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 "When"
Say "When"
全世界的人幾乎都認為,美國是世界上最浪費的國家,但事實上美國人在很多地方是滿講究「物盡其用」的。
光看喝咖啡這件事好了,美國人不會因為餐館的女侍常來查詢咖啡杯,便存著「不喝白不喝」的心理,拚命要她加滿,如果他們覺得喝夠了,總是用手遮著杯子,說:「謝謝,不用了。」
而就算要加,他們也會各依所需,做著「準確」的吩咐。
最後一滴,始終完美。比如有人正想大喝一杯,他便說:「倒到杯緣為止!」
Fill to the brim. Brim這個「杯緣」的意思,後來就成了一個咖啡的牌子。
而美國人如果真教你給他滿滿一杯,他也真的會把它全部喝完。
據說,艾森豪總統有一次訪問「麥斯威爾咖啡」Maxwell House的工廠,廠家請他品嘗他們的咖啡,他一口氣喝完,欣賞地說:「喝到最後一滴都是香的!」
Good to the last drop,還把杯子倒給他們看,果然喝得一滴不剩。
沒想到,他這一個友善的表示,竟給了麥斯威爾咖啡公司一個免費的廣告主意。
直到今天,麥斯威爾咖啡的廣告還是用那句:「喝到最後一滴都是香的!」
而包裝上也有那隻倒空最後一滴的咖啡杯。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的健康情形都允許他喝大量咖啡,所以許多人在別人替他添加咖啡時便說:「半杯就好了。」
這個「半杯主義」後來也給商人一些幽默點子,於是,美國的禮物店裏,常會看到被剖成一半的杯子,正面看好像是一個普通咖啡杯,但從上看下去則是一個半圓形,因為後面那半個圓錐筒給切掉了。
你要半杯?拿去啊!不管怎麼說,是橫切還是縱剖,這杯子的容量的確只有半杯,而且商家還在杯子上面印了尋開心的話:「你要半杯啊!拿去吧!」
You asked for it.或者乾脆印著:「半杯主義」Half a cupper。
其實「半杯主義」還算是容易伺候的,最怕的就是那些五分之三杯、四分之一杯,或八分之七杯的人了,你根本摸不清楚他究竟要多少。為了應付這些胃口曖昧的人,有人終於揣摩出了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辦法,便是對那些捉摸不定的人說:「說『何時』。」
Say When--也就是說:「當我斟到你要的分量『時』,就告訴我。」
這種交涉法一出來,斟咖啡和喝咖啡人之間的「緊張氣氛」終於解除了。
這種為了斟咖啡而發展出來的一式小應酬,沒想到在電影「意外的人生」Regarding Henry裡,竟成為整部電影的一個重要伏筆和轉捩點。這部電影由哈里遜福特飾演驕矜自滿的律師亨利,在一次歹徒搶劫中中了槍,由於槍傷靠近腦部,他雖然大難不死,卻失去了記憶,後來連性格都改變了。
在亨利的身體復元後回去上班,他的祕書來替他斟咖啡,習慣地對他說:「說『何時』?」
他連這些應對公式的記憶都失去了,不解地問:「什麼?」祕書才耐心地對他說:「當你覺得『夠了』,就說When。」
回到事務所工作以後,他發現「過去的亨利」原來是個陰詐的傢伙,專門幫助大公司、大醫院欺負無助小民。適可而止不容易!在公司裡「格格不入」一陣子以後,終於決定自己做不了冷血的律師職務。離開公司前,他走到他的祕書桌前,沒有說「再見」,也沒說「拜拜」,他說了:「When。」
這回輪到祕書不懂了,亨利解釋:「我覺得『夠了』,所以說When。」
明白他重生之後的性格,再也無法與虛假、貪婪、蒙昧良心妥協,那祕書出自內心地給了他一個擁抱,用佩服和憐惜的眼光目送他離開。
在說了那句「何時」之後,新生的亨利終於與舊的亨利一刀兩斷了。
當然,這是戲裡的亨利,實際生活裡的「亨利」,卻常常迷茫於何時該說When,我們就經常在扮演這種「亨利」。愛一個人要愛到什麼樣的光景,算是「愛得對」?
恨一個人是恨到什麼樣的地步,才能「適可而止」?替所愛的人犧牲,又該犧牲到那一個程度?而原諒人,又該原諒到那一層肺腑?……
我們一生之中,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在周圍替我們斟著人生抉擇的咖啡,而我們當中有多少人能夠有信心、有智慧、有決斷地,在「對」的時刻說上那一句「When」呢?
說「When」並不只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因為它包括著對熟悉的過去說「再見」,也包括對無知的未來說「哈囉」。
向過去勇敢告別在這一方面,人往往不如草木,樹木的一葉知秋,一花報春,似乎都在極順暢極自然的情況進行,因為它們心無旁騖,可以全神貫注在宇宙掌管者的計畫上,就好像專心的樂師,細心貫注在指揮棍子的一舉一沉、一挑一捺,順服地演奏出和諧完美的樂章一樣。
人常常為了「進步」,為了「更好的明天」,而不知不覺纏入一個複雜的牢籠之中,成了一個可憐的困獸,被金錢,被情欲,被所謂的「理想」、「正義」和「責任」,一層一層地綑綁著。
但是解脫這一切的綑綁,也不見得完全不!
可能在下一次有人替你斟咖啡時,你可以準確地吩咐,加到那裡是「夠了」;在下一次,當你對某人大發牢騷之時,注意一下他的表情,最好趕在他皺眉頭以前打住;在下一次,你郵購電腦軟體時,考慮一下你究竟有多少時間去「玩」它,那些時間是不是也該分些給太太和孩子。
下一次,老闆奴役你的腦力體力,把你當成工作上的「苦力」時,你是不是會在背脊躬下去之前,挺直了對他說「另請高明」……。
其實「亨利」並不只活在那部電影裡面,許多今天成功的人都曾對失去意義的過去說「再見」,而對重新定義的自我說「哈囉」。
沒勇氣說When的人,他們的生活會像穿著沾滿咖啡漬的衣服一樣難過。
當你覺得「夠了」,要懂得Say "When"。
上一篇:7年接客3千 若小安微博暴紅
下一篇:金錢豹小姐 變身成千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