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5 15:07:28GeLo
我只是愛你而已
族譜是暗紅色書身;翻了好幾頁後,
父親說:「這是妳的名字。」
==============================================
家族歷史的延展,相傳的不只是血脈,某些價值觀和行為態度,甚至是上一代落空的理想與夢想,也從中有所直接的繼承,或是間接的移植,因此當我們張大童真的眼睛,透過父母親探勘世界的同時,往往也看見了他們走過歲月後的加總經驗值,以及自己未來的可能顯影,然而,孩子們習慣忙碌,經常忘了真心欣賞父母親的人生。
有多少孩子們都是忙碌的?他們忙碌於四處張望風景,忙碌於衝撞青春,忙碌於揭開一頁嶄新的歷史,忙碌於邁開前進的步伐,忙碌於彰顯獨立自主權,忙碌於用彩筆揮灑人生,但是每當他們揮下一筆彩色,父母親們就更顯衰老,彷彿那些多姿多彩的顏料,實際上是抽取自父母親的生命,可是抽乾了的生命,還會剩下什麼?
有些孩子們是忙碌的,並且善於辜負和殘忍,以致於無暇回答這道問題,唯有等待自己的生命逐漸被下一代抽乾時,自然知曉最終的答案,但是作為孩子的我們,究竟可以殘忍到何種地步?作為父母的我們,會否擔憂晚景比被人用盡的顏料更不如?
孩子們不忙碌是不行的嗎?如果停下來和自己的父母親對望,只會看見他們演出了一幕幕過時又沉悶的黑白默片嗎?難道不會忽然發現他們的演出,其實是在預演甚至是揭示自己的來日景況嗎?
「我的父親」、「我的母親」均是小時候的制式作文題目之一,我們可能在文章中實寫了父母親的樣貌和為人,並且隱約勾勒出親子關係的輪廓,但是當時有沒有人曾經為了某些因素,有意地替自己塑造出一個模範父親和母親?我們與父母親之間,除了明確的親子關係外,是否還存在模仿、競爭、反動、合作等等微妙的關係?
每位父母親均是另一位父親和母親的兒女,而據說人們都是成為父母親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個好父親或好母親,那麼人們是在何時學會成為一個好兒子或是好女兒?
當我發現母親明顯又衰老幾分時,她仍頂著一頭白髮,一面揮動她的鍋鏟,一面說起家常瑣事,做女兒的我才驚心了悟,母親曾經也是如花少女,而在那一刻裡,所有關於她和我的人生,濃縮成牽連極廣的女人歷史書。
我無聲又隨意地翻閱腦中書頁,第十六頁寫著母女倆互相叫囂、互相傷害,第二十三頁寫著她幫我購買了色彩繽紛的衣服,我為她塗抹亮麗的指甲油,當下的這一頁是她開心烹煮我愛吃的菜餚,並且灑了少許的鹽,我的心底則流下了最鹹的眼淚——原來,我的母親從受苦生養我開始,就學著用各種方式告訴我,即使我對她再憤怒、再不滿,她仍是世上如此堅定愛我的那一人,而我又用什麼方式,學會回應她的愛?
如果真心體悟了父母恩,就能發現往日父母和我們產生爭執和不快時,有一份最堅定的愛,也正徬徨說著:「我只是愛你而已。」倘若我們想學習成為好兒女,他們又何嘗不想努力成為好父母?父母想要表達一份深厚的愛,難免會因過於在乎而有所瑕疵,然而,唯有兒女體認了「原來始終被愛著」,才能由衷「去愛人」。
親情恩愛中,我們其實有條幸福降臨的路徑,如此歷代展延而開。
推薦閱讀:
你有多久沒與父親交談了?當父親與你相同年紀時,他正在為了什麼而努力?
父親的名片。黃宜君 (1975-2005)\(原載於幼獅文藝)
http://blog.yam.com/8hands/article/5351060
摘要:一年前父親調任現職的時候我從皮夾底層找出舊名片,放進蒐集父親歷來名片的盒子裡。我想我此生大概都不能完全明瞭,方寸大小的木盒裡,泛黃起皺的珍珠紙片記錄的是父親怎樣煥發的青春與輝煌難忘的年月。
梔子香蘇打水:父愛的偉大與寂寥\台長S.R.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ibyl130/3/1267197020/20060407011814/#497614
摘要:大多時候,一天二十四時,我跟父親談話的比例遠低於在學校與同學笑鬧。歲月被切割,言語顛簸流離,我們就這樣各自過著分歧的生活,甚至可能一天碰不到面,唯一能做的就是確定父親在疲累的工作之後足以找到棲息的窩。
父親說:「這是妳的名字。」
==============================================
家族歷史的延展,相傳的不只是血脈,某些價值觀和行為態度,甚至是上一代落空的理想與夢想,也從中有所直接的繼承,或是間接的移植,因此當我們張大童真的眼睛,透過父母親探勘世界的同時,往往也看見了他們走過歲月後的加總經驗值,以及自己未來的可能顯影,然而,孩子們習慣忙碌,經常忘了真心欣賞父母親的人生。
有多少孩子們都是忙碌的?他們忙碌於四處張望風景,忙碌於衝撞青春,忙碌於揭開一頁嶄新的歷史,忙碌於邁開前進的步伐,忙碌於彰顯獨立自主權,忙碌於用彩筆揮灑人生,但是每當他們揮下一筆彩色,父母親們就更顯衰老,彷彿那些多姿多彩的顏料,實際上是抽取自父母親的生命,可是抽乾了的生命,還會剩下什麼?
有些孩子們是忙碌的,並且善於辜負和殘忍,以致於無暇回答這道問題,唯有等待自己的生命逐漸被下一代抽乾時,自然知曉最終的答案,但是作為孩子的我們,究竟可以殘忍到何種地步?作為父母的我們,會否擔憂晚景比被人用盡的顏料更不如?
孩子們不忙碌是不行的嗎?如果停下來和自己的父母親對望,只會看見他們演出了一幕幕過時又沉悶的黑白默片嗎?難道不會忽然發現他們的演出,其實是在預演甚至是揭示自己的來日景況嗎?
「我的父親」、「我的母親」均是小時候的制式作文題目之一,我們可能在文章中實寫了父母親的樣貌和為人,並且隱約勾勒出親子關係的輪廓,但是當時有沒有人曾經為了某些因素,有意地替自己塑造出一個模範父親和母親?我們與父母親之間,除了明確的親子關係外,是否還存在模仿、競爭、反動、合作等等微妙的關係?
每位父母親均是另一位父親和母親的兒女,而據說人們都是成為父母親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個好父親或好母親,那麼人們是在何時學會成為一個好兒子或是好女兒?
當我發現母親明顯又衰老幾分時,她仍頂著一頭白髮,一面揮動她的鍋鏟,一面說起家常瑣事,做女兒的我才驚心了悟,母親曾經也是如花少女,而在那一刻裡,所有關於她和我的人生,濃縮成牽連極廣的女人歷史書。
我無聲又隨意地翻閱腦中書頁,第十六頁寫著母女倆互相叫囂、互相傷害,第二十三頁寫著她幫我購買了色彩繽紛的衣服,我為她塗抹亮麗的指甲油,當下的這一頁是她開心烹煮我愛吃的菜餚,並且灑了少許的鹽,我的心底則流下了最鹹的眼淚——原來,我的母親從受苦生養我開始,就學著用各種方式告訴我,即使我對她再憤怒、再不滿,她仍是世上如此堅定愛我的那一人,而我又用什麼方式,學會回應她的愛?
如果真心體悟了父母恩,就能發現往日父母和我們產生爭執和不快時,有一份最堅定的愛,也正徬徨說著:「我只是愛你而已。」倘若我們想學習成為好兒女,他們又何嘗不想努力成為好父母?父母想要表達一份深厚的愛,難免會因過於在乎而有所瑕疵,然而,唯有兒女體認了「原來始終被愛著」,才能由衷「去愛人」。
親情恩愛中,我們其實有條幸福降臨的路徑,如此歷代展延而開。
推薦閱讀:
你有多久沒與父親交談了?當父親與你相同年紀時,他正在為了什麼而努力?
父親的名片。黃宜君 (1975-2005)\(原載於幼獅文藝)
http://blog.yam.com/8hands/article/5351060
摘要:一年前父親調任現職的時候我從皮夾底層找出舊名片,放進蒐集父親歷來名片的盒子裡。我想我此生大概都不能完全明瞭,方寸大小的木盒裡,泛黃起皺的珍珠紙片記錄的是父親怎樣煥發的青春與輝煌難忘的年月。
梔子香蘇打水:父愛的偉大與寂寥\台長S.R.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ibyl130/3/1267197020/20060407011814/#497614
摘要:大多時候,一天二十四時,我跟父親談話的比例遠低於在學校與同學笑鬧。歲月被切割,言語顛簸流離,我們就這樣各自過著分歧的生活,甚至可能一天碰不到面,唯一能做的就是確定父親在疲累的工作之後足以找到棲息的窩。
上一篇:亞馬遜女王的麗人後裔
下一篇:終於開飯了
泡芙
2007-03-02 18:29:01
我發現
其實我很幸福
我現在好想跟爸媽說聲``我愛你``
真的才發現這篇文章
感受好深阿
tea
2007-03-02 17:49:24
看完這篇文章後
我深深感到對母親的不尊重
是阿
她最愛我了
而我呢
用她的蒼老去寫一頁又一頁的青春
謝謝selina、克萊兒、愛小塔、冬眠、tea 、泡芙的撥空回應,此文能小引各位的共鳴,繼而交相觀照己身所親所愛,實我始料所未及,但我不安的是,許多事情會有它的歧出,因為顛倒,所以恐怖,所以轉頭不視,又頻頻回顧。
當愛小塔提及了《喜福會》,我便記起曾在學生時期,於女性文學通識課程中稍有微觸。一直認為,種種關於親子關係的角力競賽,有時是性別、身份、時代環境、意識型態、價值觀的相互抗詰,若拆開來看,似乎是各家關上門後的事,但完整拼湊後,又變成一種乍似普羅的總體經驗,箇中隱含了一種現實世俗的「法則」。
法則之背,情理之異,常被視為是破壞和諧的一種猙獰,若然,敦孝父母、教養子女是天經地義,亦為現世所崇重,我們怎麼去看待弒親虐子、棄老拋幼、家破人散的情事?誰無父母,誰無妻女,耳聞尚覺不忍,何況目睹?又何況置身其中?
以前,有個年輕女孩敞開心門,對我說:「我曾經想殺了父親,也常詛咒他出門被車撞死,這樣他就不會傷害我們了。妳覺得,我這樣想,是不是很不應該?」
親愛的女孩,對不起,直到現在,我仍不知如何回答妳才好。
我不是受過訓練的社工輔導員,也不是盲目相信大愛滿人間的人,我更沒有親身挑戰過酗酒逞兇的人,如果我知道更多妳的經歷,或許,我的詛咒更甚,但是親愛的,一旦妳執行了意念,這便成為了另一樁更苦更痛的悲劇。對不起,我知道,事情有它的不公平。
每一樁現實悲劇,不會只有片面的成因與樣貌。苦相現前,不為暗慶己幸,我們若然願意伸出一雙手,是不是就能扶持起什麼?
這是我的另一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