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22 00:50:06阿好

電影院是人性的黑洞


*圖片說明:《生存遊戲》中的相馬光子,一共殺掉了江藤惠,清水比呂乃,千草貴子,瀧口優一郎,旗上忠勝,琴彈加代子六人,其中男生的死相有點奇怪--衣服不見了…

自從看過電影「大快人心」之後,我已經很少在電影院裡恣意爆笑過了,當該片導演用三分鐘的長度交代一個小男孩的死亡時,所有的觀眾頂多只笑了一分鐘,接著的第二分鐘只能茫然,第三分鐘被迫面對自己身為偷窺者的殘酷…

於是,當我再次在電影院裡碰到這種情境時,我再也笑不出來,企圖離導演刻意製造出的人性黑洞遠遠的,儘管看到許多人奮不顧身地往裡跳,在黑暗的電影院裡,我什麼也不能做。

很好奇當這些電影在不同地方上映時,會不會也得到這樣的反應:當少男少女被貴族及中產階級囚禁、被迫「呷塞」的時候(索多瑪120天),有人竊竊私語地討論:那可能是巧克力吧╱當一個因為受盡同學排擠、而殺盡同班同學的女學生終於被幹掉的時候(生存遊戲),有人大聲歡呼、撫掌叫好╱當一個金髮碧眼的阿拉伯小孩,認真地討論「希望能殺光所有猶太人」的時候(相約戰火蔓延時),有人覺得他可愛而笑出來…

看電影當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嚴肅事情,不需要正襟危坐,甚至一邊吃滷味炸雞排都不錯。有時候我們並不能真正肯定,那些塞在每個十分鐘之前的小小笑料,是否真是導演精心打造的人性陷阱:它有可能是電影肅殺氣氛下的小小調劑、或是背負嚴肅創作過程之下的小小喘息、或甚至是對世俗道德尺度的小小挑戰…總之,當電影脫離創作者之手,就已經交給觀眾了,電影院是黑暗的遊樂場,觀眾愛怎麼笑、愛怎麼揶揄、愛怎麼上下其手都無所謂。

觀察電影院裡的觀眾反應(像蒙馬特區的艾蜜莉一樣),是一個有趣的人性嘗試,在銀幕有限的光線之下,反映出千百種表情:有的是亢奮地揚著眉毛、卻用手遮住眼睛的臉,銀幕上漸漸逼近包圍的鬼魅之間,卻存在著觀者稍稍打開的指縫;有的是低著頭收拾細軟急忙逃出場的臉,背著大書包的剪影卻常貼心提醒留下的觀眾:這只是電影罷了;有的是浮動不已、嘴角禁不住大幅向上的臉,放大的烏溜溜瞳孔中清楚映著銀幕上快意恣流的鮮血與橫飛的屍體…

有些人自律甚嚴,背後彷彿有長眼睛,那是他家的事;電影可是娛樂事業呢!那些背脊會因為黑洞口而颳起冷風的人,只是換來良心譴責而已,對於花了全票、期望享受聲光或不清不楚的美感的男女而言,這不是消費的真理。有些觀眾消費的是「愉悅」、有的觀眾消費的是「救贖」,最好不要讓他們感到不滿足,也不要讓他們撞見導演在電影背後的陰險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