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30 21:03:12澳門勞動報
還會心軟嗎?
林婭麗
原載於〔澳門勞動報〕第五十期 30.09.2008
乘坐里斯本乘地下鐵,就像走在水坑尾的行人天橋一樣,不時看到行乞的人。不同的是,地下鐵內定定地坐著、站著的是乘客,走動的是行乞者。
里斯本的地下鐵很少有廣播的習慣,吵耳的劃軌聲容不下半首樂曲。一天,我卻隱隱聽到柔柔音樂聲,由遠而近漸漸飄來。好奇地往身後看,卻發現一張慘不忍睹的扭曲的臉;他嘴裏含著口吹琴、一手拿著附有小木桶的漆黑盲公竹,一手按著黑白塑膠琴鍵,一拐一拐地步向每個乘客。大家都自然地為他讓開一條小路,但臉帶驚訝的,似乎只有我一個;而整個車廂內,往他的小木桶內投下零錢的,也只有我和另一位中年男子。
那一天,每當閉上眼睛,那張臉總浮在眼前,揮之不去。可是,後來當我在車廂內遇見一張又一張不同的臉將小木桶投向我時,原本暖暖熱熱的心,便慢慢地冷卻下來。就像那個每天在新馬路巴士站旁吹口琴的老人,曾經時時經過的我,總不能時時掉下零錢。我們的善心,是否也有熱度和條件?
葡國人,相對冷漠深藏的英國人而言,要直率熱情得多。他們慣於信任,有需要的話,即使是陌生人,也樂意伸出援手。所以當他們聽說中國大陸的乞丐事業時,眼神都帶點不可思議。里斯本只發生過一場曾轟動一時的「盲人騙案」。那時,不論是街上還是地下鐵,都出現了手持盲公竹、架著太陽眼鏡的行乞者。途人善心捐獻,後來卻發現,許多墨黑鏡片背後的眼睛不但看得清清楚楚,而且還可認路到銀行存款。事件被揭發後,政府規定以後所有行乞的盲人,都不可以戴墨鏡;但葡國人對行乞者卻冷漠了許多。
問題是,我們如何在路過的十數秒間,決定那個坐在一旁、臉如枯樹的殘弱者,是真的需要我們幫忙、還是在卑劣地利用我們的同情心?我們怎樣知道他們會拿著那幾元跑去買麵包充飢、還是沾沾地算著銀行存款裏的數字?更甚者,他們背後是否另有人操縱?我們是否在助長一個可惡的犯罪集團?說到底,我們給了出去的,即使一元幾塊,還是很在意結果。我們要看到善心的付出得到回報,哪怕是那句:呀多謝多謝、好心有好報!還是幻想中那雙因受到施捨、然後買到溫飽而閃爍著感恩的眼睛。
在里斯本Amoreiras購物中心門外繁忙的石仔路上,總坐著一個吉普賽老婦人,路過時,可以看到她低垂的頭,那一臉皺紋,深刻得如雲南的梯田;有時我會想,她究竟在想甚麼呢?她黯然的眼眸,有否為過什麼而曾經燃起過?葡國有不少行乞的吉普賽婦人,人們都說,她們不誠實,很少理會她們;但眼前的老婦人,如果她是騙人的話,我總覺得難以置信。一天,再次路過時,想起托爾斯泰和乞丐的故事。
有次,托爾斯泰在莫斯科,遇到一個一臉可憐的乞丐,就投下幾個零錢。之後他走了幾步,在街角處,被人拉到一旁,卻發現是自己的好朋友,他說:親愛的托爾斯泰,你知不知道你在做的是甚麼?那個乞丐是莫斯科最兇惡、最不撿點的乞丐之一,酗酒、說謊、騙取他人的同情,你不應該把錢給他的!托爾斯泰搖搖頭說:那不重要,因為我不是把錢施捨給他,我是施捨給人道。或者,在托爾斯泰心中,施捨乃出於美善和愛;能付出時就付出,不能時就不能,如此簡單而己。
不管在中國還是外國,人們一旦看膩了,已麻如石的心,很難再軟化。不論善心還是動心,在這個競爭激烈、不斷渴求推陳出新的世界,即使碰上再震撼的臉,那一刻內心的迴盪,很少重覆。
夜深人靜,回想澳門的點滴時,腦裏竟飄起新馬路巴士站旁那老人滄桑的調子。他曾否在你踏出巴士時,在你心處牽起過一串漣漪?
原載於〔澳門勞動報〕第五十期 30.09.2008
乘坐里斯本乘地下鐵,就像走在水坑尾的行人天橋一樣,不時看到行乞的人。不同的是,地下鐵內定定地坐著、站著的是乘客,走動的是行乞者。
里斯本的地下鐵很少有廣播的習慣,吵耳的劃軌聲容不下半首樂曲。一天,我卻隱隱聽到柔柔音樂聲,由遠而近漸漸飄來。好奇地往身後看,卻發現一張慘不忍睹的扭曲的臉;他嘴裏含著口吹琴、一手拿著附有小木桶的漆黑盲公竹,一手按著黑白塑膠琴鍵,一拐一拐地步向每個乘客。大家都自然地為他讓開一條小路,但臉帶驚訝的,似乎只有我一個;而整個車廂內,往他的小木桶內投下零錢的,也只有我和另一位中年男子。
那一天,每當閉上眼睛,那張臉總浮在眼前,揮之不去。可是,後來當我在車廂內遇見一張又一張不同的臉將小木桶投向我時,原本暖暖熱熱的心,便慢慢地冷卻下來。就像那個每天在新馬路巴士站旁吹口琴的老人,曾經時時經過的我,總不能時時掉下零錢。我們的善心,是否也有熱度和條件?
葡國人,相對冷漠深藏的英國人而言,要直率熱情得多。他們慣於信任,有需要的話,即使是陌生人,也樂意伸出援手。所以當他們聽說中國大陸的乞丐事業時,眼神都帶點不可思議。里斯本只發生過一場曾轟動一時的「盲人騙案」。那時,不論是街上還是地下鐵,都出現了手持盲公竹、架著太陽眼鏡的行乞者。途人善心捐獻,後來卻發現,許多墨黑鏡片背後的眼睛不但看得清清楚楚,而且還可認路到銀行存款。事件被揭發後,政府規定以後所有行乞的盲人,都不可以戴墨鏡;但葡國人對行乞者卻冷漠了許多。
問題是,我們如何在路過的十數秒間,決定那個坐在一旁、臉如枯樹的殘弱者,是真的需要我們幫忙、還是在卑劣地利用我們的同情心?我們怎樣知道他們會拿著那幾元跑去買麵包充飢、還是沾沾地算著銀行存款裏的數字?更甚者,他們背後是否另有人操縱?我們是否在助長一個可惡的犯罪集團?說到底,我們給了出去的,即使一元幾塊,還是很在意結果。我們要看到善心的付出得到回報,哪怕是那句:呀多謝多謝、好心有好報!還是幻想中那雙因受到施捨、然後買到溫飽而閃爍著感恩的眼睛。
在里斯本Amoreiras購物中心門外繁忙的石仔路上,總坐著一個吉普賽老婦人,路過時,可以看到她低垂的頭,那一臉皺紋,深刻得如雲南的梯田;有時我會想,她究竟在想甚麼呢?她黯然的眼眸,有否為過什麼而曾經燃起過?葡國有不少行乞的吉普賽婦人,人們都說,她們不誠實,很少理會她們;但眼前的老婦人,如果她是騙人的話,我總覺得難以置信。一天,再次路過時,想起托爾斯泰和乞丐的故事。
有次,托爾斯泰在莫斯科,遇到一個一臉可憐的乞丐,就投下幾個零錢。之後他走了幾步,在街角處,被人拉到一旁,卻發現是自己的好朋友,他說:親愛的托爾斯泰,你知不知道你在做的是甚麼?那個乞丐是莫斯科最兇惡、最不撿點的乞丐之一,酗酒、說謊、騙取他人的同情,你不應該把錢給他的!托爾斯泰搖搖頭說:那不重要,因為我不是把錢施捨給他,我是施捨給人道。或者,在托爾斯泰心中,施捨乃出於美善和愛;能付出時就付出,不能時就不能,如此簡單而己。
不管在中國還是外國,人們一旦看膩了,已麻如石的心,很難再軟化。不論善心還是動心,在這個競爭激烈、不斷渴求推陳出新的世界,即使碰上再震撼的臉,那一刻內心的迴盪,很少重覆。
夜深人靜,回想澳門的點滴時,腦裏竟飄起新馬路巴士站旁那老人滄桑的調子。他曾否在你踏出巴士時,在你心處牽起過一串漣漪?
上一篇:葡國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