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4 22:00:02毛利人

海邊的曼徹斯特

租這部片時,我其實有點小掙扎,它不是我喜歡看的片型,看片嘛,輕鬆就好,幹嘛搞得自己心情不好呢?可是,“奧斯卡最佳影片”,班艾佛列克的弟弟主演...太好奇了!太有吸引力了!所以還是借回家看。看了大約半小時後,便認定這是屬於「敘事性」電影,很難在其中看到所謂非常商業性畫面或對白,導演就只是想陳述一個曾經經歷過傷痛的人,他如何與傷痛“共存”,他的生活、他的行為、他的話語以及他的表情。

他,主角,李,不僅僅心碎,而是心已死了。

那段前妻跟他的對話,實在太令人揪心了。他不斷壓抑著內心的痛,讓自己如行屍走肉般生活在這世上,酗酒,討架,挨拳頭,讓自己多痛一些,多苦一點,好讓自己多得些救贖。

看著看著,讓我想起之前看的「最美的安排」。有點類似的情況(設定有些不同),一樣行屍走肉,但「最美的安排」的男主角,最終走出陰霾了,而「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的李呢?他對侄子說:「我辦不到,我沒法待在這裡...」曼徹斯特,是他的傷心地,同時,有太多人知道這件事情,對他做了些自以為是的評判。他沒法待在家鄉,儘管他也很關心他的侄子,很想幫他,很想照顧他,「我辦不到,我沒辦法。」李,真的是沒辦法,他幾乎連自己都快顧不到了,怎麼還能照顧他最親愛兄長託付給他的小孩呢?

就像馬修‧史卡德,一名酒鬼,因著一場警匪衝突,流彈波及一名小女兒,造成小女孩的死亡...他在意、他難過,她成了他的死結,成天酗酒,不知今夕是何夕。他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慢慢走出來。

而李呢?

他能不能走出來呢?

「海邊的曼徹斯特」沒交代。李處理完兄長的喪禮以及獨生子的監護權轉移等一些庶務事情後,離開家鄉。只不過,他新租的居所多了一個房間,是留給姪子的,期盼他能過來造訪。

曙光,似乎將至,希望...。

上一篇:三刷~正義曙光

下一篇:少年彌賽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