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4 09:45:16~一起腰瘦吧~
心雨 - 心雨 《哪一天我們會飛》自欺會飛的無奈
好久未嘗如此清新的香港電影,感動得令人邊看邊哭,已經不知道是為了甚麼流淚,反正你看著電影內的世界,會受那片赤子之心感動,同時為現實的無奈痛心。之前一直羨慕台灣,總是能夠拍出《那些年》、《我的少女時代》那些純純青春片,現在香港終於都有《哪一天我們會飛》,作為這個時代的青春電影代表作。感謝導演黃修平帶來這部電影,慶幸電影由原本的《愛的根源》改為現名,不用加入明星效應,名字亦更貼切。
大部分本地青春電影都被邊緣化,從八十年代《烈火青春》、九十年代《香港製造》、千禧年的《烈日當空》以至今時今日的《同班同學》,電影人依然不斷製作有關邊青援交的故事。早年以健康形象示人的《一碌蔗》、《熱浪球愛戰》等總帶著胡鬧感,《狂舞派》有一片丹心,卻跟台灣的青澀味道有些距離,而且成本偏低,不及《哪》的精細。青春片能加入手工藝,有畫龍點睛之效,這裡雖未做到西片《初戀有病》的精緻,但港片能夠製作如此用心的手作,的確有驚喜,一點小細節已令人感覺電影的用心。
選擇
黃修平和陳心遙這對文藝才子,繼《狂舞派》後再創作出校園片,這次不再熱血,玩的是遺憾與缺失,在《哪》片中造到純淨、青澀的校園氣息,同時注入成長後的無奈困局,不論你還身處校園,抑或已經投身社會廿年,依然能在戲中找到共鳴。年輕時總會面對選擇,無論當時挑選哪個,今日總難免想:如果當時作出另一決定,今天又會怎樣過?《哪》片女主角余鳳芝,中學時期被兩個男同學圍繞,蘇博文與彭盛華各有各好,最終選擇與彭盛華一起,沒有跟蘇博文到英國留學。當天蘇跟余說,香港不是一個讓人發夢的地方,聽到這句對白隨即悲從中來。或許這是七十、八十後這一代的共鳴,我們的夢想,在不知不覺間被回歸後的香港吞噬,是社會問題,同時亦跟成長後的自己有關。我們投身社會後就成了一塊齒輪而已,再也不屬於自己,莫講話要飛,連去個旅行也要左度右度。香港人不斷去旅行,反映對現狀的不滿,經常要逃避現實,唯有靠旅行舒緩,根本沒有面對過現狀處境。
今天應該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