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7 10:28:01水月

古早味 · 幸福味


    當一盤泛着豉油香的乳鴿誘人食慾地擺在桌上的時候,心頭一緊,更確切地感到美食與人的感情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從不諱言是肉食者,不過僅限於從小到大吃慣了的肉,其他如兔、羊、馬之類,是不吃的。前不久食神眷顧,去了一次三鄉,闊別二十載,三鄉於我,竟仍然只有吃的緣,別無其他。那天氣溫和暖,微風輕拂,一行人熱熱鬧鬧的出發。預計的行程是吃、吃、吃。但那一盤乳鴿,與中午前在養鴿場親眼目睹成百上千的雛鴿,或掙扎着破蛋而出,或嗷嗷待哺的樣子相互作用,感情用事的我沒法下箸。此番經歷,八成讓我今後斷了吃乳鴿慾念,就連捂在懷裡、珍而重之帶回家的幾顆鴿蛋,本來衝着朋友的讚嘆嘗之,卻食不下嚥。

    記憶之中,乳鴿是我成年後才吃到的,無怪乎只需那麼一擊,我便難以揮去惻隱之心。要是在農場長大,我會變得麻木不仁,還是一生茹素,真是天曉得!

    突然因與鴿子建立了淺薄的感情,而不忍吃之,但看到活生生的禾蟲或魚蝦蟹等物,並沒半分讓我產生憐憫,這種情感反應不偏不倚,正中《文字裡的古早味——澳門作家的味蕾》一書的主編穆欣欣所題的序〈愛的味道,在靈魂中永駐〉。當我們以為愛吃甚麼是味蕾的感覺之時,其實滿心渴望的是愛的記憶、親情的牽掛。欣欣在序中點出“澳門作家關於鄉愁的書寫,筆鋒一拐彎,就不約而同地轉到了舌尖上來”。與我對鄉愁就是愛,哪裡有思念的親人,哪裡就是鄉愁所在的想法契合。她寫的序將澳門這個美食之都與愛糅合,結尾道:“美食之都永遠有愛的味道!”真是一語中的。縱觀全書所收三十位作者心心念念的、百嘗不厭的美食,都有一味不可或缺的調味料——愛。

    自小吃禾蟲的我,想不到原來文友之中同道中人很少。我為能吃到像母親手藝一樣的燉禾蟲感到幸福,而他們垂涎的幸福味道都是些甚麼食物,就留給《古早味》這本書為你解謎。



(原載澳門日報)     水    月  2017.12.2

上一篇:命裡有時

下一篇:愛情令人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