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02 00:48:49抓青蛙的野猴子

台灣濕地之發展與社區產業

莊孟憲

台灣目前拜生態保育意識抬頭之賜,濕地生態之保育及復育(營造)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因此與濕地有關的部分已經成為一種產業。在這個產業的下游需求者相當多,可分為政府與民間兩項。
◇政府部門方面:
保育計畫(農委會、保育課,最近甚至連動物防疫所都加入戰局,例如:位在小新營的台南縣動物防疫所,也在復育蜻蜓)
環保計畫(環保署人工濕地,例如:二行社區、台南市竹溪)
工程(公共工程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營建屬、水資局等)
教育單位(教育部永續校園計畫、各級學校鄉土生態教學、科展)
觀光單位(例如:左鎮遊客中心有一個蜻蜓復育池)
◇民間單位:
私人農場(觀光遊憩、鄉土教學導覽)
社造團體(濕地營造、遊憩觀光、特色產業)
園藝繁殖場(供應上述單位對濕地營造的需求)
水族業者(滿足個人或機關單位需求)
正在發展中的濕地類型,以濕地功能來分可大致分為生態型(以保育某生物為主或是營造多樣性生態系為主)、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綜合型(結合上述兩者),以規模來分可分為小型(學校、社區內、住家)、中型(某些魚塭、農田轉型)、大型(溪邊、海邊、荒野轉型、海水倒灌區)。

濕地可以發展成產業的部分有:
◇生物性產業
水生植物:分為可以吃的、可以看的、可以吸引動物的、可以用來處理污水的、具有象徵性的(特有、稀有)
目前不管是生態型濕地或是污水處理的人工濕地,因為受到繁殖場的質量參差不齊的影響,都面臨到種源的侷限性,例如:人工濕地目前不外乎布袋蓮、水芙蓉、水蠟燭、蘆葦、風車草、美人蕉等10多種植物而已。甚至為了商業利益,引進外來種(尤其是水草類、水族類特別嚴重),使原生種生存的危機加深,舉例:俗稱水蓮花的台灣萍蓬草原產於北台灣埤塘,因為野外埤塘消失,使的野外族群也逐漸減少,幾年前在保育團體的宣傳之下,如今已變成到處都有種了,不過由於台灣萍蓬草野性仍強,並不一定適合南部的氣候,因此許多業者引入園藝種日本萍蓬草,一般人也分不出來,就到處種,如今台灣萍蓬草不僅面臨野外族群滅絕的威脅,還遭遇到日本萍蓬草的威脅。在強調本土性、鄉土性生態保育之同時,需要能提供多樣、原生物種且穩定貨源的地方,這是一個繁殖場所做不到的。

動物:以下舉幾個目前市場上需求量大的物種
※螢火蟲:不管要復育的地點適不適合復育,復育螢火蟲好像已經變成一種慣性,例如:台南市區巴克禮公園要復育螢火蟲,種源必須像台中的廠商來買,一隻水生螢火蟲黃緣螢幼蟲大約只有0.8公分,卻要賣12元,比拳頭小的一團幼蟲據說有兩千隻,就開價24000元,整個復育計畫沒看到幾隻螢火蟲就花了10幾萬。
※田螺:要養螢火蟲的。
※蓋斑鬥魚:營造濕地都會造成蚊蠅問題,因此養蓋斑鬥魚吃孓孓已經是必備的了,一隻蓋斑鬥魚在水族店(俗名彩兔)要30元。
※烏溜:吃福壽螺的。

我的看法:商機是有的,不過一開始要把產銷的問題想好。台灣鄉野還有許多野生生物,許多鄉間不起眼的東西,在濕地產業或許都有市場,等待我們去發現發覺,例如:我現在在帶國中生拿田間不要的雜草鴨舌草做科展,發現他可以應用在污水處理上,這種草在水田裡除也除不盡,反過來卻可能也是污水處理的一項功臣,而且客家小吃中叫做斛菜或學菜,也是一道佳餚。另外,蛙類、蜻蜓也是很多樣很漂亮,而且大多等濕地經營好就會自己來,又不用花錢復育去買,而且具有遊憩解說潛力。所以不起眼的鄉間小生物,其實真的商機無限!!

◇技術性產業
傳統魚塭或水田防止水份滲漏的技術
水生植物種植、培育及照護
效率高合作良好的工作團隊
動物復育及養殖技術
生態資源調查技術
生態水池規劃與營造

◇知識性產業
解說教育
學程規劃(濕地生態、鄉土生物ÿ.ÿ.ÿ.)
田園知識
生物圖片、文字
網站

◇遊憩性產業
餐廳
民宿
紀念品、飾品
一般來說,公部門單位礙於法令,大多只能擔任下游廠商,相較之下民間單位可以一方面可以向公部門申請計畫,成長茁壯,一方面慢慢形成產業。
我們先來看二行社區的案例:二行社區接受環保署補助(錢)及嘉南藥理學院專家群的指導(理論),還有社區宋金樹理事長的耐心與堅持(人),在台灣當時還不知道什麼是人工濕地時,二行社區拿錢與理論來土法煉鋼,慢慢修正,現在二行社區已經成為南台灣進行人工濕地處理污水之重要觀摩點,進而成為嘉藥環工團隊那些老師們的當然合作廠商,最近的例子就是台南市的灣裡及竹溪人工濕地,該案雖然是由承包商承包,但畢竟人工濕地技術在台灣還在起步,所以承包商找嘉藥的教授指導,想當然爾,嘉藥的教授除了叫研究生去幫忙之外,人工濕地需要的的人力、植栽、魚(大肚魚、蓋斑鬥魚),都是由二行社區來”輸出”。一個在鄉野間不起眼的水蠟燭可以賣20元,連同技術轉移,這就是二行社區最新的產業了。
再來看濕盟的案例:濕盟一開始就已保護濕地為職志,從反對濱南工業區開始,透過以案養戰的方式,徹底進行濕地生態的調查,逐漸累積對台灣濕地生態的瞭解,有這些基礎之後,近一步進行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劃設、水雉復育(官田水雉復育區)、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劃設、南科保護區劃設,其中官田水雉復育區的成立也是土法煉鋼,把甘蔗田變成台灣最成功的水雉復育區,有了這個生態型濕地復育技術經驗及種源庫之後,近年來才又發展出高雄左營洲仔濕地(向市政府認養,公共工程委員會及福特環保獎補助)、高雄縣大樹鄉舊鐵橋濕地、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A1區營造及認養等計畫,包括了生物性、技術性、知識性產業的綜合。

以上先將目前有關濕地可以發展的概念提供大家參考,細節請大家多多發揮觀察力及想像力,集思廣益,我想一定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東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