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1 12:39:25梁老師

中一文學文化知識(四):孔子

請把你找到的補充資料寫下

*不可與同學重覆 
甄曉桐 一丙 33 2015-09-29 23:00:49

為政之道

正名是孔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張。可以從下面這個故事來徹底了解孔子「正名」的涵義:

當孔子三度至衛時,衛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原來先前衛靈公寵愛夫人南子,想要把公位傳給南子的庶子。於是,嫡長子蒯聵便企圖暗殺南子以保公位。不幸謀殺計劃未成,而衛靈公得知此一消息之後勃然大怒,欲弒子蒯聵。蒯聵逃亡至晉,衛靈公便與晉國宣戰。就在衛靈公想要請教孔子有關兵陣之事時,孔子說:「俎豆之事,則嘗學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隔天孔子便感慨萬千地離開衛國。現在靈公過世,蒯聵又不在國內,蒯聵子輒便繼承公位,是為衛出公。但是,就在此時,蒯聵亦在晉軍護送下回到衛國,父子便為了爭奪公位而反目成仇。孔子看在眼裏十分傷心!有一天,子路問孔子:「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孔子便對子路不厭其煩地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1D22魏臻雪 2015-09-29 22:09:46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匯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論」讀音為「輪」,從字面上理解,《論語》即為言論的彙編。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它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佑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1E(25) 2015-09-29 21:02:10

孔子出生於魯國,其先世是殷商王室,十五世祖為宋國第二任國君微仲。六代祖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災逃到魯國的鄒邑定居。

孔子父親叔梁紇居於魯昌平鄉鄒邑,為鄒邑大夫。叔梁紇與原配施氏連出九個女兒,他望子心切,於是續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卻腳有殘疾。叔梁紇在七十二歲時三娶十八歲的顏徵在,生下孔丘。為得子,顏徵在曾私下至尼丘山求拜,故取名丘,字仲尼。由於孔子父母的婚姻不合禮制、被史書稱為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