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澳門人留些餘地吧
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澳門,幸福嗎?相信不少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但細想之下,相較近年歐美多國陷於經濟絕境邊緣,又好像比較幸福。
正如最近的沙梨頭善豐樓發生嚴重結構問題,百多戶人家頓失家園,雖然責任誰屬可能要很久才查明眞相,但政府即時資助住戶兩年的租金。然而另一幢樓宇此前也發生類似事件,成為危樓,同樣得另覓棲身之所的居民,卻沒有獲得資助。兩相比較,有人欣慰有人愁。
若以生活素質而論,我們的幸福指數肯定是每況愈下。
遠的不說,以我的居住環境為例。本來我家正對古老敎堂,景色怡人,但鄰近街巷的垃圾桶被撤走了之後,我家對面的數個大型垃圾桶日以繼夜常滿,蒼蠅蚊子特多,惡臭隨風飄進,害我不得不窗戶緊閉。改善衛生無望,因為敎會認為會影響世遺景觀,連聲反對建封閉式或地下式垃圾站,政府束手無策。可笑地,為了旅遊之城除了博彩還有世遺,犧牲的是衛生。
還有城市交通日益繁忙,即便夜裡,車輛穿梭而過的響聲也會敎人睡不安寧。身為澳門人,我不能抱怨,因為現在很多人要輪班工作,晝夜不分。也許很多人也像我一樣,為了改善生活素質,只能關閉窗戶,把嘈雜的車聲、人聲、叮人的蚊子、垃圾的臭味通通關在窗外。
不能否認的是,我們得靠博彩旅遊業支撑大局。這麼小的澳門,遊客跑滿大街小巷,如果還有一片清靜地,那必然是西灣這邊的一彎海岸,雖然一大半已變了人工湖。在人口密度低,也沒賭場的這邊,尋常夜裡,還可以散步、還可以坐在堤邊、還可以閉目想像那永不回來的南灣風情……
儘管我們可以選擇的、能偶爾躱開煩囂的地方愈來愈少,想到我們還有西灣堤畔,有在榕樹下清清靜靜漫步的可能,住在澳門半島這邊的居民稍覺安慰。可是,這僅餘的寧靜也被“徵用”,為了所謂的多元旅遊。政府建議“打造”像台灣的士林夜市,天啊!台灣的夜市不是為遊客而設的,是台灣人多年以來的生活文化。澳門人,不一樣。
作為老澳門的我,無法接受如詩如畫的西灣夜夜笙歌、杯酒塊肉。
給澳門人留些餘地吧,可以嗎?
(原載澳門日報) 水月 201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