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5 15:47:05三十行動

我的2013澳門回顧


文/張海軍

  記得高中一個班主任叫我們每日睡前進行冥想,將一日發生的事情回顧一次,對檢討和記憶有很大幫助(雖然與我概念上的冥想略有不同)。2013年經已結束,大家不妨一起「冥想」。

  先是年初時的跨年人口政策諮詢,高、中、低方案的人口數字都令坊間嘩然,社會對城市承載力的關注驟成熱話,等到2013年底終於出了總結報告,報告的「透明度」相當高,將各家意見製成匯編,都透明地刊出,然後?沒有然後,基本只有匯合意見,並沒有多少進一步分析及建議,該報告與其稱為研究報告,不如稱為統計結果更為貼切。

  在首季時擾攘的還有特區政府例牌的公共工程超支,澳大橫琴校區造價由58億暴增至102億,問題溯及預算綱要法的修改,財爺於去年11月稱正進行《預算綱要法》修改工作,料今年可以正式進入法律程序,2015年以新方式制定2016年的財政開支。能否修至立法會具足夠權力監督亦是未知之數,所以這段日子還要多靠第四權和市民一起監督。

  第二季初《澳門論壇》復播,奈何立法會選舉將至,選管會指引不清下,使不少社會熱心人士對議題有口難言,經過些少風波,變為可以發言但不得「撻朵」,令人哭笑不得。然而選舉指引不清及選舉法存有漏弊,不只令社會出現寒蟬效應,連索取提名亦不得說明政綱的奇事也出現,變相扼殺市民部份知情權,不利公民意識發展。

  到了季中,隨著雨季的來臨,澳門與倒灌的海水及排而不去的雨水充分結合, 「水城威尼斯」詡詡如生的呈現了,甚至在大廈電梯前可見瀑布,不少地舖的小企及車主遭殃,而政府稱與輕軌工程無關,雖然嚴重地段都是進行工程之地區……此外,熱話之一外地生留澳工作,乃行政長官在立法會全體大會提出探討而醞釀而成,令人費解的是低技術有外勞、高技術有技術移民,在專業認證制度亟待完善的前提,安能辨其是「庸」是「才」?

  缺乏城市規劃的澳門在第三季終於通過《城規法》,但過程凶險,一度出現街線圖(現變為規劃條件圖)可以獲賠的濫賠制度,最後群情反對,政府終硬起來將其刪除。季中時,由於政府多年不作為及中級法院判決,電視的頻道再減少三分之二,居民更不能收看本地電視頻道「澳視體育」和「澳視高清」,因而引起廣大居民憤怒。該系列問題到去年年底延伸出電視發展諮詢,雖然今年四月有線的專營合約經已到期,但以政府的步伐來看,屆時只會用臨時方案過渡,更遑論三網融合,只能遙遙相望。

  第三季的重點可算是去年的核心項目――立法會選舉,在選舉法不合理、指引不清、甚至有法不依的環境下,產生的選舉結果足以預視未來四年將會進一步體現商人治澳。若整體經濟不動盪,相信樓市將因行政及立法都與商同體而繼續升溫。雖則人口結構沒有大改變下,選舉結果不易大幅變化,若民情惡化將會出現鐘擺效應,來屆還是可期待的。

  最後一季,眾望所歸、無得留低,維澳蓮運宣佈破產,綠巴事件顯示出政府樂於簽下不平等合同,服務費與服務水平並不掛勾一事,將揚州炒飯沒有揚州、蝸牛不是牛的概念發揮得淋離盡致。後來廉署狠批道路集體客運公共服務批給整個事件錯在起跑線上,交局稱法律理解不同所致。鑒於「服務費」概念之「趣例」,我懷疑局方是說真的。事件至此仍未有官問責,但沒有問責之事豈只一家。「十塊墓地」事件延伸影響的前民署主席到季尾仍進行司法程序,但若不是司法問題,可能仍為主席,故與問責無關,核心人物陳司長亦安坐位上。前電信局陶局長雖然疑似因一年斷網五次及公天有線問題而問責,但劉司長稱之為正常調職,換言之亦不屬問責。綜上事件,說澳門的官員績效評審制度形同虛設亦不為過。

  另外,市民引頸以待的各類型經屋申請終於再次開放,相信比起去年年中時只有T1會較少資源錯配,但政府仍未將其恆常化,難以準確掌握社會需求及解決居民住屋問題。相關配套的澳人澳地研究報告已公佈,單就目前建議估計仍無法有效解決需求,但至少道出澳門樓市已有泡沫,一封訛稱樓市健康的地產商之口,今年將展開公眾諮詢,還望社會提供更多意見。

  2013年,與戰友們參選,很感謝互相扶持的戰友及各方好友支持!祝各位新年快樂,健康進步!未來,繼續努力地為生命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