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玉染色料
最近"敗"了二批緬甸玉的原礦邊料
雕刻是有很大的風險的,常有雕回來的成品和樣本相差十萬八千里的狀況
買料再送雕的成本其實也遠高於直接買成品
原因實在是因為對"祖國同胞"的偽製技術"心存敬畏"
通常我習慣將要送雕的原礦粗磨過後先用震桶震亮
一來可以清楚的看到裂痕或石紋的走向再加以切裁閃避
二來雕刻的師父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色帶或瑕疪分佈
可以再加以拆色巧雕或將瘡孔挖除
這是第二批
但是!!!!!!就在大切粗磨時發現了這塊切片料!!!
雖然感覺顏色怪怪的,
但當下還是以為撿到寶了呢?!
一塊靠皮取出的蜜糖黃的片料??
再仔細往裡磨了一層後.....
哇勒~~~~~"中吊囉"(玉市裡指客人被逮住的意思)
原來這是一塊染過色的料
鑽石輪磨過的地方開始出現玉肉原來的顏色了
理論上這種料應該就直接送到雕刻廠去刻了
不會再賣出來才對!!可能是混到了吧??
賺到一塊染色的好樣本
記得看過一本書上寫沁色0.1mm需要100年的時間
那這塊料厚度有7.3mm!
哇~~~中國古代的切割技術有那~~麼好嗎??
其實這種染色方式大部份會用在仿拆色巧雕的花件上
如:關公的紅臉紅袍,貔貅背上的紅毛.......等
整塊先染好色,等雕刻完成時就會很自然的變成靠皮的部份是紅的
呈現出紅翡綠翠的迷人豔色
像這塊料其實算做得不錯!滲入得很均勻,應該是這幾年的新技術!!
在紫外線燈光下也不會有螢光反應!
只有在裂痕的地方可以明顯看到染料滲入的痕跡
蜜黃的顏色都是跟著裂痕在走
在沒有其他更專業的儀器輔助下
一般人對於所謂"顏色不對"或是"顏色邪邪的"....等的概念
因為沒有足夠的樣本數可供比對,
也沒有足夠的經驗判斷
這種顏色滲入的表現
大概最明顯可以分辦的線索了吧~~
上一篇:戒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