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5 11:48:21初學

【智慧無止盡】活出自性如來

活出自性如來~心性泉源~古月編著

  修行常言:「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要有收穫就要懂得如何去播種。說
得更清楚點就是要「親身去體驗人生,承擔挫折」,面對順逆的人生要靠自己
播種、靠自己尋找答案、靠自己經驗累積,才有成就。雖是小小成就,但累積
來卻是成就佛道的資糧。

  活出自性如來其主題告訴我們:一個修行者要學會珍惜自己,珍惜現在所
擁有的,尤其重要的是要學會當自己的主人,才不會被環境以及人事物所牽,
因此「活出熱誠、活出堅持」才知當下即是。

  經云:「心若明鏡止水,物來順應萬事。」

意指:心若能常保明鏡止水那麼清澈平靜,有事時才能善用智慧處理萬事而無
   礙。

◎修行最大障礙就是心念太多,凡事只往外看,不知往內迴光,要知道心中明
 燈一亮,無明煩惱就會減少一分,心中明燈一暗,就會被業、被環境牽著走
 ,又走上另一次輪迴。

一、要有不達生死究竟決不回頭的堅持,雖然人世間修道有那麼多的挫折、不
  如意,這是琢磨我們心性,亦是修行的增上緣。

二、「心性不經琢磨,焉能光亮」。人生雖不盡如意,但還是要守住這個道永
  遠走下去。

◎華嚴經云:「一微塵中三昧盡入」。

 微 塵─即是空氣中的一顆小沙粒。微塵聚則世界成,微塵散則世界滅。
 
 三昧盡入─修行自在無礙的境界在其中。

 其竟是:修行要懂得從微小細節的言語舉止中,做到平等無私、不取不捨、
     煩惱即菩提、生死即究竟,才能達到隨緣自在的真境。

◎想想仙佛看任何人都能接受,而不會挑剔別人的毛病,而修行者不能接受別
 人,是因為我執心太重,「一直執著別人的毛病」,唯有放下心靈的執著煩
 惱,才會輕鬆自在。

一、要知道你的心不平,人事物自然就不平,如何修行?其實道不用修,只要
  :「心安理得,處事圓滿,把規矩做到」就對了。

二、故善惡對錯,只在心而己,執著什麼?執著得失你就永遠在這煩惱中。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意指:這婆娑世界一切所有相,皆是「諸緣聚合的假相」,不切實際,若能識
   透這些假相,才能顯本覺自性如來。

  達摩悟性論:「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像,湛
        然不動自真如」。

一切諸法皆如幻 本性自空那用除─

  一切諸法皆是虛幻不實,如果不識透法的實相,會被法所綁,即所謂法執
。修行若能保持自心清淨,讓本性如如不動,那來煩惱?那來一物可掃?可掃
的是眾生的心動了。

◎一個開悟之人他會「藉法破相」,借假修真而不執著文字表面。說更清楚點
 ,即是懂得藉一切法悟入其旨,轉化成渡人的智慧,破了相才知三界唯心,
 修行唯有由心入手。

◎古德云:「一念無事眾生是佛」。意指:修行若能一念清淨,即法身現前,
     才能當家作主。

一、要知道萬法盡在自心中,沒有一法是心外的,既然如此,何不「自心頓見
  性」,亦即讓本心澄靜、明澈才能彰顯自性如來。

二、淨名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忽然大徹大悟,悟到本來無一物的
  空性,一切無有就是回復到本來面目。

◎經云:「心淨則見佛,心垢則不見」。

 心清淨智慧流露─則本性自顯。
 心受塵垢污染─則光不明不現。

若識心性非形象 湛然不動自真如─

  若能悟透一切萬法,就是來自我們心性而不被有形有像綁住,你的心清淨
了,就是佛性,那來煩惱?因此清淨本心不受動搖,才能展現自在無礙的本性


◎要知道我們這顆心就是佛,是十方最靈通的東西,縱橫妙用皆是它,可是眾
 生未開悟前卻不知道自己真實的心。

◎心性本質是清淨光明,沒有一點塵垢,也沒有一點色彩,善用者即成就無上
 佛道,不善用者即墜入生死苦海。

◎一切境界皆是妄心所起,若能離於妄動,則無一切境界,是故「三界虛偽,
 唯心所作」。三界都是妄想心造出來的,故離心即離六塵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