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7 18:09:48澳門勞動報

派錢 內地人羡慕之餘

                    葉 雨

原載於〔澳門勞動報〕第二十九期 07.05.2008

  當看到澳門特首何厚鏵宣佈,向市民派5000與3000元計劃時,身為澳門之外無緣人士的筆者,還是好激動的,立時,心生了對澳門人的好多羡慕,感覺澳門真的富有,澳門人真的好福氣。因為,對比較富有的一些澳門人來說,也許這不算什麼,但對好多月入千元左右的內地人來說,卻是接近半年的勞動收入。
  可是,就怎麼也沒有想到,澳門政府的這一舉動,在澳門市民中間,產生的感覺卻和筆者以及很多內地人的感覺大不一樣,從報紙和電視看到,有人讚揚和感謝,也有人質疑和反對,竟然引來了大堆大堆的議論聲。 有報紙就發表了如下一些聲音,筆者想對這些聲音,先談一點外來人的想法。
「在推出派錢措施後,政府未來措施應關注更多深層次問題,如設法解決本澳貧富懸殊問題。香港現有一百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澳門在急速發展下,亦會逐漸步向這種危機,越來越多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政府未來推出新政策時,應更具針對性,不宜再用「派錢」形式,因為此法存在「抗藥性」,早前派一百五十元電費津貼,今次派五千元「利市」,下一次如再派錢,如金額少於五千元,居民難感到滿足。
政府派錢最起碼能收到即時平伏居民心理的效果,但這效果不能持續很久,因為導致社會對政府不滿的結構性因素仍然存在。重整經濟發展模式,是政府以往多次考慮的問題。如今應重新對一些以往曾提出,但被博彩、旅遊業蓋過而未能發展的行業,作適當研究,並啟動持續性的人才培訓項目,認真落實推動行業多元化。所以,「派錢」舉措的「掌聲」背後,更重於後續政策,否則只會延續結構性問題,本地居民生活得不到改善。
  以拾荒維持生活,聽到政府派五千元的確令人好開心,現時商人將物價抬高,令生活更加困難,他獨自一人生活,平日的生活費最少都要三十至四十元,但自己收入無定,經常要碰運氣,有五千元幫補生活的確不錯,可以作為自己兩三個月的生活費。但他表示,現時所講言之尚早,待政府真正發放才算。
  工作接近十年,薪酬因應近年通脹月入調升至兩萬元。作為夾心階層的她,如何看待政府這項派糖措施?第一個反應當然好開心,但想深一層不禁慨嘆:政府亂咁派錢,予人不負責任的感覺,下屆政府該如何是好。要紓緩通脹,須從理智角度作長遠規劃。既然當局要撥款二十億元,出發點何不考慮完善現有社保制度,為居民未來設想更多。
  茶餐廳裡亦有茶客大談派錢,有指派錢益賭場,有賭仔會將額外錢往賭場搏殺,賭博十賭九輸,政府這筆資助錢,或多或少會流入賭場。
  他們的話,都從不同角度,談出了自己的感受,看得出,都是很有道理的,也都是善意的,未見之處。但是,他們當中的有些話,也給人一些無病呻吟的感覺,要知道,這些錢對一些生活條件較好的人來說,無關緊要,但對一些生活困難人士來說,就不一樣了,尤其是那位拾荒者,更是事關緊要。政府在面對市民遭遇的重大通脹壓力面前,出手派錢的舉措,無論是從人均派一份的方式,還是時間上來說,都是正確的,正義的,無可挑剔的,這樣做如同是春旱中的及時雨,建議政府,不管面對什麼樣的討論,不要有顧慮,堅信你們這次的做法是對的。但是,還應該知道,在現今政府庫房富有的前提下,派錢的力度還是太小的,如果,按勞動人口中位數7000多元算,他們年收入大約是9萬元,假設按100元澳門幣兌換85元人民幣來說,他們一年的工資收入,就被縮水掉大約是13500元,而這個損失,不是市民自願的,是政府在早前和現在不支持澳門幣和人民幣1對1掛鈎造成的,所以,派5000是不夠的,從政府決策不掛鈎造成的補償市民損失方面來說,最低應該是派13500元,如果上升到還富於民的高度來說,則應該再加上13500元,兩者應該是27000元,才算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