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9 02:30:59小黃

為人處世之本:君子六要 孝行為首

為人處世之本:君子六要 孝行為首


1. 做人的根本

孔子說:“君子注重根本,本建立了,道自然也就跟著產生。”根本不健全,末梢必定也是歪斜的﹔開始就不興盛,到最后必定衰竭。《詩經》上說:“土地是平的,泉水自然就清澈。”《春秋》上的道理,說有正春就沒有亂秋,有賢明的君主,就不致有危亡的國家。

《易經》上說:“根本有了,一切萬物都能有條不紊﹔開始錯誤一點,到后來會越來越錯。”所以人要注重根本,要注重開始。

2. 方正之道

魏武侯問吳子有關“元年”的意義,吳子答道:“這是指國君一切事情的開始都該小心謹慎。”

武侯問:“要怎樣才算小心謹慎呢?”

答道:“要方正。”

問:“又該怎樣方正呢?”

答道:“要聰明有見識,如無聰明見識,怎能看出方正。要多聽並加以選擇,自然就能增加智慧。所以從前的人主一開始就聽取治國之道,大王的一句話,士人的一晉見,乃至普通平民要求晉見一定應允,公族有問必答,四方來的人一律不拒見,可以說是不阻塞民意﹔頒賜祿位必定公平,量刑也必定適當,人主的心腸必定厚道仁慈,維護人民的利益,除掉人民的禍害,這樣的人主就可以得到民眾的擁護了﹔人主本身正大,慎重選拔大臣,大夫不另兼職,掌握政權的大臣不同屬於一個宗族,就可說是不獨佔權勢了。這是《春秋》上的道理,也是元年本意之所在。”

3. 處世的六根本

孔子說:立身處世有六件基本的事,根本建立了,然后才稱為君子。

立身有方,而以孝為本﹔居喪的時候要守禮,而以哀戚為本﹔作戰時有軍隊,而以勇敢為本﹔政事要有條理,而以才干為本﹔居國有他的禮儀,而以繼嗣為本﹔生產按時節,而以人力為本。
把根本的事丟在一邊不去鞏固它,就不能做好小事﹔親戚相處都不愉快,就不要專門從事外交活動﹔沒有開始與結束,就不要從事多項活動﹔聽來的那些話,不要多談﹔跟前的那些人都不愉快,就不要向遠發展。所以要返回根本,培養根基,這是君子立身行事的道理。

4. 孝行很重要

上天所生的,大地所孕的,沒有比做人的道理重要,也沒有比父子之間的親情,君臣之間的道義來得更大﹔父親是尊嚴的,兒子是仁善的,君要講義,臣要盡忠。賢明的父親對於子女,在他生長的過程中,要拿慈愛的心腸照顧他,要教導他成材,培養他的風范,除去他的虛偽,及時養成他的節操,對他的給予要謹慎﹔小孩在七歲以上,做父親的要替他選擇好的老師和朋友,不要讓他有壞的表現,讓他慢慢向好的路上走,早一點使他接受教化。一個好孩子伺候他的雙親,在談話對答的方面,不要讓父母聽來不順耳﹔在進退行動方面,表情儀態不要讓父母看來不順眼﹔恭敬小心,不違背父母的心意。君子之侍奉雙親,是在積德﹔子女是雙親的寄托,對於雙親隻有侍奉而無法推辭,推辭不侍奉的,是害了雙親,所以能令雙親安慰的事,人子都應該去做。

賢能的大臣侍奉他的人主,從接受命令那一天開始,把人主當作父親,把國家當作家,把士人當作兄弟,假如對國家,對人民有幫助,有利益的事,就應該不避艱難,不怕勞苦地去完成他應做的事,而他的人主也有義務來成全他。至於君臣和人民,也是相互為本,有始有終。

孔子也說過,一個人的行為沒有比孝行來得更重要﹔孝從內心發出而表現於外,這也就是說,根本強固,花朵自然茂盛。人主以大臣為根本,大臣以人主為根本,父親以子女為根本,子女以父親為根本,舍棄根本,花朵自然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