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31 19:31:46藍塚

論國家對城鎮下崗失業工人的援助政策(四)

2.再就業培訓

由於城鎮下崗失業工人的教育水平低,又沒有專業職業技能,不能迎合中國新經濟環境,所以中國政府推行再就業培訓計劃,以圖讓下崗工人經過培訓後,脫胎換骨,再次投入社會工作。可惜中國政府的再就業培訓計劃,並未能如政府所願。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5年度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分析, 116個城市第一、二及三產業需求人數所佔的比例分別是1.8%、30.8%和67.4%。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需求人數所佔比例都有下降,反之第三產業則有上升的趨勢。在2005年第四季第三產業需求人數達2484356人。由上述的統計可以知道,第三產業提供大量的職位,可以讓城市下崗失業職工再就業。然而下崗職工大多缺乏第三產業的工作技能,所以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再就業。因此政府推行的再就業培訓計劃,對於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困難十分重要。

雖然國家鼓勵城鎮下崗職工參加再就業培訓,然而下崗職工參加再就業培訓的積極性不高。據1998年全國性的調查, ,在1043個城市下崗職工中,有67.9%的職工表示比較願意和十分願意參加再就業的培訓。而有48.4%的職工認為參加培訓對再就業的影響很大和影響較大。通過上述的統計數字,我們可以知道城市的下崗職工明白再就業的培訓,但從未參加再就業培訓的職工卻有72.7%,這是一個很高的比例。再以重慶市為例,2000年年底有43.74萬下崗職工進入再就業服務指導中心,有34%的職工參加培訓計劃。 為甚麼職工不願意參加再就業培訓呢?

陶啟良在〈淺談職業培訓與就業的對接〉中, 提出良好的職業培訓必須要符合四個條件:一是配合市場的需求;二是按照求職者的需求提供合適的課程;三是培訓課程必須有良好的管理;四是提供就業指導,為受培訓者作好就業的準備。我們以這四項標準來審視中國政府推行的再就業培訓計劃。

國家舉辦就業訓練中心,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轉業訓練,在2004年,全國共有就業訓練中心3571間, 數量實在不少。然而就業訓練中心所提供的課程,大多是短期的課程,最短的只有一個月,最長的也不過是十二個月的培訓。培訓時期過短,下崗職工根本無辦法好好的掌握新的職業技術,特別是現在中國經濟市場,最需要的是有專業技能的勞工和高學歷的人員,如電腦的專業人員,以下崗職工的低學歷背景,實在難以勝任,也不能在短暫的培訓時間內掌握有關的知識,或專業的職業技能。即使接受培訓後,下崗職工未必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降低了他們參加再就業培訓的意欲。

為了迅速解決就業問題,各式各樣的培訓課程匆忙推行,趕忙把受訓後的下崗工人送到市場去。培訓中心舉辦培訓課程缺乏前瞻性,也缺乏完整的系統,多只為了應付眼前市場所需。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轉型,行業轉變很快,今天大量需求人力的行業,過了幾年便沒落了,培訓後的下崗失業員工,進入市場不久,逼不得又再失業,要接受另一個行業的培訓。這不過是一個惡性的循環,根本無法根治問題。

傳統的再就業培訓課程,是無證的課程,與現代勞動市場的情況脫節。當代中國企業,聘請員工的時候,大多要求應徵者出示資格證明書,以證明應徵者的職業技能水平,特別是在城鎮,這種情況更為普遍。城鎮下崗職工接受培訓後,無法取得技能證明書,不利於他們找尋工作。國家推行職業技能鑒定,下崗職工可以參加技能鑑定,從而肯定自己的職業技能,對再就業一定的幫助。1994年開始,國家制定了職業技能鑑定的制度,由勞動保障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地方或行業的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負責。職業技能資格主要分為五級:第一級是高級技師,第二級是加強技師,第三級是高級技能,第四級是中級技能,第五級是初級技能,通過技能考試者得到職業技能資格證書。下崗失業的職工可以參加職業技能測試,從而得到資格證書,增加再就業的資本,而且他們可以得到國家的補貼,減輕他們的負擔。然而政府把再就業培訓與職業技能鑑定的工作分開,使下崗失業的職工經過煩雜的程序,才可以得到技能證明,實在費時失事。

除就業訓練中心外,還有民辦的培訓機構,在2004年有21425間, 可見此類培訓機構,對提供再就業培訓服務,擔當了很重要的角色。有意開辦培訓機構者,只需要到地方的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培訓處申請,申請成功便可以開辦培訓課程。對於民辦的培訓機構,政府缺乏一套完善的監管系統,因此課程質素良莠不齊,參加了培訓課程的下崗失業工人,結果失望而回,這種情況屢見不鮮,打擊了下崗失業工人參加培訓的信心。

現在中國的再培訓課程,在內容上不能配合市場及下崗失業工人的需要,對於民辦的培訓機構缺乏良好的管理,我們怎可以稱政府所推行的再培訓計劃為良好呢?

國家對於城鎮下崗失業工人有一定的承擔,參加再就業培訓計劃的工人,可以得到補貼,工人可以憑證明和學費收據,到培訓所在地勞動保障部門申請補貼。至於經濟有困難,無能力先墊付培訓費用的,由定點的機構採取援助措施。經費充足地方政府可以推行培訓券等補貼方式,幫助有需要的下崗失業工人。香港特區政府也大力推行再培訓計劃,僱員再培訓計核下的全日制課程均是免費的,而且完成超過一星期全日制課程及出席率達八成的學員,可以得到培訓津貼,每月不超過4000港元。而晚間或部份時間的課程,則收取課程成本的費用。失業或低收入人士(月入低於6333港元),承諾完成課程及出席率達八成,便可申請豁免繳交學費。比較兩地再培訓計劃,香港的僱員再培訓計劃,對於參加培訓者的關顧更加周全,以免費的課程再加上培訓津貼,吸引失業人士參加培訓。內地的再就業培訓的經費,主要由地方政府支付,所以財政困窘。香港再培訓計劃的經費,由僱員再培訓基金支付,基金的來源是政府撥款和向僱用外地勞工的僱主收取的再培訓徵款,財政得到一定的保障,給予培訓者的財政支援較內地多。

除了一般的職業技能培訓外,中國政府也大力推行創業培訓課程,鼓勵城鎮下崗失業工人自僱創業。下崗工人可以申請小額貸款創業,而一般可以借貸約二萬元,而貸款利率規定不得向上浮動,而對從事微利項目的小額貸款會給予中央財政貼息。政府給予很多優惠予下崗工人創業,但推行小額貸款面臨很多問題。

首先在銀行方面,商業銀行不願意參加貸款計劃,因為小額貸款的收益較商業貸款低,尤其是政府規定貸款利不能上浮,銀行獲利很少,所以銀行對於有關的項目不太熱衷。即使願意參加計劃的銀行,為了減低風險,於是減少發放貸款,按照政府規定,銀行根據小額貸款基金的情況,按比例5:1發放貸款,但結果比例降低至1:1,影響了貸款的金額。而且商業銀行實行貸款責任終身追究制,信貸員唯恐承擔責任,於是對於貸款事項十分謹慎。還有申請貸款者,多從事成本高而低回報的行業,銀行貸款的風險進而增加,所以很多銀行多不主動參與對小額貸款的業務。

小額擔保貸款基金是由地方財政籌劃的,部份地方基金有「不到位」的現象,難以滿足下崗再就業人員的需求。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西平縣支行的報告, 駐馬店轄區縣級的小額擔保貸款基金只「到位」50%,一方面基金來源渠道少,一方面沒有企業願意入股,只得靠地方財政部門籌集,所以基金難以「到位」。部份地方則出現「水浸」現象。以廣州市為例 ,由2003年至2004年,廣州市政府預算了5900萬元,作為小額擔保貸款基金和小額擔保貸款微利項目財政貼息資金。然而截止到2006年1月,該筆資金只發出了190萬元的借貸,佔總數的3.2%。三年來只有80多位下崗失業職工向政府申請小額貸款,究其原因,一是款項過低,不能吸引工人申請;二是因為申請手續繁複,形成多層障礙。下崗失業職工要經過街道、縣、市勞動保障部門、擔保機構和銀行多種手續,才可以申請貸款,手續繁瑣,令工人望而卻步。再加上銀行參與欠積極,所以申請貸款的數量一直偏低。

從1998年的全國調查中, 我們可見城鎮下崗失業工人對於自營就業的態度。有50.3%的下崗失業工人,對於自營就業持否定的態度,他們認為從事個體經營收入並無保障,也認為從事個體經營過於辛苦,部份訪問者提出自己沒有能力和缺少經營生意所需的社會關係。調查結果說明了,城鎮下崗職工對於自僱或當個體的意向偏低,這不難明白小額擔保貸款乏人問津的原因。

要解決城鎮下崗失業問題,再就業培訓是重要關鍵之一。但是綜觀政府推行的再就業培訓課程的效果,仍然強差人意,無怪下崗失業問題,依舊是中國的憂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