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7 00:28:59輕盈綠柳腰
20060416台北彈撥藝術節
這幾天趕著聽台北彈撥藝術節的音樂會,回到住處都很晚了,但,還是值得,縱使沒有人陪伴,感到莫大的寂寞與孤獨。
0413是主打流派篇,琵琶的南派北派,平湖派、崇明派、浦東派、上海汪派,我其實搞不清楚,硬是打起精神拿著望遠鏡往舞台上死盯著看,登場的琵琶演奏家一個個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大陸來的尤甚,楊寶元先生幾乎沒有輪指的雜音,李光祖、曲文軍一派氣定神閒,楊靖的自信簡直和琴融為一體,台灣的劉怡伶雖遜色卻也不錯,十首曲子現在也不記得甚麼了,倒是<大陽春古曲>楊寶元先生自己加了不少花(我猜的),<普庵咒>李光祖拍打琴板的聲音深邃又幽遠,令人印象深刻,大陸人真的都是練家子。
0414是主打創作篇,楊靖的<天鵝>演奏真是太棒了,聞聲即生畫面,無論是天鵝展翅、優雅游水、湖光粼粼…簡直出神入化,不愧是劉德海先生的弟子。潘靜奏的<彝族舞曲>跟我印象中的情感表達不大一樣,王靜的<千軍掃>果真從頭掃到尾,卻強而不噪,即使是輕掃也很均勻又有感情,最後少年團的<阿蘭布拉宮回憶>將本是吉他和弦拆成琵琶五重奏的形式,覺得很棒,如果還在社團,可以拿來練練作期末發表。很興奮能親眼目睹完整的<天鵝>,那應該是神的境界才能演奏得出吧!
0415主打協奏曲,首推<花木蘭>,可惜我來不及進場聆聽,應該不錯吧。第二首是<雨後庭院>很令人期待,可惜現場聽的感覺雖然不錯,但是還是不及CD,不知是場地音響不佳,還是獨奏者不佳,或者是北市國的問題?第三首是古箏的<浪淘沙>,由楊秀明大師演奏,對於古箏我真的是不懂,這首很有名的潮州代表曲我更是不懂,以外行人來聽它老實說我不欣賞,感覺演奏者跟樂團根本是分開的,曲子在表達甚麼?不了。倒是楊大師很喜歡秀,竟然自己獨秀了一段呵呵。下半場是<草原小姐妹>,由北市國琵琶首席鍾佩玲擔綱,難得台灣的演奏家輪指可以幾乎沒聲音,帶輪的指力也很清脆好聽,整體來說,鍾老師真的很不錯。最後是王靜的<雲南回憶>第三樂章,聽起來似乎聲響有些小,但情感表露很令人激賞激賞,分音也很好聽,我猜他應該是直接用手指彈吧,果然是大陸人,非常扎實的基本功。
雖然寂寞於匆匆穿梭地鐵間,依然值得,明天的琵琶大師喜相逢,令人好期待。
雖然寂寞於匆匆穿梭地鐵間,依然值得,明天的琵琶大師喜相逢,令人好期待。
0416琵琶大師喜相逢
劉德海先生,一位溫和謙恭的老先生,彈時雙腳墊腳尖併攏,臉微閉嘴角透漏可愛的微笑,有點兒像老頑童,他每個音清澈圓潤,彈挑之間絕不馬虎,能親耳聆聽大師風采真是幸福。因為頸椎受傷今晚的曲目大都溫和重在推拉、泛音、特別的反正彈(用在鄉土篇選段)…彈了<謹奉禮><菩提歌><鄉土篇>和安可曲<飛花點翠>,沒能表演<十面埋伏>,有點兒可惜。大師功力深厚,即便是溫和曲調也表現的張力十足,弱中有強,層次分明,還有那輪音,無論多快每個顆粒音依然平均,哇!剛剛算了一下,他已經七十歲了,手指還這麼靈活有勁,不愧是大師中的大師。
湯良興先生,好厲害的練家子,表演了自己改編或創作的曲子:
<琴曲二首>韻味十足,但是我聽起來只覺得是一首琴曲而已耶。
<新編寒鴉戲水>潮州民間曲,比起昨天同樣是潮州的浪淘沙,我比較習慣和喜歡由琵琶表現出的味道。
<長風歌>風的表現似乎用了特殊的技巧(五指勾音嗎),指力很夠,音扎實且指頭霹靂靈活(讓我想到林世清老師),末段主以搖指表現曲調,聽起來很像愛國歌曲。
<東瀛漁歌>真的有濃濃的呢哄味。
<弦子韻>和後來的安可曲,因為不甚懂,聽過也就忘了沒啥印象了。
王正平先生,手形真的特別,像牛角麵包,也像千手觀音拈花指,而我終於親眼目睹傳說中的正反輪。感覺他是一個可愛的人,在安可曲中彈奏一首俏皮的曲子,一開始(15151515)不斷的以不同的音色重現,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當主調出來後大家莫不哈哈大笑,原來是<哥哥爸爸真偉大>的隨性變奏版,真的很Q!他演奏了<梨雲春思><琵琶隨筆><青羽綠簑衣>和代打的<十面埋伏>。<琵琶隨筆>果然很隨性,不斷大跳音,像電影蒙太奇手法一個片段一個片段突然出現,也像漆黑舞台上舞者隨性獨舞,時而跳躍、下腰、盤旋,時而靜止,總之內心獨白戲很重。<十面埋伏>有一段清楚看到老師用了反輪,很奇妙。整曲雖然澎湃,但我卻不覺得過份激動,和13日劉怡伶的十面埋伏相比,一個很慷慨激昂,甚至有些躁動,今晚就很內斂但依然波濤洶湧,垓下之戰懸疑緊張氣氛一觸即發。學佛後的王老師,在曲子的表現上少了年輕人的血氣急於表現之氣,多了溫儒內斂的含蓄。
劉德海先生,一位溫和謙恭的老先生,彈時雙腳墊腳尖併攏,臉微閉嘴角透漏可愛的微笑,有點兒像老頑童,他每個音清澈圓潤,彈挑之間絕不馬虎,能親耳聆聽大師風采真是幸福。因為頸椎受傷今晚的曲目大都溫和重在推拉、泛音、特別的反正彈(用在鄉土篇選段)…彈了<謹奉禮><菩提歌><鄉土篇>和安可曲<飛花點翠>,沒能表演<十面埋伏>,有點兒可惜。大師功力深厚,即便是溫和曲調也表現的張力十足,弱中有強,層次分明,還有那輪音,無論多快每個顆粒音依然平均,哇!剛剛算了一下,他已經七十歲了,手指還這麼靈活有勁,不愧是大師中的大師。
湯良興先生,好厲害的練家子,表演了自己改編或創作的曲子:
<琴曲二首>韻味十足,但是我聽起來只覺得是一首琴曲而已耶。
<新編寒鴉戲水>潮州民間曲,比起昨天同樣是潮州的浪淘沙,我比較習慣和喜歡由琵琶表現出的味道。
<長風歌>風的表現似乎用了特殊的技巧(五指勾音嗎),指力很夠,音扎實且指頭霹靂靈活(讓我想到林世清老師),末段主以搖指表現曲調,聽起來很像愛國歌曲。
<東瀛漁歌>真的有濃濃的呢哄味。
<弦子韻>和後來的安可曲,因為不甚懂,聽過也就忘了沒啥印象了。
王正平先生,手形真的特別,像牛角麵包,也像千手觀音拈花指,而我終於親眼目睹傳說中的正反輪。感覺他是一個可愛的人,在安可曲中彈奏一首俏皮的曲子,一開始(15151515)不斷的以不同的音色重現,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當主調出來後大家莫不哈哈大笑,原來是<哥哥爸爸真偉大>的隨性變奏版,真的很Q!他演奏了<梨雲春思><琵琶隨筆><青羽綠簑衣>和代打的<十面埋伏>。<琵琶隨筆>果然很隨性,不斷大跳音,像電影蒙太奇手法一個片段一個片段突然出現,也像漆黑舞台上舞者隨性獨舞,時而跳躍、下腰、盤旋,時而靜止,總之內心獨白戲很重。<十面埋伏>有一段清楚看到老師用了反輪,很奇妙。整曲雖然澎湃,但我卻不覺得過份激動,和13日劉怡伶的十面埋伏相比,一個很慷慨激昂,甚至有些躁動,今晚就很內斂但依然波濤洶湧,垓下之戰懸疑緊張氣氛一觸即發。學佛後的王老師,在曲子的表現上少了年輕人的血氣急於表現之氣,多了溫儒內斂的含蓄。
<<後記>> 遇到魚寶,他完全沒變,一樣的眼鏡、髮型和穿著,還有那顆可愛的大頭,世界真的不大呀。
下一篇:20060416吹口琴