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23 02:28:50尚未設定

沒有書香

「我們香港未來的出路,是知識型經濟......我們需要的是知識,是創意。」這句說話好像是某個渾蛋政客七年前說的。但是那條剽竊美國創意的香港星光大道......你只好一邊忍受那群蹲在地上吆喝著孩子的旅客,一邊為香港默哀一分鐘。

知識型經濟之所以不能在香港立足,原因有三: 一為香港庸官甚多; 二為香港無完善之制度可將庸官攆走; 而本文著重的,是第三項---香港之讀書風氣。

香港的讀書風氣,可從次文化堂出版社之社長於一次講座的說話中得知一二: 「香港好像只有小說才叫作『書』......《老懵董》及《掃把頭》(諷刺時政漫畫)竟成了次文化堂的續命鹽水。」

2003年,天水圍已有27萬人口,但只有一間佔地不大的地區公共圖書館; 而書店(教科書書店﹑漫畫店及短期租約的書店不計)亦只有一間!這數字雖然不能直接反映天水圍居民不愛看書,但可見新界東的書籍集散地之匱乏!

在元朗公共圖書館,兒童喧鬧之聲不絕於耳; 而大人更喜歡說話,「聲若聚蚊,不可辨識」,真是使讀者「聽而下淚矣」。唉! 書齋清靜地,竟代替了酒樓的吹水的不敗地位,有如斯的市民,也只好長嘆。

但好戲更在後頭: 大學生總會對知識有所追求吧? 我看未必。大學舉辦的一些不定期的講座,若非大師級人馬如白先勇者,有數十人出席已屬萬幸。一些大學生推說院校離家甚遠故無暇出席,然而住宿者應無托詞吧? 可惜事與願違。

沒有書香,只有肉香酒香活色生香,香港枉稱「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