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文)即時:需自渾沌當中汲取一泉清凌
在失去守望相助的習性後,上位者不正其行,已徹底吞食近年原有本錢的國土,眼睜睜看著機會不斷流失。
倫理的風氣不再,即便紅衫軍給予世人警惕,但在那之後,似乎沒有任何新的聲音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
人民的聲音一如我日前的文章提到:彷彿消失了一般,任憑所有意圖煽動的人,帶往他們所未知但受人操控的是非之地。
這種現象十分令人憂心。
國內陷入一場場渾沌僵局,原由百廢待興綱舉目張取代已遭敗壞數年餘的事物,今日的景象彷彿自我放棄墮落自居,自上而下,從國內到國際,不斷以登上誹聞頭條為榮爭版面似的,沒有是非到丟臉出糗,以致最後的報復怨懟的社會風氣的地步。 這洪水,來得不僅兇猛無法及時疏洪舒緩困頓,裡頭的暗潮洶湧,無法以言論形容。
惟有平靜、清明跟頭腦清醒,才能真正看得見和平。
端午節快到了,冷冷的細雨當中(或許今年會因暖化因素不會有雨),擔憂的不是子孫行人欲斷魂等已不再有的風氣,而該令人擔憂的事,這些節日給予國人的意義,是否已漸漸消失,哪怕連同理心與追思的人性倫理,都將變成形式與意識形態炒作的另一枚犧牲品?
媒體炒作過頭無人以法管理;上位者為爭取版面屢屢忽略國人群體利益及國家風氣與形象,不斷重複上演相同的戲碼;而觀眾至今,亦仍未真正正視自己的口味是否已漸漸遭受同化,沒有所謂的自主觀念。
近期的節目令人食不下嚥(好像一直以來都差不多吧,忘了),同樣的新聞不停炒作到氾濫的地步,卻沒有任何聲音發出,其已意識到這些付出的社會成本與代價,不只煽動者個人必須償付,而是整體。
我們無法在模仿別人的行為當中自欺欺人過日,但卻能在歷史的洪流當中不停汲取過去的錯誤來導正自己的行為。
這一面鏡子,也許屆時看到的,還是只有那少數的幾位;而其他人,也許就這樣的在這洪流當中,無法正視自己吧!
唯有當自己站得住腳,適時出來為自己發聲、也能允許不同的聲音出現,才能夠真正引領人民走向新的境地。
我們會有那個時候嗎?
不知道,恐怕只有你我問問自己,不再將責任輕易推卸的那個時候,才有可能吧!
至少目前時局,並不樂觀。
秦兄提及現世彷若訟卦,乃以無訟解,水下天上,非應天道,難。
橘子曰:「人心若能止,此卦何須懼」(無止,則根露枝草皆「訟」也)。
各個淪於言詞僥倖之屬,自然難以破除訟卦...因此暫不樂觀。
◎荒山果園,2007.05.30.
蘋果樹下的橘子
這傾向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好或不好,由激化的那群人自己省視吧!
總要尊重所有人自己的意願再來運用,
才能真正落實人權。
以前的台灣社會,「建議」不會遭致災殃;
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人聽取,
相互不侵犯也無需利用人身攻擊,
君子之爭多於小人之鬥。
說詞勸言也會知道那是滴甘露還是毒液。
現在卻好像都模糊掉了。
蘋果樹下的橘子
民族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民族主義,亦稱國族主義,為包含民族、種族、與國家三種認同在內的意識形態,主張以民族為人類群體生活之『基本單位』,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與政治主張之理念基礎。具體的說,其主張為:民族為『國家存續之唯一合法基礎』,以及『各民族有自決建國之權』。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無從區分。開化的社會過去大多強調民族共同體,而最近則著重於由國家或政府陳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體。
民族主義亦特指民族獨立運動之意識型態,即以民族之名義作出文化與政治主張,如今通常用以敘述英格蘭;民族主義也同時被稱為凝聚民族共同體的學說。民族主義的兩種度量標準(與相異的方法論)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以及利婭·格林菲爾德(Liah Greenfeld)之《民族主義:現代化五途》(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民族主義者以明確的準則為基礎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區別,並據以判定『孰為民族之一員』。其準則可包含共同的語言、文化、以及價值取向,但於今最主要者或為族群意識(ethnicity),即種族上之歸屬與躋身其中之地位。民族之『認同』與以上兩者以及族群上之『歸屬感』皆有相關。民族主義者視民族性為排他且非自主,也就是不像其他自主性團體般可自由加入。
民族主義以民族特色看待人類活動。各民族有其民族表徵(national symbols)、民族特色(national character)、民族文化(national culture)、民族音樂、民族文學( national literature)、 民俗(folklore),甚至在若干例子中,尚且帶有民族宗教(national religion)。個人作為民族之一員,共享民族性價值體系與民族認同,敬佩民族英雄,進食民族性菜餚,從事民族性運動。
因民族國家已成為國家結構的主流,民族主義對世界歷史和地緣政治影響巨大。世上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至少是名義上的─民族國家之中。『民族』(nation)一詞常錯誤地被等同於這些國家政府(state)。民族國家之目的在確保民族存續,保持身份認同,並提供民族文化與社會性格(ethos)可支配的地域。民族國家大多訴諸文化與歷史神話以自證其存續與『法統』(legitimacy)。
民族主義者認可『非民族國家』的存在,其實,早期的民族主義運動往往是針對帝國,諸如奧匈帝國之倫。梵諦岡是為了天主教的領導權,而非民族,所存在的主權國家;而伊斯蘭教徒尋求於全球各地所建立的哈里發為另一個非民族國家的例子。
具民族認同,並以民族國家為法統之任何人皆可稱之為『民族主義者』。依此理念,大多數成年人皆為『消極性的民族主義者』。然而,如今所謂之『民族主義』一詞涉及以政治活動(或涉及軍事)支持民族主義者的主張,其中或包含分離主義、民族統一主義(irredentism)、以及軍國主義,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包含『種族清洗』。政治學上(以及媒體)傾向注意這些極端類形的民族主義。
蘋果樹下的橘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對現在泛政治的社會現象觀點來看,
都是一種八股、食古不化,對他們沒有任何利用價值、卻能利益群體的觀點吧!
香港有紀念六四的貢獻,
我們這塊島卻只任憑社會腐壞,
當它是過去炒作新聞的一枚利用的點。
還能不慚愧嗎?
蘋果樹下的橘子
就“海艺辱师事件”致教育部周济部长的一封公开信
--------------------------------------------------------------------------------
周济部长:
您好!
我是一名大学教师,今天在网上看到了北京海淀职业艺术学校(以下简称“海艺”)全能班部分学生在上课期间公然羞辱年届70的孙姓地理老师的视频,以及天涯、百度、新浪、youtube等网站、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媒体上的相关讨论和报道,感到非常震惊和担忧。
作为当事学校,“海艺”校方最初的态度是认为有人在恶搞;在当事学生接受媒体采访之后,遂改口说“事出偶然”;然后又极力封锁消息,不仅不允许该校师生接受外界采访,而且还推搡进入学校采访的记者,粗暴地拒绝任何采访要求;再往后,校方竟然借法律和警察之名,对于关注此事的各方人士进行威胁,其言辞之强横,态度之无理,辩解之苍白,实属罕见。不仅如此,据称“海艺”校方还向警方求援,校方领导人及当事的学生竟然在警车的护送下避开各路记者及自发前往声讨的网友。“海艺”校方这些领导对这件事情的应对,是极其不得体,极其敷衍塞责的。根据迄今所看到的各种情况来看,他们是不配称为教育者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为不得不用这样苍白的言辞来评价自己的同行感到遗憾与无奈。
此时此刻,任何一位有是非判断力的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任何一个对于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未来还有所期待的人,都希望获得关于这个事件的翔实调查、合理解释、妥当处理,并由此对中国教育现状进行认真的反思。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没有看到“海艺”的任何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对这一事件的任何回应,更没有看到教育部对此事有任何应对措施。我认为,您以及您所领导的教育部迄今为止所持的这种态度是非常令人失望的。对于这样万众瞩目的事情,而且就发生在您眼皮底下的北京市,您以及您所在的教育部迄今都没有表示必要的关注,这让人非常不可理解。为什么有了一点成绩的时候,教育部的官员们都喜欢出来讲一讲,而一旦出现了问题,有了事件,就听不到你们的声音呢?
在正义、公理、真相、责任担当,乃至人道的呼唤面前,为什么听到您和您所在的教育部的声音就那么困难?
两三年前,对于教育部发动的各种评估与评比质疑声四起的时候,我没有听到您的声音;
当“本科教学评估”弄得各高校怨声载道的时候,而且这怨声越来越强烈时,我没有听到您的声音;
去年,北京师范大学一名博导在办公楼跳楼自尽,我没有听到您的声音;
……
数月前,中国人民大学国关学院的张鸣与李景治两位老师引发的“国关事件”中,我没有听到您的声音;
数月前,一位连续三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的学生,其各科考试成绩因为非正常原因被判为零分并引发各方关注时,我没有听到您的声音;
数月前,吉林大学的破产危机出炉时,我没有听到您的声音;
数天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十九中学一位老师在校园里被学生当场刺死,我没有听到您的声音;
数天前,一位小学教师在其代课的学校门口被学生家长砍死,我没有听到您的声音;
数天前,一位极度饥饿的16岁贫困女学生因为偷了他人一块面包而自尽,我没有听到您的声音;
数天前,北京师范大学有一位女研究生跳楼自杀,我没有听到您的声音;
数天前,“海艺”的几名学生在课题上公然羞辱老师,我没有听到您的声音;
……
也许您太忙,有太多的公务要处理,有太多的会议要出席,有太多的文件要圈阅,有太多的大事等着您拍板……但是,如果您仅仅等着手下人的汇报或者秘书准备的材料来管理教育,却置普通大众对教育的关注与讨论于不顾,对于教育、教师、学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闻不问,我不认为这是您的才智与领导艺术的体现,而只能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在我印象中,今年两会期间,依稀记得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大致说过,骂教育部可以,但是别骂教师。如今的问题不在于谁该骂,谁不该骂;关键在于,要直面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与危机,进行扎实、有序、有效的教育改革。
按照我的肤浅理解,我以为,教育的功能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完美操守的人。育人的基本内容,我以为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操守、有担当意识、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精神追求的人。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此次事件中的当事学生,是教育及教育工作者的笑柄。如果“海艺”校方继续偏袒作恶的当事学生,那无疑是在向全社会传递非常错误、非常危险的信号。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首先应该做到诚实、守信、负责、独立。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我想再次说一声,“海艺”校方的领导对此次事件迄今为止所做的应对证明他们不配作教育工作者,尤其不配做好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他们还有起码的师道尊严、人格操守,就应该正面回应各方的关注、质疑与询问,对污辱老师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处罚,让这些当事学生向受到伤害的孙老师道歉,公布整个事情的真相)。
此次海艺事件,是当代中国教育危机中的又一个信号。当事的学生,迄今没有向孙老师公开道歉,更没有向公众道歉,其态度之恶劣,其认识之幼稚,十足令人心寒。
这些年,教育和教师所遭受的妖魔化压力已经有达到临界点的趋势。尊师重教不能仅仅成为口号,也不能仅仅成为过年过节时候的摆设;师道尊严的底线岂能遭受如此践踏?
在危机、问题和事件面前,如果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首先想到的是拖延、灭火、冷处理、漠视等措施,那只能证明中国教育已经病入膏肓。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被迫学习或者传授这种官僚式的作风来教育学生,那我们的教育是没有前途的;如果我们的学生从教育管理者那里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只是敷衍塞责、掩耳盗铃的手段,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江湖诡计,他们今后就会用同样的手段和诡计来报复社会,那样的话,我们未来的社会是没有稳定和安全保障的,我们这个民族也自然是没有光明未来的;如果全国人民反复看到教育部以不闻不问、置之不理的态度应对各种合理的质疑与询问,人们对于教育的抱怨与失望势必会日趋严重,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势必会稳步上升。我相信,这样的前景不仅是每一个真正的中国老百姓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您所不愿意看到的。
此时此刻,国内国外的各方人士都在关注此次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动向。作为在任的教育部部长,您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您的便利来让所有关注中国教育的人知道此次事件的真相,让大家看到对这次海艺辱师事件适当、得体的解决。
我希望,“海艺”校方及当事学生向受到羞辱的孙老师公开、诚恳地道歉;
我希望,目前正处于风口浪尖的孙老师的人身安全得到妥当的保护,在聘任合同未满之前,有权利继续留在该校任教;
我希望,当事学生必须受到与其过错合适的惩戒;
我希望,“海艺”校方不作为的领导人能够引咎辞职;
我希望,“海艺”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有人能够勇敢地承担失察责任;
我希望,“海艺”的校风、学风、教风得到适当的整顿;
我希望,教育部派出工作组对整个事件进行认真、彻底的调查,并向民众公布调查结果。
虽然人们对于您、教育部,以及教育本身的期待远比上述为多,但是,今天,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作为中国广大教师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我只有这一个愿望:我希望这一次能够听到教育部部长周先生您真实的声音。
此致
敬礼
2007-5-29
一名高校教师
貼回留言
美商會昨天報導提出的建言,
值得國內各界人士尤其是上位者好好省思..
畢竟局內人士總是不若旁觀者清(這裡指的旁觀者並非自外於人者,而是不在這些泥淖裡頭介入當球員者皆屬之,這些聲音都有其必須聽進且立即有效改正的必要性在.)
這傾向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好或不好,由激化的那群人自己省視吧!
總要尊重所有人自己的意願再來運用,
才能真正落實人權。
以前的台灣社會,「建議」不會遭致災殃;
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人聽取,
相互不侵犯也無需利用人身攻擊,
君子之爭多於小人之鬥。
說詞勸言也會知道那是滴甘露還是毒液。
現在卻好像都模糊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