬥然後死了的悲劇英雄故事,那麼對格瓦拉也只是如神話人物的影像消費。
如果看完摩托車之旅,等待電影上演,又把格瓦拉化身成為一位偷吃水果、遊山玩水、大談愛情的青春小子,那格瓦拉不會是格瓦拉,歡笑不是切的人生全部。
1928年出生阿根廷的切,從1950年起數度遊歷南美洲,1953年醫學院畢業後,前往委瑞內拉工作,隔年就投入保衛瓜地馬拉阿本茲政府參加反美戰爭,失敗後逃往墨西哥,結識卡斯楚,1956年同卡斯楚前往古巴革命,1959年成功後,切先後擔任中央銀行行長、工業部長及古巴駐外大使,1965年切發表告別書,切斷與古巴關係,前往非洲剛果發起革命,1966年再轉往玻利維亞發動革命,1967年被玻國政府軍及CIA捕獲遭到處決,當年他才39歲。
切的一生短暫,他的思想變化概分為幾個時期,1954年是一個分水嶺,因為25歲後的切,幾乎處身於戰鬥之中,尤其在參與保衛瓜地馬拉阿本茲政府的戰爭,他開始結識流亡的革命者,並且戰爭失敗後,讓他感受到武裝革命之必須。1956年是切的生命重要時刻,認識卡斯楚讓他決心由一位醫生轉為革命戰士,1956年他在給前女友蒂塔的一封信中寫道:「一些古巴的革命者希望我能夠用所學的醫學知識來支持他們的運動,我欣然接受了。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我將前往古巴。現在我唯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書籍。」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到1965年間,切在古巴擔任公職,對他而言是一個由戰鬥轉入治國的時期,切對南美的問題,認為根源來自美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壓迫,從經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扶膺,軍事上的介入,讓南美各國始終落入一個傀儡強權的統治,政客與權貴是依附的贏者,而人民卻是最大的受害者。
對於政、經、軍的三重剝削,他主張唯有戰鬥才能解決,他的眼界是廣的,古巴革命成功,他認為只解決政治與軍事的壓迫,但是經濟問題必須有不同的作為,才能成為一種典範。他擔任工業部長期間積極提昇工業,讓古巴不再依賴煙草等農業輸出,另一方面他極力排斥建立在私有財下個人誘因型式的經濟,力主一個以理念型態生產的經濟型式,說白就是馬克斯共產共享的理念,但是以農業部門為主的另一派並不同意切的看法,他們認為在古巴原有農業基礎上,施以小利有助經濟發展。
對於這個爭論,切在1959年的一場訪問中,表達這樣的看法:「國內剩下的唯一敵人是大莊園主和反動的大資產階級。他們反對觸犯他們利益的土改。國內反動勢力可能勾結外國反動力量發動挑釁,攻擊革命政府。」
但是1962年古巴危機的發生,美國的強硬,以及蘇聯的妥協,讓卡斯楚必須緩和國內情勢,切的經濟主張對國內產生重大變革,因此並未表達明確態度,切和卡斯楚產生岐見。
經濟的無力施展,切轉入外交體系,成為周遊列國的大使,但是也讓切找到另一個發展空間--由古巴輸出革命。對於切而言,古巴革命不是終點,南美諸國才是他的眼光所在,他的跨國革命信念,一方面來自工農無國界的思想,另一方面則是深受西班牙內戰期間國際志願軍的感召,認為為理念革命的戰士是無國族之分,但是在美國後院的南美搞革命,壓力之大,非切所能預估,古巴也無法承受。
1965年,切發表告別信,離開古巴,甚至放棄古巴國籍,切斷與古巴的關係,他在告別信中寫出:「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需要我去獻出我微薄的力量。由於你擔負著古巴領導的重任,我可以去做你不能去做的工作。我們分別的時候到了。」
離開古巴,切走向他人生最後的高峰,1965年6月,切前往非洲比屬剛果,在金夏沙地區加入戰鬥,但是九個月後切轉回南美,對於跨洲進行的剛果之役,對切而言是一趟孤寂的戰鬥,因為切的起義並未獲得剛果民族運動的全力支持。
這次失敗其實也是一種預示,說明反帝主義中依舊包含濃厚的民族主義色彩,古巴的勝利並不能全部視為是工農的階級革命,因為領導者依舊是古巴人的卡斯楚。切並非看不清這點,但是他的浪漫性格,以及不斷革命論的主張,讓他深信革命形勢是創造出來的。
1966年切再轉往玻利維亞山區,計劃建立一個革命中心,在南美的心臟地區,向各游擊點輸出武裝革命,但是切早是美國的眼中釘,也是蘇聯心中一顆不安定的麻煩人物,他在日記中,寫出一些含有理想的詩句,也寫下更多困頓躲藏的游擊生活,在一年多的屯兵戰鬥中,切有機會離開,但是他一直在等待,等待他深信的革命之火會燃開。
至今沒有人知道誰出賣了切,他被捕,隔日即被處決,在《玻利維亞日記》秘密交回古巴公開後,沒人知道少了那些篇章。
切,活著!
在切死後,歐洲掀起一股切的狂熱,1968法國學潮,切是進步的代表,有人說切的一生不斷為拉丁美洲革命,但是影響最深遠的卻是在歐洲。
對於切,把一生貢獻在拉美解放上,有人視為浪漫英雄,有人視為失敗烈士,但是對於他的革命堅持,誰都會有所感動。
這是切的故事,二十五歲以後的簡要版,總覺得看切有三個層次,第一層看人物故事,第二層論背景局勢,第三層想左進理念,切對於左派,不會只是一個人物,而是一種路線的代表,也是未來的一個索引之途。
對於切的介紹,共產中國倒介紹的多,1971年,復旦大學出版《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的日記》,翻自英文版日記,1998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切•格瓦拉》,裡面較多他的思想敘述。
而國內在早期聞左色變,說革命大不諱,最早能看見較完整的介紹,刊在《南方雜誌》由南方朔所寫的「蓋瓦拉--六0年代的英雄」(1987.9,P98-105),算是較全面的介紹,但是南方朔大師就是堅持用「獨立的社會主義者」來稱切,強調與蘇共的區別,這點也沒錯,從西班牙內戰後,一些左派早就想劃清界線,切在孤絕時刻也當是有所體悟吧!
《革命前夕》一書,依舊找了南方朔執筆,看了看和18年前相比,版本類似,只是大師讓文更精簡,還多了些對格瓦拉現象的期許,「下一波的全球性狂飆運動真的已準備要開始了!」。
那麼,關於切˙格瓦拉。
該去買一件襯衫、海報,還是一本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