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9 15:49:36山亭柳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 -1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有感

「 在寬容中長大的孩子,學會忍耐。
在鼓舞中長大的孩子,學會自信。
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學會感激。
在護持中長大的孩子,學會自愛。
在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學會追尋。
在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學會進取。
在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學會慷慨。
在正直中長大的孩子,學會判斷。
在安全中長大的孩子,學會信任。
在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學會關懷。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學會責難。
在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學會鬥爭。
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學會憂慮。
在同情中長大的孩子,學會自憐。
在嘲弄中長大的孩子,學會膽怯。
在猜忌中長大的孩子,學會嫉妒。 」 ~ 以上為引用

一個以倒敘回憶式的手法,隨著年代久遠的日記和泛黃的照片,譜出二次戰後一段感人的師生序曲。
這個故事,應該由馬修老師忙亂的第一天開始揭幕。
初來乍到,尚未進入狀況的馬修老師,剛處理完麥神父受傷事件,緊接著就面對了莫翰奇領頭搗蛋的場景,幸好他以輕鬆的方式應付了過去。

接下來的日子,是一連串偶發事件的累積。就在馬修老師漸漸適應環境,並且找出孩子們的興趣,引導他們步入常軌之時,孟丹的加入,不啻在師生已有的默契中,投入一顆不定時炸彈,使得他的挑戰更為艱鉅了。

在這陰暗冰冷的池塘畔底,馬修老師的熱情一度也曾感染了哈院長,雖然他籌組的合唱團最後成了院長升職的墊腳石,但也引起其他老師的共鳴和支援。

只是在教育官僚的約制下,他縱然發掘了一名音樂天才莫翰奇,卻也無奈地看著家暴、社暴兒孟丹被放棄,終於在縱火案發生後導致離職。我想,這是馬修老師也是身為觀者的我心底的遺憾吧!

這部影片中,呈現了多元的的面貌和問題,值得探討的地方相當多,我僅就本片中,人物、自我應驗現象、及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分析之:


(一)我認為本片中有某些值得分析的人物,大略介紹如下:

一. 師長群:

1.哈善院長:基本上我認為他稱不上是個教育者,應該說他只是個教育官僚 吧。他強硬、好權勢;不追究事實真相,憑一己好惡來處理事情(例如:麥神父受傷,隨機抽罰波比;罰莫翰奇禁閉、勞動;毆打孟丹);處罰原則不一致(罰貝比諾抄寫、放過波比),成了全院最不受歡迎的人物。
我想,他的所作所為,聘任他的董事會是不會贊同的,只是
被其所導的樣板戲矇蔽了。由此可見,再好的教育理念或政策,如果沒有好的執行者配合,實施起來也會扭曲走樣。

2.馬修老師:有音樂素養的他,雖然失意中來到輔育院,但積極、熱情的天
性,使他面對孩子的過錯能多份寬容、理解,進而發現孩子們的天份;而勇於溝通,爭取合唱團的成立,成功地擄獲了孩子們的心。他的到來,扭轉了其他老師對人性的看法,讓孩子們能對未來有所期待。一個微不足道的代課老師,卻能在冬天植下春天的花朵,如果不是用了智慧和愛的種子,怎能融化冰雪、散播芬芳?

3.麥神父:一個有愛心、耐心的好人,但好人不足以成事,我想應是年老體
衰、加上有限的輔導技巧,以致無法發揮影響力,直到馬修的到臨,才彰顯出他的力量。

4.蕭老師:數學老師,表面上似乎隨波逐流,孩子們的歌聲喚醒了他純真的
感情,最先表示肯定合唱團的功能,給馬修一分鼓舞的力量。

5.朗老師:原本是性惡說的服膺者,而且「犯錯、處罰」是他一貫遵循的教
條。馬修因樂譜被偷之事,對他下的評語是「凡事只看邪惡的一面」。他的回答是:「在這裡,沒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起初瞧不起馬修的他,爾後卻成了合唱團的守護者,甚至馬修離開後,勇於出面檢舉哈院長的過失。所以,他本應是個積極的教育者,只是環境令他對人性悲觀,一旦出現契機,他的想法立即有了改變,便不再墨守成規,勇於反抗舊制。

6.德賀醫生:本片中他出現的時間很短,卻是一個值得留意的人物。是他將
孟丹帶入撫育院,第一天,對在場所有的人士(包括孟丹)表示孟丹是個危險人物。以我看來,他這樣做已失卻了一個輔導者應有的正向立場,也違反了一個輔導者對個案的基本尊重。如果專業背景使他對於被協助的人產生歧見,即不幸應驗了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專家只不過是一群訓練有素的狗」罷了。



二.學生群:
1. 貝比諾:最年幼,渴求家庭溫暖。本片中最先出現也是最後退場的孩子。

2. 莫翰奇: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兒時偷竊,個性孤僻」,被公立學校退學後,被安置在輔育院裏。前任導師曾形容他是個「有個天使的臉孔,卻有副魔鬼心腸」的院童,並警告馬修要小心。
而馬修老師不僅無意中發現了莫翰奇的歌唱天賦,也因勢利導,慢慢修正了他「違反本性」的偏差行為,更修補了與母親之間的隔閡與誤解。可以說,如果沒有馬修這個伯樂,那麼莫翰奇可能永遠是個被埋沒的千里馬。

3. 葛賀克:頑皮搗蛋、不知天高地厚。因麥神父受傷,馬修一念之間,葛賀克成了醫護室的義工,不但給了葛賀克贖過的機會,並讓他在顧及自尊下,去彌補這個過失,並且了解到老師和麥神父可親的一面,我想,這事件,葛賀克不只學到了善後的課題,更學到了寬恕的意義。

4. 郭和頒:他是個有點壞又不算壞的小孩,偶而會帶頭搗蛋,在合唱團裏他是個稱職的樂譜架。
孟丹偶然的出現,吸引了他的目光,他和孟丹私下往來,在孟丹揚言對老師不利,他脫口而出:「馬修老師不是最壞的。」足見其心之所在。
偷錢,卻導致孟丹背黑鍋含恨離去,是當初單純想要圓未來之夢的他始料未及的吧,片中著墨不多,但我想他的心理歷程一定不怎麼好受的。
孩子的行為表面看似重大,深究其原因,不外乎單純的慾望和想法,加上衝動、思慮不周所致。若在處理上,多些技巧,多些理解、包容,像馬修老師一樣,化危機成轉機,還能樹立良好的處事模式,孩子受惠何止於此呢!

5. 孟丹:令人思及便內心不安、輾轉反側的一個角色。
    孟丹是個身心受創的孩子,他在暴力與冷漠的環境中成長,對人充滿
    著懷疑與不信任,這個世界待他以負面,他便理所當然以負面回報     之。這個角色的存在,是對人性的試煉,也是對在黑暗中稍稍摸索出
    一絲光明的馬修老師,一個嚴苛的考驗。

    孟丹的境遇不如其他孩子來得幸運,人們一次一次剝奪了他證明自己
    良善的機會,無異向他驗證了他悲觀的看法。
    當其他的孩子還存著幾分天真,他的面容卻寫著絕望、憤恨和嘲弄。
    片中演員生動的詮釋,恍若真實的孟丹,栩栩地呈現在眼前。
    看完本片,孟丹盤據著我的思緒,久久無法消散。
美國黑金 2020-01-06 03:05:27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呆呆兔寶~* 2006-07-16 15:49:36

這片子超好看滴! !

我蠻喜歡這部片子耶! !

(超愛)

Sally~* 2006-07-16 15:35:08

這部片子超~感人的><!!
我是在學校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