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賞析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 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
上一篇:《寂寞太近,而你太遠》
下一篇:浣溪沙 /蘇軾
【賞析】
1.物境與心境的交融:
這是一首美妙的散文詩。美在月色撩人,又善解人意。蘇軾「解衣欲睡」卻睡不著,月亮主動上門了,跟他做伴。一個「入」字,把月亮寫活了。
以水比喻月光,並非蘇軾的發明,唐人趙嘏就有「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名句(見《江樓感舊》)。
蘇軾的創新在於:先以水喻月,再以「空明」形容水,顯得透明極了,也靜謐極了;進而以「水中藻荇交橫」比喻竹柏之影,於靜謐之中透出了一派生機。何況,竹柏歷來是堅貞情操的象徵,與皎皎的月光融和,呈現出一種透明而高潔的境界。這是物境,也是心境。
2.言有盡而意無窮:
全文僅84字,少得不能再少了,但意蘊深長,耐人尋味。且說末句的「閒人」吧,字面上是說兩人貶官黃州,無所事事;內中卻有因月光撫慰,而獲得心靈的寧靜,也有超然物外的自我解脫!寫這篇文章時,蘇軾從冤獄中放出來,閒置在黃州,已經將近6年。
寫景入情,情景交融,乃出意境。此詩亦入畫境,言簡意賅,情映月,月印心,漫步月下,閒淡寧靜,情深意長,千古詩境,為世人之摯情增添無比深意。
2013/4/11 映彤閱讀札記
參考網址
http://www.newsancai.com/big5/literature/129-masterpiece/35092-2011-04-30-02-55-57.html
月色灑照未眠人
松柏影錯似水中
安安!!
賞讀好詩文
喜歡蘇軾的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