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5 13:56:26麥克雞塊
令人失望的 2008 東京設計展
雖然這是我第一次到東京,也是我第一次專程為了設計展而出國,但我還是必須很誠實的講,東京設計展真的很沒有什麼。
要這麼講,說真的,心裏著實小小掙扎了一下,看別人筆下的設計展總能寫的震聾啟瞶天花亂墜,怎麼自己親臨現場,卻是門道沒看到熱鬧也沒湊到,反躬自省,到底是自己段數程度不夠,還是看的心態方式不對?不管了,反正Design Mania既不向誰收費,當然也沒有搖旗吶喊炒氣氛的必要,心裡怎麼想就怎麼寫吧。
要這麼講,說真的,心裏著實小小掙扎了一下,看別人筆下的設計展總能寫的震聾啟瞶天花亂墜,怎麼自己親臨現場,卻是門道沒看到熱鬧也沒湊到,反躬自省,到底是自己段數程度不夠,還是看的心態方式不對?不管了,反正Design Mania既不向誰收費,當然也沒有搖旗吶喊炒氣氛的必要,心裡怎麼想就怎麼寫吧。
05年開始的100% Design Tokyo設計展主場地設在青山神宮外苑,穿過3、400米長,很有日劇fu,,日本人稱為銀杏並木的蔭綠銀杏後,代表2008 Tokyo Designers Week的愛心金鈕釦就立在入口的噴水池中央。
室內展場主要分為四個部份,入場右手的Blick Fang 08,上網查了一下,這個展區以歐洲設計為主,我不太確定大會設立它的用意在那裡(因為展場的其他地方也都有歐洲設計啊?),在我來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設計師可以在此販售自己的設計商品;簡單的講,就是提供給設計師賺盤纏旅費,再來也讓抱著歐吉桑歐巴桑逛休息站心情來看設計展的人一個攜帶伴手紀念、各取所需皆大歡喜的區域。
中間大帳主要是設計師、廠商,或者以國別區分的設計,除了後方一部分原創prototype區外,這裡大部分是成熟且已完成商業化的設計;旁邊的左右兩帳,一個提供給日本設計系學生發表創作,此區稱為100% futures,另一個則分為幾個主題區,例如結合經典燈/椅的書齋展,或者類似台灣的創意市集,給各國手作創藝人一個發聲曝光的空間。
中間大帳主要是設計師、廠商,或者以國別區分的設計,除了後方一部分原創prototype區外,這裡大部分是成熟且已完成商業化的設計;旁邊的左右兩帳,一個提供給日本設計系學生發表創作,此區稱為100% futures,另一個則分為幾個主題區,例如結合經典燈/椅的書齋展,或者類似台灣的創意市集,給各國手作創藝人一個發聲曝光的空間。
書齋展一景
除了室內場展外,室外還有十幾個由公司或學研單位參與贊助的貨櫃展間。
OK,設計展的部份到此為止,That’s all. 當然觀展的當天很幸運的在戶外咖啡座聆聽到英國爵士歌手 Jamie Cullum 的現場演唱,雖然初出場時麥克雞有眼不識泰山,在同行友人驚呼下才知有這號人物,但臨場自彈自唱的功力和迫力還是讓麥克雞有一種”日本人辦展出手果然不同”的感覺。
Jamie Cullum in 100% Design Tokyo
回到設計展本身,麥克雞卻是頗為失望;個別來看,場內那些商業化的設計都有一定水準,但論獨特、原創,就還差了一截,至多只是漂亮、有趣,再來許多 item 是其他國家的設計,這些別說是設計展首發,有很大一部份可以在日本的傢飾禮品店看得到,那講老實話,我還寧願去逛家具家飾店,至少陳列的方式氣氛還比較能夠呈現商品的質感。
當然我可以理解,這種展和米蘭那種各大廠砸錢比氣魄的商業展在本質上有所不同,但我確實沒有感受到一種體制外、初出毛廬的原生創意與活力,這才是最令我失望的地方;當然啦,會場內不乏些好看有趣的東西,但我得說,這些東西如果出現在誠品的賣場,OK,我會覺得有點意思,但如果拿來放在一個強調原創精神的設計展會裡,力道著實弱了點,even 我去看droog design的showroom所能感受的設計強度跟張力都還比較大些。
從早上十點多入場,plus戶外咖啡座上聽演唱的時間,約莫一點多就已把展場掃完走人,離開會場,馬上在銀杏道上Casa Brutus與義大利餐廳Selan合作的Casa Brutus Café@Salen 找了位子坐下;其實一早進會場前經過這兒,就打定主意一定要來感受一下,美食一向佔了Casa Brutus很大的內容比重,依日本人刁鑽嚴謹的性格該不會砸鍋凸槌才是,只可惜腹肚仍實,沒有多餘的胃納點每日限量的設計展特食(餐廳和四位設計師特別合作發想的菜餚),點了杯咖啡在戶外落座,初秋的涼意和銀杏的綠意,與座上的型男潮女,眼前的這個景,這種fu,我老實講,我寧可把時間花在這兒!
第一次到東京,不知是季節的緣故還是有其他原因,感覺東京的空氣品質實在不像是集居了三千五百萬人口 Super Mega Size 的城市,特別是在有綠樹林蔭或是古蹟的地方;從東京車站前的新丸大樓俯望幾分鐘路程外的皇居外苑,你不覺會有一種感動:能夠讓傳統與現代兩者間找到互融和諧共存的均衡點,這恐怕也只有大和民族辦得到。
這和在歐洲的感覺不大一樣,巴黎的街上,基本上都是老的,或至少看起來是老的,從sight-seeing的角度,那種懷舊緬古的氛圍絕對無可取代,但若從商業消費的角度,就拿咖啡來講,巴黎街頭喝到的咖啡,說真的,印象都不是太深刻,和咖啡的好壞無關,而是那樣懷舊的街廓氣氛和觀光商業活動混雜以後,味道就走了大半,總讓人有種沒落貴族不情不願的感覺,服務的水準和態度也大約如此。
從這一點來看,日本人那種似乎無所不在的敬業與自尊就讓人不得不佩服,即使在很商業侷促的地方,即使面對的是”僅此一次”的觀光客,整體提供服務也都有一定的水平,這大概也是許多人覺得在日本消費較少有機會踩到地雷的原因;再來是整個城市的氛圍,對一個以商業活動為基本架構的城市,東京的很多角落實在是很造作的,但日本人就是有那種能耐,即便是造作(如豪斯登堡),但鞭辟入裡無微不至的執行細節卻讓你不得不佩服,也因此而能融入其中,這是日本人了不起的地方。
臨走前一天在新國立美術館的Paul Bocuse用過2680円的午間套餐,坐在一把要價5,6萬的皮革series7上,這種感受又更加強烈,我不曉得在哪一個城市,有機會能夠用這樣的價位,在這樣的空間裡,吃到以三星為號召,包含了前菜、主食與甜點的套餐,以一個這樣價位的入門餐廳,它大可不必做到這樣,但日本人就是有能耐和決心硬把它ㄍㄧㄥ到一個讓你不得不佩服它的程度,在類似這樣的事情上我充分感受到日本人的自尊。
第一次到東京,不知是季節的緣故還是有其他原因,感覺東京的空氣品質實在不像是集居了三千五百萬人口 Super Mega Size 的城市,特別是在有綠樹林蔭或是古蹟的地方;從東京車站前的新丸大樓俯望幾分鐘路程外的皇居外苑,你不覺會有一種感動:能夠讓傳統與現代兩者間找到互融和諧共存的均衡點,這恐怕也只有大和民族辦得到。
這和在歐洲的感覺不大一樣,巴黎的街上,基本上都是老的,或至少看起來是老的,從sight-seeing的角度,那種懷舊緬古的氛圍絕對無可取代,但若從商業消費的角度,就拿咖啡來講,巴黎街頭喝到的咖啡,說真的,印象都不是太深刻,和咖啡的好壞無關,而是那樣懷舊的街廓氣氛和觀光商業活動混雜以後,味道就走了大半,總讓人有種沒落貴族不情不願的感覺,服務的水準和態度也大約如此。
從這一點來看,日本人那種似乎無所不在的敬業與自尊就讓人不得不佩服,即使在很商業侷促的地方,即使面對的是”僅此一次”的觀光客,整體提供服務也都有一定的水平,這大概也是許多人覺得在日本消費較少有機會踩到地雷的原因;再來是整個城市的氛圍,對一個以商業活動為基本架構的城市,東京的很多角落實在是很造作的,但日本人就是有那種能耐,即便是造作(如豪斯登堡),但鞭辟入裡無微不至的執行細節卻讓你不得不佩服,也因此而能融入其中,這是日本人了不起的地方。
臨走前一天在新國立美術館的Paul Bocuse用過2680円的午間套餐,坐在一把要價5,6萬的皮革series7上,這種感受又更加強烈,我不曉得在哪一個城市,有機會能夠用這樣的價位,在這樣的空間裡,吃到以三星為號召,包含了前菜、主食與甜點的套餐,以一個這樣價位的入門餐廳,它大可不必做到這樣,但日本人就是有能耐和決心硬把它ㄍㄧㄥ到一個讓你不得不佩服它的程度,在類似這樣的事情上我充分感受到日本人的自尊。
回到設計,我想對日本人而言,設計基本上還是從服務商業、體貼消費者的角度出發,這也是為什麼日本設計在原創的強度和張力上會顯得薄弱一些,但另一方面也因為設計要替商業服務,所以當商業活動發展到極致的時候,設計就必須無所不在,這也是為什麼東京設計密度這麼高的原因;在短短幾天走馬看花的行程中,我就至少看到三間把Egg chair拿出來給消費者使用的商業空間,這恐怕也是其他國家看不到的。
整體而言,對東京設計展我是失望的,但對東京的設計水平,對一個置放在商業機制中的設計角色而言,日本設計十分稱職且無所不在的體現了大和民族的精緻和精細,加上日本人那種吹毛求疵近乎變態的執行完整度,我想可以這麼說,因為有了設計,商業行為在日本被提升到完全不同的程度。
麥克雞常會覺得,這就是設計有趣的地方,或是說了解設計的趣味,當有了這些理解,你才能產生觀點,並且用不同的角度方式來解讀玩味你所看到的世界。
我心裡盤算,有機會我肯定會再造訪東京,只是下一次我會悠閒的穿梭在平整乾淨的市街巷弄中,飽足的安坐在每一個讓人五體俱足的食肆裡,平心的當一個設計的消費者,這或許會是更好體驗日本設計的方式吧。
上一篇:Uten.Silo
larry
2009-10-07 01:15:46
Well done. I think the persistence in pursuing a well defined and controlled result is something I see in Japanese objects...
雖然出發前看過本篇文章
但人總要受傷害才會成長
以上就是2009設計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