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30 18:05:15澳門勞動報

珠海人看澳門 通脹,市民壓力本來是可以減輕的

                     葉雨

原載於〔澳門勞動報〕第二十八期 30.04.2008

  澳門草根市民的生活,有點麻煩了,通貨膨脹壓力,讓他們氣喘吁吁,收入增加部分,被澳門幣的貶值消化的一點不剩,甚至有市民說成負數增長。政府,由於沒有人才,所以拿不出好的政策和辦法,去化解通脹,減輕點通脹壓力,讓市民生活的舒適點。2008年,通脹,不能不說是會超過2007年,可能更會使如同一塊石頭,壓的市民有些焦慮不安。
  澳門這個人均生產總值,超越汶萊和日本的富都,本來應該是可以輕鬆面對的。但是,從關閘那些到拱北買米買面的澳門人來看,他們的壓力似乎不輕,和他們聊天時,從他們強烈的不滿政府的態度看,澳門政府真的是有些問題,你們既然有能力把人均生產總值,搞得那麼牛,難道就不可以把市民的生活也搞得好一點。
  少數佔有了澳門發展成果的官商,掙錢多的如同是海水,多數隻靠打工為收入來源的市民,對社會不公的惱怒如同是火焰,政府,在這方面,是失智和失策的。以前從報紙上看到,有市民希望澳門幣和人民幣掛鈎,可以使澳門人收入不縮水,減少通脹壓力,應該是個好主義,結果有人,竟然在報紙放話,說什麼「澳門幣和人民幣掛鈎《基本法》不允許」。老實守法的澳門市民是可憐的,可能以為《基本法》真的有這樣的規定,要求的聲音就放低了,其實,《基本法》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規定,「一國兩制」50年不變,是《基本法》的主體要件,澳門幣選擇與何種幣值掛鈎方面,是沒有規定說不可以變,從這點看,他們是在行「借法愚民」之道,而從澳門報刊的一些文章中看到,澳門是有不少傑出人才的。愚民的做法,是很笨的人無能力定出好政策的表現,會被他們揭穿,需要改正。
  過去,澳門幣在珠海大受歡迎,100蚊大人民幣5蚊,現在,100蚊小人民幣15蚊。一個市民月生活費假設是1000蚊,到拱北的購物就會縮水掉200蚊,當800蚊用。當初要是選擇了100比100,甚至是100澳門幣與105人民幣掛鈎,情況就不會是這樣,從這點來看,澳門通脹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政府人為造成的。政府要是肯反思一下自己的政策失誤,採取積極的貨幣改革政策,選擇與人民幣掛鈎,市民在有增加工資的做保障下,如果政府再允許他們自由從拱北採購肉類等食品的話,那麼,面對通脹,市民壓力本來是可以減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