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8 23:57:00

頂樓住戶全年平均每月的用電量,比其他樓層住戶高出約51.4%,6月至9月的夏季空調用電量更多達102.5%。


頂樓住戶 用電代價高

直接傳導太陽輻射熱 夏季空調用電量 高出其他樓層一倍


記者 鄭朝陽/專題報導

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副教授黃漢泉的研究顯示,頂樓住戶平均每年要負擔的電費,比其他樓層住戶高出五成以上;如果單就夏季的冷氣空調用電量比較,則在其他樓層住戶的一倍以上。

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頂樓屋頂直接傳導太陽的輻射熱,造成室內必須耗費更多的空調電力來降溫,也顯示除非採取隔熱措施有效隔絕日照輻射熱,否則住在頂樓的電費開銷的確比較高,而且還比其他層樓更容易漏水。

黃漢泉指出,一般買頂樓房子的主要用意在可以使用屋頂平台空間,運動、休閒、植栽均適宜,也可避免樓上住戶跳動製造的低頻噪音干擾生活;然而,由於屋頂平台的設計為緊急逃生避難空間,不能架設棚架或隔熱板,頂多只能以植栽或增加樓地板的隔熱處理,以減少太陽曝曬對室內產生的悶熱感;而一旦設計、施工品質不佳,頂樓也很可能出現漏水的情形,令住戶相當苦惱。

根據黃漢泉研究,由於頂樓屋頂樓板沒有遮蔽,屋頂樓板的熱傳透率比其他樓層樓板高出很多,計算耗能量是其他樓層的1.5倍;統計頂樓住戶全年平均每月的用電量,則比其他樓層住戶高出約51.4%,6月至9月的夏季空調用電量更多達102.5%。

在這項研究中,黃漢泉也一併了解不同的建築設計與建築外殼的耗能量變化。例如,建築物外牆的開口(如門窗、陽台等)方位呈南北向時,每年每平方公尺的樓板面積耗能量最低,只有87.2度;東南、西北向次之,為93.5度,再其次為西南、東北向,為97.5度;東西向的耗能量最高,達到102.9度。顯示南北座向的建築物最能抵擋太陽的輻射熱,對室內空調的用電量也有直接的影響。

陽台、花台或露台對建築物外殼的耗能量也有明顯的貢獻。研究發現,全部沒有設計陽台、花台或露台的集合住宅,耗能量最高,達到105.8度;有陽台的住宅次之,為87.2度,如果開窗位置再加設50公分深度的花台,耗能量就只有78.6度,和全然沒有陽台的住宅相比較,耗能量減少了近35%。由此可見,建築物增設陽台或花台不僅可以綠化環境、延伸視野,還可以豐富建築立面的表情,更是節約能源的設計手法,可謂一舉數得。

相對地,當研究對象從建築外牆轉換到屋頂層時,耗能量則起了更大的變化,頂樓的耗能量將近是中間樓層的1.53倍,不過,若在頂樓內設置天花板,或在屋頂設置屋頂花園時,即可增加隔熱性能,其外殼耗能量也明顯降低。

這項調查是選擇台中市樓高12層以上的高層集合住宅為調查對象,用電量則依台電公司的「表燈」用戶中,裝有「個別」電表的非營業用戶的一般集合住宅家庭用戶為主要抽樣對象,用電量變化以一年為觀察期,調查的有效總戶數共1011戶,而調查的住宅室內面積以2130最多,占46.5%。空中花園 隔熱兼綠化

樓板載重要考量 排水措施要完善專家指出,頂樓住戶除可以隔熱磚、隔熱紙、防火漆等建材來降溫之外,在頂樓平台布置一個「空中花園」,也可有效隔離太陽的熱。不過,在決定設置空中花園之前,必須先確定屋頂樓板的載重、排水設施安全無虞,並非所有頂樓都可以做空中花園。

台灣省建材公會總幹事王榮吉指出,目前最常用的隔熱作法是在頂樓樓板上加舖隔熱磚,或在外牆塗上防火漆,隔熱效果可以達到60%左右,但施工成本較高;如果民眾自行購買材料施工,每坪價格約在360元以上。不過,防火漆有時效限制、須定期塗刷的缺點。

如果不計成本,屋頂空中花園值得考慮。建築師林尚毅表示,只要防水、排水處理得好,空中花園的確有很好的隔熱效果,不過,要達到隔熱效果,屋頂得種植枝葉較為茂密的樹木,一般的草花沒有太大作用。

要適合樹木生存,屋頂空中花園的覆上層得達到一定的厚度,才能讓樹木的根部得以伸展。林尚毅表示,屋頂樓板的載重設計必須考慮這項需求,其次,排水與防水措施必須有完善設計,否則稍一不慎,就可能因為小漏水蔓延整個屋頂而難以收拾。

林尚毅指出,目前最常見的作法是先在屋頂舖設隔熱磚,打上泡沫混凝土作基本的隔熱層;若要設置空中花園,得再鋪上防水的不織布、排水管及覆土,至於覆土厚度,除了請一般造園景觀業者進行評估外,最好查閱建造載重設計,防範將來可能產生的沈陷,導致樓板龜裂。

林尚毅指出,台北的公園綠地不敷民眾使用,屋頂綠化可創造立體的綠地空間,對市民休閒將有幫助,過去台北市政府曾經倡導空中花園,但實施一段時間之後,卻因容易衍生屋頂違建及漏水等問題不易解決,中途而廢,相當可惜。

台大城鄉所教授陳亮全指出,一般建築物以隔熱磚作為頂樓隔熱處理,但經太陽一曬,隔熱磚仍會散發出難耐的燠熱,屋頂空間自然也不會有人想利用,而要由頂樓住戶出錢做空中花園,可能性也不高,因此,要塑造具有隔熱功能,又能賞景休憩的空中花園,最好由大樓管理委員會出面協調整合住戶,才能事半功倍。

陳亮全說,台北市的「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即將修正,住宅區建築基地的建蔽率將減少5%,換言之,都市留設的法定空地將隨之增加,照理說,這些法定空地可以增加都市的綠化面積,降低「熱島效應」,但因都市停車困難,大部分法定空地都被拿來作為停車空間,且舖上了水泥,因此,將來可能讓多出5%的法定空地繼續「淪陷」。他建議市政府務必要有周全的考慮,透過行政命令確保增加的法定空地成為綠化空間。

1998-11-03/民生報/22/都會焦點】

阿福 2009-11-02 21:27:00

老闆 您好:

版主回應
是我該謝謝你才對.謝謝! 2009-11-06 22:51:00
惠釣 蝦 釣魚 2009-10-16 22:52:00

很棒的分析~真專業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2009-10-17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